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物专访 | 竹器篇:与自然相处

 汉青的马甲 2016-09-02

用手机观看本期视频,请扫描二维码


竹子,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浙江等,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因为竹林面积广大、种类繁多,一直有着“世界竹子看中国”之说。


竹编工艺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竹编产品构成了传统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日用息息相关。据考证,早在汉代,竹子做的生活器具就已有近60余种,而明清则达到近300种。从许多竹字头的汉字,如箪、簋、箸、筐、篮、笥、箱、笼等就能看出中国人和竹器的亲密。从传统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更替,竹编工艺及其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衍变,一些产品流传至今,一些产品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所有这些在传统生活需求下滋生出来的产品都蕴含了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朴的造物观念,值得为现代设计所借鉴。



莫小土接受赏物计划专访


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莫小土也一样爱着竹子。本来学的环保专业的她,却因着对竹子的热爱,一头扎进了竹编世界,无法自拔。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却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莫小土在十多年的环保事业生涯中一直在思索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直到她发现了竹子。莫小土认为她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那种生活态度。



莫小土向赏物计划展示她的竹编作品


如今,在这城市的一隅,用着自己亲手破的竹丝,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生活用品,和来这里的客人像朋友一样交谈,莫小土希望自己制作的每一件物品不仅仅是器具,更能给予人温暖。


修习每一门技艺都必须吃苦,而学习竹艺也不仅仅是一件风雅的事:在大山中寻找合适的竹子,亲手破成丝,和老匠人从头学习每一个制作步骤……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甚至手指破了内心都是喜悦的。莫小土笑和我们展示她手指上的累累伤痕,说这些伤痕让自己真真正正的感到还活着,且与自然同在。



莫小土展示编织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莫小土编了一个很好看的十字镂空方器。工作的时候,她显得很认真也很自在,少了交谈时的那份拘谨,就仿佛回到了自己最最适应的状态。她说,竹编有很多地方并不符合现代的生活和审美,但她一直在努力想让竹编变的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让更多人主动了解、接受、使用竹编用品。


生活最美好之处在于:做热爱的事,并且自食其力。希望莫小土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制作出这样温暖人心的竹器。



查看本期视频,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