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秦 汉|以记忆重构味蕾

 老鄧子 2016-09-01

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作者简介:

  秦汉,陕西榆林人,库尔勒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剧,地域文化学者,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40多部,代表作报告文学《红枣书记》、《揭秘中国第一爆》、散文集《琥珀色的远方》(当代中国散文名家典藏)、影视《西域大都护》、《胡杨恋》、《军功马》;有多首歌词被谱曲传唱,荣获巴州“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5年《延河》杂志随笔榜最受读者欢迎奖等。传略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等辞书。



以记忆重构味蕾

【新疆】秦 汉

  
                            

  陕北有一种面叫杂面,顾名思义,杂面是以杂粮主要原料的面粉。陕北美食基础食材来自当地出产的粗粮,美其名曰粗粮细作。杂面就是粗粮细作的典型代表。

  杂面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必须要在杂粮中加入豌豆磨面,二是和面的时候必须加入沙蒿粉,从而形成独具个性的特色美食。

  沙蒿是毛乌素沙漠的特产,它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能结出一种米粒般大小的沙蒿籽,它的功能主要是粘性强,可以把五谷杂粮粘结起来,无论擀得有多薄、切得有多细,杂面都不会松散。有了这东面,擀出来的杂面可以像纸一样薄。

  擀杂面是陕北妇女的一个绝活儿,这里面有许多学问。面和软了擀不成,面和硬了擀不动,其软硬必须适中,水与面的比例没有一个准确的量度,全凭感觉,经验老道的妇女把水与面的度拿捏得十分精准。将和好的面团,放在盆儿里醒上一会儿,就可以擀了。

  擀杂面,突出地体现在一个“擀”字上。擀面时手劲要均匀,否则擀得面就会薄厚不一。

  陕北窑洞里都有一盘土炕,在陕北,炕有多大,杂面就能擀多大。人们不禁要问,那得要多大地案板、多长的擀面杖啊?

  实际上,擀长杂面所用的案板、擀杖也和日常的案板、擀杖一个样,聪明的陕北妇女在擀面时将面片折叠起来,反复折叠,反复得擀,直到把面擀得薄如书纸。

  杂面擀好以后,根据人的喜好,切成宽窄不等的面条,将切好的长杂面放进开水锅中煮出来,加上羊肉臊子,和酸辣鲜香的调汤,盘腿坐在热炕上慢慢地吃,悠长的滋味伴着长而浓郁的豌豆面味儿,在人们味蕾里构筑起一种五谷丰登的喜悦,清爽可口,肠胃回香。

  陕北人很喜欢吃杂面,在陕北,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的日子,家家户户晚上要吃杂面,除夕中午也吃杂面,生日祝寿更要吃杂面,用长长的杂面来祈求长寿。

  我离开家乡已经有四十年之久,但是时常想着那一口。前两年他乡遇故知,与好老乡茂兴兄弟啦起家乡的往事,说到老家的小吃,他和我有着同样的感觉。非常惦记故乡的杂面,听说库尔勒新市政府附近有一家陕北人开的面馆,我俩相约而至,不知为什么,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味觉。

  茂兴说,吃杂面关键是要那响那点豌豆味儿,建议饭馆别给我们放任何调料,就放点碱盐、芝麻和葱花。

  如此一碗素杂面,却让我们多了些追忆味蕾的怅然。

  (在线责编 尚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