分享

里九外七皇城四…一次给你讲清楚北京城的老城门…

 东方竹马 2016-08-31


在老北京人中,有句顺口溜,即“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在小编我小的时候,这是人人皆知的两句顺口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少能听见有人念叨了。那么,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什么?


北京历史上不但有城,而且是三层城。三层城外都有“护城河”。这就是顺口溜说的第一句,“里九外七皇城四”。这“里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里”,是指里城。“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这九个城门是: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


“外七”指的是外城有七个门。这七个城门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


“皇城四”说的是皇城有四个门。这四个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老北京里城的九个城门


正阳门(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


正阳门,就是我们俗称的前门,整座城楼的整体高度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高大的一座。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80年代腾退。现仅存城楼与箭楼。正阳门面阔7间,齐城平台宽50米,进深24米,通高42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巨大,呈弧形,宽108米,深85米,四面各辟一门。




正阳门箭楼

(军事设施,西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塞城堡)










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安定门,又名安贞门。


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1969年,安定门城门及箭楼被拆除。安定门城楼形制略同于朝阳门。


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05米;楼连台通高33.13米;重檐、歇崇山峻岭、惠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形制亦与崇文门略同。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25米;楼连台通高30米。


瓮城为被羰呈圆弧状之正方形;东西长68米,南北为62米,瓮城东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见闸楼。




图为1860年时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安定门城楼形制略同于朝阳门。



民国初始的安定门箭楼北侧面





20年代初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拍摄的安定门城楼北侧面




朝阳门(又称齐化门,是运粮通道)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


1956年10月16日的《北京日报》对朝阳门的拆除原因做出了解释,“由于年久失修,发现墙身多处下沉、裂缝,部分柱子向外歪斜,飞檐和柱子接榫处很多糟朽,南面楼门劈裂下来。如果不拆除,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虽然此前城门的拆除已经开始,但朝阳门给文物专家们的震动尤其大。因为文化部大楼就在朝阳门附近,文物局办公室又恰在文化部大楼的东南角,从办公室的窗口就能看到朝阳门。


然而学者的呼吁并未能挽救朝阳门的命运,最终拆除成了定论,只好眼睁睁看着朝阳门消失在自己眼前。


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拆除完毕;1958年,箭楼拆除完毕。朝阳门痕迹荡然无存,拆除前声称将要保存留待后用的原建筑构件也在“文革”中散失。


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相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图为清末的朝阳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日军的炮火摧毁了朝阳门,这幅是1906年竣工后不久拍摄的。






崇文门(又称哈德门,是运送酒的通道)


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1966年崇文门城楼被拆除。


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是内外城通衢的孔道之一。城楼面阔5间,通宽39.1米深3间,通进深24.3米;楼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灰筒绿琉璃瓦剪边。



1968年拍摄的崇文门城楼





图为1912年之崇文门城楼南面



1900年时的崇文门城楼西侧面。城楼上下是英军还有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兵。




1968年拍摄的崇文门城楼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德胜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8米;楼连台能高36米;重檐、歇山、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4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9.6米;楼连台通高31.9米。


瓮城为北端呈圆弧状之长方形蒸汽机70米,南北为118米;瓮城东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建闸楼。



20年代初期拍摄的德胜门箭楼东、北侧面,瓮城已因修环城铁路而拆通了。




图为清末的德胜门城楼西南侧面


东直门(又称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


东直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成化九年城楼曾引发火灾,火灾后重修。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年)曾重修城楼。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于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


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台基于1958年拆除。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5年拆除东直门城楼。


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






阜成门(又称平则门,是运煤通道)


阜成门又称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阜城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70年代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外城城墙及角楼于1951-1958年间陆续拆除。


阜成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6米;连台通高31.70米。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五间,通进深25.6米;连台通高30米。瓮城东西长65米,南北宽74米;其北侧墙辟券门,上建闸楼;瓮城内东北角建有关帝庙。




外城城墙及角楼于1951-1958年间陆续拆除




图为20年代初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拍摄的。苍劲雄壮的阜成门城楼、瓮城、箭楼兀然耸立。





20年代初阜成门箭楼的南侧面,城台下几个孩子在挖野菜。


西直门】(又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每天一早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和义门运进北京城,进入皇城。)


西直门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6米;楼连台通高32.75米;重檐、歇山、山崖为筒瓦绿琉璃剪边瓦顶。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5米;进深三间,连抱厦通进深27.8米。


瓮城呈正方形,四角皆为直角;东西长62米,南北为68米;瓮城南侧墙上辟券顶闸楼门,门上建闸楼。



20年代初期的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是在城墙外侧由南向北拍摄的。



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



西直门城楼、瓮城和箭楼。



宣武门(又称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


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


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


外城七门


东便门



20世纪20年代在东便门外石桥北端拍摄的东便门北侧全景




东便门角楼,1900年8月初。



西便门



清末在西便门护城河北岸处拍摄的西便门


左安门(又称礓嚓门)


左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与顶;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箭楼为单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宽6米,高7.1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图为20年代初,在左安门城外护城河南岸从东南向西北拍摄的左安门。


右安门(又称南西门)


右安门城楼为单层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城台通高15米;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


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深6米,高7.1米,楼连城台通高16.6米;其南侧面辟两层箭窗,每层7孔,东西侧面亦辟两层箭窗,每层3孔侧面正中辟过木方门。



图为20年代初在城外从东向西拍摄的右安门,画面中可以看到右安门箭楼和瓮城。




20年代初在城内拍摄的右安门城楼北侧面


广安门(又称彰义门。初叫广宁,清道光时避帝讳改称广安)




20年代初在城外拍摄的广安门城楼、瓮城、箭楼的北侧面


广渠门(又称沙窝门)


广渠门门楼低矮,仅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


瓮城呈弧形。箭楼为单檐山顶,正面及两侧各辟箭窗二层,正面每层7孔,两侧每层各3孔,共26孔。箭楼下开拱形门洞。



20年代初拍摄的广渠门城楼


永定门(又称永大门)


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


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款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图为20世纪初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瓮城、箭楼。



20世纪在城外护城河南岸向北拍摄的永定门城楼、瓮城、箭楼。


內九外七都说完了,剩下的就是皇城四门了。


北京皇城四门:南门--- 天安门;北门--- 地安门;西门 ---西安门;东门 ---东安门。


目前,北门,西门,东门均已不存。


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1925年10月10日,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成为了中国人向往的地方。






地安门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


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隆庆五年(1571年)七月修葺,清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重建,并易名为地安门。






西安门


北京西安门。位于西城区中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红墙;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中明间及左、右次间为门,各有红漆金钉门扇1对;左、右稍间及末间作值班房。




东安门


东安门是清朝北京皇城的东门,皇城四个大门之一。今仅存遗址,在南、北河沿大街与晨光街之间,两街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






wenwuchina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想涨知识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