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回顾 | 《笔尖上的中国》之:河南篇

 谁在水墨飘渺间 2016-09-01

 简括河南的历史文化;
 中原腹地河南之古都三城:安阳、洛阳、开封;
    安阳:文字博物馆
     洛阳:《龙门二十品》历史地位及字体风格赏析
     开封:《清明上河图》
 小篆的创始人--李斯;

我们一起来回顾下精彩丰富的内容吧。

我们的微课主题是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书法,那么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原腹地河南就不得不提了。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1
  中原腹地河南之古都三城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安阳、洛阳、开封)。  接下来说到这三个城市,我们就一一细说吧。

安阳
首先安阳很古老,殷商都城建的早,从盘庚到纣王,历经八代时间长,青铜器、甲骨文、殷墟文物今犹存。(大家听我说这段词和开头的那段话是不是觉得很押韵呢,这个是我小时候学快板的快板词,当时有一段就是专门说河南的,名字就叫“夸河南”,我今天是直接拿来用了,咱们这个是微信课,如果是视频课的话我就能给大家现场来段快板)。

好了,我们首先来到安阳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绵延不绝的传承了五千年。博物馆门口屹立着高大的字坊,“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的字形。象征人与自然密切相连,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唯有中国的甲骨文至今依然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


说起甲骨文的发现,不可谓不传奇。早在清朝末年,安阳殷墟小屯还是一片农田,小屯村民在这里耕种的时候,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被人们当做中药“龙骨”卖到药店里,无意中,被金石专家王懿荣发现,经过认真考证为商朝甲骨文。顿时震惊世界,引得海内外人士前来挖掘收藏。而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考察商朝历史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国文字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组成部分。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除甲骨文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极盛,共经历1200多年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古书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则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说起文字的历史,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仓颉。传言,这个人天生异象,长了四只眼睛,通阴阳,晓天地,将五行之常蕴化在汉字中。
 

有专家认为最早的文字形成于石器时代,根据当时的人们使用的器具可以推测出当时的文字形成情况,但是目前仍处于验证阶段。
 

而世界公认的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则是甲骨文。最早的甲骨文出现于商代早期和中期,但目前99%以上的甲骨文属于商代晚期,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六种造字规则。
 

金文与甲骨文称谓不同,但并不是另外一种文字,只是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才称为金文。金文大约是从商朝开始的,直到战国时期共有1200多年的历史。
 

司母戊鼎,它铸造于商代晚期,是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鼎。除此之外,先秦时期的文字载体还有简牍、陶器、玉器、石器等。


随着纸张的出现,汉字的发展出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文字,使文字更加丰富多元化。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扩大原料来源,制造出质量较好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候纸”。这种纸成本低、产量大、书写方便。这些看起来毫无分量的薄片,却成为中国献给世界的最沉甸甸的礼物,汉字也借助纸张,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穿行。
 
文字的形成是一种反复多迭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纷繁复杂,形成了齐、燕、秦、晋、楚五大文字体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掉了东方六国实现了大一统,并将文字统一化。为后世文字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器复制,开启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铅活字排版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工作者积极吸收这一技术,并按照汉字的特点制造了各种字体的铅活字字模。初期刻制的活字字模字体几乎都是宋体之后才陆续出现了楷体、仿宋体和黑体。


现代汉字激光排照系统的问世,使古老的汉字获得了新生,为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打开了大门。
 

 “用键盘写中国字”是许多人曾致力的一个科学梦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利用汉字字形、字音方面的信息特征,用键盘输入汉字是可行的。这也预示着汉字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发展和众多的网络术语和流行符号应运而生。它们是古老汉字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中国文字的春天也会更加灿烂。

洛阳

看到怒放的牡丹就知道我们走进了拥有国色天香的城市——洛阳。满城开遍牡丹花,国色天香千万家。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除了牡丹,洛阳还有龙门石窟。

▲ 佛立像   石灰岩
规格:  22*73*36cm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卢舍那大佛
 
 佛造像   砂岩
规格:59*46cm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他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传入中国的飞天造型经过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装饰形象。龙门石窟的飞天造型多样、凌空飞舞、婀娜多姿、体态轻盈,多分布在窟顶、窟楣等处。
 

石窟中的乐舞图像,为佛国世界营造的热烈欢快的氛围。龙门石窟歌舞伎乐所持乐器,除笙、萧等传统乐器外,梵贝、琵琶、箜篌、铜钹、细腰鼓、鸡娄鼓等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均为西方传入。万佛洞南北壁壁基雕刻有“胡旋”舞伎,身后飘带飞扬,做快速旋转的姿态,因为康国胡人所跳,且“急转如风”,故称胡旋舞,白居易、元稹均有《胡旋女》诗对此加以描述,反映了当时胡有舞乐在中原内陆的流行。
 

龙门石窟的装饰纹样中,多有经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乃至欧洲的图案造型。古阳洞北魏龛楣常见的联珠纹、葡萄纹、忍冬卷草纹雕刻,也传达出西域传统艺术题材的深远影响。

我们说“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二十品”是指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二十尊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它们字形独特、气势刚健,可以说是龙门石窟2800多块碑刻中的精品。因此也成为了中国“魏碑”体书法的最佳代表作品,受到历代文人、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我们现在初学书法的学员大部分是从欧楷入手,那么欧楷学习一定阶段之后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楷书的另一些经典——魏碑。我们今天就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碑刻进行赏析。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于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

 说到《始平公造像记》是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那么现代书法家孙伯翔先生就不得不提了。


孙老先生在其北碑方笔的力度颇大,内涵颇深。在孙老先生之前写碑书的人中,“使笔如刀”能够自然切斩出棱见角的人基本上没有,大多都是描画做作或者能力不及,所以孙老先生在魏碑风格史上是具开创之功的大家,仅他的笔法之功就足够立足于书坛。孙书主要得法就是《始平公造像记》和《张猛龙》等北朝碑刻。我们看一下孙伯翔先生的作品。


北朝书法艺术的形成是多元素的,是汉文化与鲜卑文化的融合,是外夷文化冲击华夏本位文化的结晶。北朝书法堪称由夷变夏而复归夏的“勇士”,这“勇士”的遗风影响着唐宋,慕外文化意识又充实了本体文化的正宗,北魏书法由隶而始,入楷而终。

  另外,在这里给小伙伴们推荐一本书,孙伯翔先生的《怎样学魏碑》,对于想要了解魏碑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一下,都是很实用的笔法。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把字凸出来的一种刻法,它与阴刻是相对应的。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托着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简称《杨大眼造像记》,楷书刻石,无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称为孝文皇帝元宠所凿,孝文帝崩于太和二十三年(499),造像当在其后。此碑刻在古阳洞北壁。 


《杨大眼造像记》的书风与《始平公》极为相似,用笔方峻,结体中敛而外张,只是紧敛的程度比《始平公》略轻,这也可能是阳刻与阴刻有所不同之故。康有为评此《记》云:[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为峻健丰伟之宗]。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代表,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像《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这些作品多数刻制方法简单,似乎没有经过书丹而直接刻写,因此刀刻的味道比较浓厚,再加上字口的风化残损,增加了其率真野逸,更显的朴拙,这种朴拙的情调是唐碑所不具有的。
 
在造像记中随处可见方头方尾、呈平行四边形的横画,这应该是受当时刊刻工具的影响。另外,龙门造像题记中,经常出现横画向右上方明显的欹斜,且波磔明显。
 

在“二十品”造像题记中的“点”画大多呈三角形,像我们刚刚看到的《始平公造像记》里面的“平、公”二字。这是因为刀在石上运行较为迟钝、生涩,不如笔在纸上运行流畅、快捷,同时,由于受隶书的影响,魏碑点画有向上挑的波脚;还有些点画为横的写法,把并列的点画横向连为一体。
 

魏碑中长撇的典型特征是头部下笔处斜刻一笔,大约呈45度角,尾部较粗,收尾时末梢微微上扬或沿水平方向运行。
 

捺画多有波磔,微露锋或不露锋,保留隶意。有的捺画下端水平如直线,完全是刀刻的工艺效果,如《始平公造像记》、《魏灵造像记》中的大部分捺笔方正峻厉,如刀刻一般,更显得锋芒毕露,雄健非凡。勾笔也是楷书特有的笔形。甲骨文、金文中均无勾笔,隶书中只有“长弯勾”,到楷体中才出现了真正的“硬勾”,魏碑中的“勾”已与今天楷书的勾形没有区别。

 
由于楷法刚刚产生,新的法度尚未形成,“二十品”石刻文字仍保留了浓厚的隶书笔形和结体习惯,转折处方整,横、撇、捺划收尾时出锋上扬,用笔逆入平出,提按较少,隶法尚存,楷势不足,结体稚嫩。这样书写者就有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形成了风格多变的结体特征。
 
 铁塔

开封
最后,我们来说说我的家乡——古都汴梁城。七朝古都享盛名,古龙亭、午朝门,昔日的繁华今犹存,包公祠、相国寺,禹王台上添雅致。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魅力之城。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开封名称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在此建了一个城池专门用来储存粮食和兵器,取“启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启封。到了西汉时期,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为开封,这就是开封名称的由来。 

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在开封建都,五代共53年,其中后梁时间最长为17年,最短的是后汉仅仅4年,五代53年共换了14个皇帝,这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所形成的。到了后周,特别是周世宗柴荣时,国家呈现了兴盛局面,可惜柴荣英年早逝,这样后周的军权就被北周殿前督检点赵匡胤所掌握,后来经过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终于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同样建都在开封。这样,开封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辉煌、显赫的时期。

 北宋时期,开封成为东京,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金朝人写过这样一句诗“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说的就是东京城的繁华。当时的东京城有人口大约是150万—170万之间,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当时西方人因为不了解东方,马可波罗还没有来到中国,西方人就认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今天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其实当时的大马士革只有人口50万,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东京城内的繁华景象,今天我们所在的开封市人口在70—80万之间,只有宋朝东京城人口的一半。

在封建时期,特别是宋朝以前,夜晚实行宵禁政策,也就是晚上不让出门。主要是为了防止人们聚众叛乱,但宋朝东京城不是这样,东京城没有宵禁这一说。闻名中外的开封小吃就是在当时取消宵禁的政策下应运而生的,开封小吃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东京城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跟我们现在的KTV一样。瓦肆开的时候叫“瓦合”,瓦肆散场的时候叫“瓦解”这就是我们今天瓦解这个词的由来。

古时候建城市,主要考虑的是军事防御。《天子营造》中说:天子之城,九经九纬,九途九轨;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住的地方叫城,交易的地方叫市,他们是分开的,不在一起的。北宋时期东京城更多的是考虑民生,住的地方可以进行贸易,贸易的地方也可以住宿,打破了我国传统都城建设的里坊制度,变成了开放的街道,是现代城市的雏形。
 
2
   开封:《清明上河图》

啰嗦这么多,我们还是看图吧!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清明上河图》大到原野、浩河、商铺,小至舟车人物、摆设、摊铺都统一一起,真实自然,仿佛身临其境。整部作品长而不冗杂,严密紧凑,一气呵成。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3
  小篆的创始人--李斯

最后我们简单提一下小篆之祖——李斯。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登基后,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会稽刻石
 
 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是小篆的代表作。也是我们初期学书法通常会选择的一种书体,因为书写这种字体的时候要求中锋用笔,笔毫行进时不能有任何的波动和扭曲,对于初学者练习线条和对毛笔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篆书不仅要求中锋行笔,同时要求曲直方圆。曲线与直线是篆书笔画的两个基本要素,由于篆书用笔相对单一,行笔速度与提按没有行草书那样快捷多变,因而它能更好的突出线条本身的美感,使直、曲两种线条产生装饰效果,从而影响整个字的造型。今天我们就从《峄山刻石》中一探直曲方圆的奥妙。

以下几字笔画多直线,所写字形偏方正,有种端正的骨感美。


“王”字由三横一竖组成,笔画横平竖直,上部两横相隔较近,使字产生疏密对比,三横画相互平行。

“史”字整体上密下疏,五笔横画排列紧密,相互间距离相当,上部两侧竖笔稍有弧度,下部右侧竖笔垂直写下。

“号”字左窄右宽,左部下端的竖与“虎”部两侧的竖笔微微向内弯曲,其余笔画依然横平竖直,字整体也为端正的长方形。

《峄山刻石》中类似的字有“而、周、定”。

以下几字笔画除直线外,又多加曲线,所写字形方中带圆,赋予动感和韵律。
 

“乃”字由一笔写成,其形如一条挥舞的彩带,仅有上部两横向画基本呈平直。

“六”字所有笔画都为曲线,上部为半圆状,下部曲笔分别向左右开张,字形如人分腿端站。

在“上”字三笔中,两横画直挺,相互平行,竖笔夸张变形,所写形状如同反写的“S”。

“经”为左右结构,左部除中间竖画外,都为圆笔曲线,“纟”上部被书者写成了两个椭圆,犹如葫芦一般,“坙”上部是三笔曲线,有流水般的动感,其他笔画都为方直。《峄山刻石》中类似的字有“显、於、惠”。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象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象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今天的微课回顾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