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浦东女子的绝世深爱

 PD顽童 2016-09-02

一位浦东女子的绝世深爱

2016-09-02 07:53:26 作者:陈连官

摘要

那一天,朱梅馥请陈家鎏来到了上海的家,她坦然而不失礼仪地招待着这个给傅雷以激情和灵感的美丽女子。而朱梅馥的贤慧包容震撼了陈家鎏,最终理性地选择退出,远走香港,终生未嫁

 

1

 

在我们心智的成长历程中,几乎都接触过傅雷翻译的作品,我们都知道他是当代中国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出生地,在浦东航头镇(原下沙镇)的王楼五组。

 

1988年,我作为一部电视片的撰稿人走进了傅雷故居。当时所见,一条河流从宅前穿过,院落里杂草丛生,瓦破墙裂。

 

也就是在那一次走访之后,我第一次翻阅《傅雷家书》,至今记着家书中“不为物役,不为人使,以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这句话。后来,写了篇《走进傅雷故居》的文字,而绿色封面的《傅雷家书》,至今还存放在我的书柜里。

 

傅雷四岁时,便离开了王楼的“血地”,随母亲到了周浦。

 

与当时居住在周浦的《现代农村》杂志主编杨德安和南汇文化馆的周进祥,一起踏进傅雷在周浦居住过的庭院。那时是秋天,落叶在风中飘落。他们告诉我,傅雷在此经受了母亲严苛的教子洗礼,便飘洋过海,为今天的读者留下了他翻译过的世界名著,还有一本至今重印了几百万册的《傅雷家书》。

 

在行走浦东的历史探究中,我敬仰傅雷的伟大呈献。但随着我对傅雷的深入解读,我更敬仰傅雷的妻子朱梅馥。

 

朱梅馥,成就傅雷的浦东女子。我常常深想这位女子在浦东随风而逝的身影。让我们追随着她相夫教子的温情深爱吧。

 

朱梅馥

 

2

 

浦东恵南镇,因“有惠于南汇”而得名。在这座千年古镇的风云激荡中,留下了许多让我们心灵潮润的人和事。

 

1913年2月20日,是阴历元月十五,恵南镇的朱宅大院内,一株株腊梅次第盛开,朱梅馥降临到了这座古镇。朱梅馥的父亲朱鸿给她起名朱梅福。朱梅馥的“馥”字是傅雷留学回来结婚后改的。

 

“福”字,有着浦东朴实的元素,父亲希望她有福;“馥”字,气味芬芳之意,自此,芬芳弥漫了傅雷的一生。

 

朱梅馥的父亲朱鸿是清朝的秀才,在镇上教书。朱梅馥四岁时,父亲蒙冤入狱。母亲杨秀全为了洗刷父亲的冤屈,整日奔走呼号,因为无暇顾及,致使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相继死去。这种切肤之痛,埋入了这位女子的深处。朱梅馥初中在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校就读,高中进入了另一所教会学校晏摩氏女校。她和傅雷是远房表亲,自小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14岁的朱梅福与19岁的傅雷定亲。之后,傅雷便到法国留学。

 

老朋友、傅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树华告诉我,朱宅在原南汇文化馆处,我去寻访过,可惜那里已没有一点儿留存。只是旁边的福泉寺,传来阵阵梵音声和诵经声。我也寻访过惠南镇东门朱梅馥的自小成长处,只有梅花路上两棵大树高耸依存,环城的浦东运河不息地流淌着。

 

故乡,没有了这位浦东女子那时的欢声笑语,没有了这位大家闺秀的琴声悦耳,不免令人有点怆然和失落。

 

傅雷与朱梅馥

 

3

 

傅雷,有着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

 

在浪漫的巴黎,离乡的傅雷和一位法国女子有了故事,傅雷写下一封毁婚的家书,托当时同在法国留学的刘海粟寄出。后来,这个故事或许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便结束了。想到他伤害了表妹,傅雷意欲自杀。那天,刘海粟及时赶到,告诉他那封毁婚的信没有发出,他还有机会和表妹携手今生。自此,傅雷才从西方的梦中醒来。

 

我在假设,如果刘海粟寄出了那封信,朱梅馥会和傅雷相守一生吗?傅雷还有之后伟大的存在吗?

 

1932年,傅雷与朱梅馥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嫁给傅雷之后,傅雷为她改名“梅馥”,暗含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之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人婚后育有三子,长子夭折;1934年,傅聪出生;1937年,傅敏出生。

 

傅雷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多事的中国岁月里生长着。1936年,傅雷在洛阳龙门石窟和一个叫黄鹂的姑娘相遇,晨起夕阳,情愫暗生,他没有向朱梅馥隐瞒。三年后,傅雷爱上了陈家鎏,对这位堪称绝色的女高音歌唱家,他一路追随到了云南。

 

因为深爱,所以包容。那一天,朱梅馥请陈家鎏来到了上海的家,她坦然而不失礼仪地招待着这个给傅雷以激情和灵感的美丽女子。而朱梅馥的贤慧包容震撼了陈家鎏,最终理性地选择退出,远走香港,终生未嫁。

 

 

浦东,海中孕育。曾是蛮荒的这片土地经过历史的积淀,让人性变得温润。傅雷是激情澎湃的,朱梅馥是平静面对的。从此以后,傅雷没有辜负过朱梅馥,他把朱梅馥的相片和自己的相片一起摆在了他的书斋里,日夜相对。

 

我不再假设,因为,同在浦东走出的两颗灵魂,从此真正相拥相融了。

 

4

 

傅雷,早年丧父,是母亲把他养大。

 

在周浦时,母亲对他的教育是严苛的,他的童年没有多少欢乐,逐渐地形成了近似于乖张和暴戾的性格。

 

在书斋里日夜翻译和写作,成了傅雷的全部生活。

 

 

傅雷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秉承了母亲对他的教育方式,在家里,稍不如意,妻儿往往成为他发泄的对象,甚至动手。朱梅馥不敢责备丈夫,但又心疼孩子,只在旁边偷偷地暗自垂泪。所有这一切,朱梅馥几十年如一日地包容了下来。

 

杨绛先生这样评价朱梅馥,说她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还有就是傅雷的“秘书”。“造化在这个女人身上,显示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矛盾统一。”

 

是的,朱梅馥自小接受的是完全的西方教育,在音乐、书画、英文小说的鉴赏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但这些并没有让她遗落东方女性之美,浦东特有的海之襟怀和包容温润了这个女子,除了贤妻良母的温暖,温存与高贵,坚定与自信,仁爱和牺牲汇集于她的一生。

 

1961年,她在给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解释了她一直隐忍的原因:“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当时你祖父受土豪劣绅的欺侮压迫,二十四岁上就郁闷而死,寡母孤儿悲惨凄凉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曾经尽管氛围严厉,却也不乏温情的家,不得不说和朱梅馥的包容与深爱有关

 

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忍让和包容啊。

 

“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这是傅雷对自己婚姻的评价,话语里有着对朱梅馥的感恩。

 

5

 

上海江苏路284弄安定坊5号,是傅雷的旧居。1949年12月,傅雷一家迁入了这座三层楼的洋房。

 

在这里,傅雷翻译着他的作品,朱梅馥为他做着英语卡片,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她每封都要写一遍留存。王树华告诉我:“如果没有朱梅馥的细心,我们在今天就读不到《傅雷家书》了。”

 

1958年4月30日,在遭到许多次的“批判”之后,傅雷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那晚他很晚回家,见到朱梅馥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果不是因为阿敏还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朱梅馥堵住了傅雷之口,和他差点脱口而出的那几个字。

 

 

1966年9月2日那个深夜,在红卫兵两天三夜不间断的抄家和凌辱后,傅雷写好了遗书,朱梅馥给他倒好了温水,看着他服下毒药,她用身体相拥着傅雷慢慢地离世。两个小时后,她轻轻地把他安放在沙发上,摆正坐姿,让傅雷有尊严地离去。然后,她从容地撕下被单,系在铁窗横框上,追随傅雷而去……

 

那一年,傅雷58岁,而朱梅馥50出头。就这样,堪称当代最有骨气的文化人和最杰出的翻译家,与深爱着他的妻子,用两具圣洁的遗体和一封遗书,表达了他们对于“一个野蛮民族的失望和悲悯”。

 

朱梅馥对傅雷那“爱得不能再爱”的深情,让今天的我们翻阅着《傅雷家书》,依然感喟不已。

 

6

 

现留存的傅雷夫妇一封遗书,在中国旷世绝无。

 

人秀:

 

……

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二、武康大楼(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三、故老母剩余遗款,由人秀处理。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菊娣。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纸六百元,请交还。七、姑傅仪寄存之联义山庄墓地收据一纸,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见,很抱歉。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与我们自由的同时被红卫兵取去没收,只能以存单三纸(共370元)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贰只(三楼)暂时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周菊娣便知。十、旧自用奥米茄自动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但恐怕妨碍他们的政治立场,故请人秀自由处理。十一、现钞53.30元,作我们火葬费。十二、楼上宋家借用之家具,由陈叔陶按单收回。十三、自有家具,上你处理。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

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便也别无他人可托,

谅之谅之!

傅雷 梅馥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夜

 

这份遗书里,周详着一个家庭的琐事。那些数字是朱梅馥的记忆,傅雷用他那支翻译的笔作了书写。“现钞53.30元,作我们火葬费”,读之,让我们震撼于这对夫妇的清白操守。

 

 

7

 

2013年10月26日,应傅雷研究中心之邀,我在南汇参加了傅雷诞辰105周年和傅雷夫人朱梅馥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与全国各地傅雷研究专家一起,再次缅怀傅雷不朽的人格,再次翻阅《傅雷家书》,叩问心灵。

 

在座谈会上,我说,研究傅雷的人生轨迹,必放置于一个时代的背景;而对傅雷所有文字的解读,一定要用纯净的心灵。

 

10月27日,在位于浦东临港的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我见证了傅雷和朱梅馥的落葬仪式。

傅雷夫妇骨灰安葬仪式

 

那一天,秋阳高照。儿子傅聪从法国飞回了家乡,为父母送行。
 

伴随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乐声,傅聪和傅敏为父母的落葬撒下了第一把泥土,这泥土,来自傅雷的出生地下沙王楼五组。

 

在整整47年后,傅雷和朱梅馥终于魂归浦东故里。

 

傅雷夫妇离世时,傅聪在国外,傅敏在劳改,保姆周菊娣领骨灰遭到拒绝。幸有一名叫江小燕的傅雷仰慕者私藏了夫妇俩的骨灰,并转送永安公墓匿名寄存,直至1978年傅雷平反昭雪。傅雷夫妇骨灰后被安葬于龙华烈士陵园内。

 

在海港陵园如茵园内,高约1.8米的傅雷夫妇纪念碑灰白如雪,碑身正面题着傅雷家书中的名言:“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纪念碑后面用118个字,介绍了傅雷夫妇的生平。这些具象,象征着傅雷夫妇的为人:“简单,刚正不阿”。

 

傅聪、傅敏手捧父亲遗像

 

《命运交响曲》是傅聪弹奏的。在纪念碑前,傅聪始终沉思不语,脸色凝重。或许,他在秋风中深想着父母的命运,心里激荡着……

 

傅敏站在墓碑前把亲情宣泄:“爸爸妈妈,今天你们终于回来了。47年前你们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你们那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永远在激励着我们一定要努力把产生这么一个悲剧的根源铲除掉。爸爸妈妈,你们在这儿安息吧……”

 

我离纪念碑很近、很近,敬献了一枝血红血红的玫瑰。

 

2016年9月是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此文铭记浦东这位女子短暂一生的伟大深爱。

 

我所有的记取,也是为今天弘扬的家风家训留下一份参照,提醒人们,不忘初心。

 

组稿、编辑:伍斌  邮箱:wbb037@jfdaily.com 本文图片均为历史资料照片
                  
                     
                    
                

                
                

 

                
                

                
                

                
                

                
                


                
                

 

                
                

                
                

                
                

                
                

            

            
            

 

        
    

        

             
        
                                                                                                                                                                                            
    
    
    
        
            

 

请保存下面图片的二维码图片到手机图库,然后打开微信的二维码扫描,选择从手机图库调入二维码

欢迎关注上海观察(微信号:shobserver)!
添加办法:微信“通信录”-“添加”-“查找公众号”-“输入上海观察”-“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