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肩坠肘 Lower shoulder, lower elbow 很多咏春拳师兄弟姐妹对这个词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放送两肩关节,两肩向下沉坠,同时微微向前合抱微前扣。坠肘则是肘尖常有下垂之意。 其实不光是在咏春拳中沉肩坠肘是很关键的一个习武元素在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中也同样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沉肩 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可以找个拳靶,全力打出一拳,是不是觉得头部,尤其是后脑有些震动?力量越大震得越厉害?就是这个原因。好,我们要沉肩的原因来了,就是放长这条筋,使其不以头部为支撑,而加强手臂与躯干的联系,就是加强两膀、肩胛与躯干的联系——这是同步进行的——使两臂以躯干为根基,从而形成整体力。 “沉肩坠肘”是上肢到位的标准要求。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动作。当然你可以直接按照这个要求去摆出这个形,例如有的答主说,肘尖朝下就是坠肘。我说这不是。不过,你摆成这个形,也可以某种程度说是坠肘了,因为肘尖朝下是出坠肘的基础。所以“沉肩坠肘”这个要领可以直接摆。同时也是因为这个是肢节的要领,肢节总是好控制些。 这样出来的身形,就是俗称的“溜肩膀”那样的形态,也就是沉肩:两肩从肩根开始向左右两边松垂下去。这是肩部抻筋拔骨后的效果。那条筋抻长、同时强化了两膀与身体的链接后,那条筋反而可以借助身体的力量,形成对头部的稳固支撑,由负担变为了增益点。 2 坠肘 人的四肢是劲力的宣泄通道,你想做什么,都必须通过四肢实现,四肢是人体的工具,你无法想象自己作为一个“人棍”的生活吧?从这个意义讲,四肢是人体劲力的宣泄通道,你用什么力都得通过四肢才行。而普通人做任何力,因其不整,所以在关节处都会有消耗,尤其肘关节,是最大的消耗点。大家可以试试,找个墙壁,用力去推墙壁,你用的力越大,则反作用力越大,这样形成了你身体与墙壁的相互挤压。此时,你注意下,你最先被挤压弯的是哪个关节?10个有9个是肘关节。而整的人,根本不受反作用力影响,劲力会一直传到脚底的。 坠肘则是打通劲力的通道。这时坠肘,肘部的筋的调整和结构调整,使其劲力顺达,不会损耗。 再进一步说透:由于普通人习惯(尤其是右手),小臂带动手去做动作,平时并不怎么依赖身体躯干的力量,看看很多干重体力活的人,他们的小臂往往很发达,这样在做整体力动作时,就会形成躯干力与小臂力在肘部的对顶消耗,肘部因须做支撑(基础的意思),其劲力收缩郁结,身体力需要肘部做传导,而在此处冲顶,两厢冲撞了。 演练太极拳上肢动作做到节节贯穿,在上肢的肢体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是上肢动作的主要环节。手臂能不能松柔灵活,关键在于肩关节能否松而下沉,肩关节充分松垂。动作才能圆润自如。 肩松才能沉肩,只有沉肩才能松肩,肩关节的松沉和旋转自如,能起到舒展肩部韧带、肌肉,并牵动背肌形成时时气贴脊背的作用,沉肩有助于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坠肘不单纯是肘尖往下沉,还要想象,有一个力矩,以肘尖为轴起“外翻”作用。如图那个砝码。这个外翻不是真的让肘外翻,而是反过来压肩膀,让肩往下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