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入门:篆刻临摹学什么?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前两篇文章先讲了一个“印宗秦汉”的概念之后,又说了说为什么印宗秦汉,我们大体上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学习篆刻,跟学习书法绘画一样,都是从临摹开始,不同的是:“书学晋唐,画法宋元,印宗秦汉”。

我们知道了印宗秦汉以后,就确定了临摹的对象,但找来秦汉印章样稿,买好了石头,开始临摹了,又从临摹中学习什么呢?

(汉玉印:魏霸)

大部分名家是从秦汉印里找营养,找营养的办法就是临摹。

比如吴让之,他在《吴让之印存.自序》里说:

“让之弱龄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摹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亦务求肖乃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

(吴让之:观海者难为水)

很明显,吴让之学邓石如不假,但从十五岁之后,学了汉印十年,又拟近代名工,而且“求肖乃已”,不刻像不完事。

赵之谦同样,胡澍在《赵撝叔(赵之谦的字)印谱.序》里说:

“吾友会稽赵撝叔同年生有异禀,博学多能。自其儿时即善刻印,初遵龙泓,既学完白,后乃合徽浙两派,力追秦汉。”

(赵之谦:餐经养年)

很显然,也是大量临摹。大篆刻家朱简曾刻古玺印汇录五册八集,前后用了十四年,手摹周秦至元明玺印,并且加以详细说明,写成《印品》。

(朱简:又重之以修能)

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结论是,临摹很重要

那从临摹里学什么?

大致从技法角度,要学的应当是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就算把字法和篆法合二为一为书法,也大致是三样东西要学:

1、学书法

篆刻所用的文字为篆书,这跟现在我们通用的文字区别很大,而且篆书又专门细分出来一个分类用于摹印,这类文字大致只用于印章:

战国时的古玺文字、秦代的摹印篆、汉代的缪篆、殳篆和鸟虫篆、魏晋的悬针篆、唐宋之后的叠篆。

(仔细看,摹印篆跟小篆可不是完全一样的)

一路下来,文字的篆法不一,而且不同的字可能篆法相当近似,如果不认真研习,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拼合,出来的可能是另外一个文字,那印面刻成的,或许就是错误的了,这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例子,就算当代的名家,也有发生的例子。

2、学章法

篆刻是经营方寸之地的艺术,所有经营都限于印面这个非常小的天地,因此,章法非常重要。

(汉印:闵胜之印,思考一下,闵胜为啥那么肥大,之印为啥那么瘦小)

临摹古印或名家印,看他们的印中点画之间的向背,一个字出现在印面上应当如何写,几个字合在一起应当如何写,那里应当斜,哪里应当直,那里应当方,那里应当圆,那里应当长,那里应当短,那里应当收,那里应当放,那里应当有照应,那里应当有配重,都可以从临摹的名作中找到依据,学章法往往越学越有趣味。

3、学刀法

刀有冲切,又加冲切结合,临摹的过程就是练刀的过程,就是找石头与刀之间感觉的过程,为什么我们强调临摹上千方印,手中的刀才会“稳”,就是这个原因。

刀法是个硬功夫,有再好的理论感觉,不动手去练,是刻不出好作品的,必须要有一个练习的过程,日积月累,最终“心手相应”,而练习的过程就是“心摹手追”的过程。

(齐白石:鲁班门下,体会冲刀的爽利)

(丁敬:玉几翁,体会切刀的古拙)

心里想的,要手上有感觉,才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看十次别人的冲切刀,不如自己的临摹的过程中实际操作一次。

总结一下:临摹过程中,一边学习印文的篆法与字法,一边要了结整个印章的结构与章法,同时熟练达成印章最终效果的各种刀法组合。

(【老李刻堂】之3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