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新城,现在是杭州的繁华金贵地 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城市阳台…… 这一切让这个号称杭州CBD的房价另人望而却步 可是啊,记得杭州大剧院刚开始盖好启用的时候 去看一场话剧都觉得好远…… 而更早以前 这里仅仅是清泰门外的一片滩涂 古时的清泰门外,是煮海盐之处,盐担都由此入城,因此杭州有“清泰门外盐担儿”的谚语。明代拟话本短篇小说集《幻影》(又名《三刻拍案惊奇》)中有这样的记述:“东首一带,自钱塘江直通大海,沙滩之上,灶户各有分地,前(煎)沙成盐,卖与盐商,分行各地。” 到了近代,江水改道,海塘变迁,清泰门外沿钱江东行数十里的“老盐仓”、“盐官”,如今成了全世界观潮爱好者向往的观潮胜地。 上世纪60年代与2016年的钱江新城对比 ▼ 从上世纪60年代与2016年钱江新城区块的对比图上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清泰门外的钱塘江面比现在宽近一倍 如今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钱江新城 在那时还只是一片光秃秃的滩涂 而在我们现在看来壮丽澎湃的钱江潮 在那时却并不美好 吞噬田野、毁坏屋舍的恶行,它可没少干 1966年,萧山原党山、长沙、夹灶三个公社 成立了“益农围垦海涂指挥部” 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参与到围垦造田的大军中 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大规模治江围垦建设就此开始 运送筑江堤用的石块 老底子生活在钱塘江大桥 至白塔岭区域水面上的唐祝村人 原本栖居在船上,靠打鱼卖鱼为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 他们在江北的围垦区上岸劳作、生活 也就是现在城市阳台这个位置 上世纪70年代与2016年的钱江新城对比 ▼ 后来四季青人在这里办起了农业园区 这里成了杭州的菜园子和重要的副食品基地 生产总量约占当时杭州市场总量的四分之一 2000年与2016年的钱江新城对比 ▼ 进入21世纪以后 钱江新城就犹如被按了快进键?? 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 这个曾经一片荒芜的滩涂 居然成了钱江北岸最耀眼的明星 左边那颗土豪金的“大金球”就是杭州国际会议中心 B20峰会在这里召开 而右边那轮沉静的银色弯月就是杭州大剧院 高贵银与土豪金交相呼应 看起来竟是辣莫的般配
在红遍全网的电视剧《盗墓笔记》中,“大金球”可是当仁不让的转场王!每当吴邪沉思、吴邪抬头、或者白天与黑夜的变换时,就意味着“大金球”要出现了,紧接着,场景就非常自然地进行了转换。小佬儿粗略数了数,在短短12集的剧中,“大金球”至少出场过四次。 不仅《盗墓笔记》偏爱大金球,《千山暮雪》、《妻子的秘密》等影视剧也都在这一带取景拍摄,大家看剧的时候都能看到熟悉的场景哦~~
为什么越来越多影视剧喜欢围着大金球和大剧院转? 看图你就知道了↓↓
夜幕下,华丽丽的灯光秀对我们视网膜造成的冲击与震撼,恐怕很难用文字来形容了。小佬儿经过多角度观察,总结出了两个观赏灯光秀的最佳地点:滨江和城市阳台。
“大金球”直径达8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结构球型建筑。假如你从5层或以上的套房出来,走廊上就可直接看到蓝天白云。从5层开始直到圆球穹顶是中空的,坐观光电梯垂直往上,简直有一种通天塔的快感! So,小佬儿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跟喜欢的人坐在“大金球”的穹顶下吃一顿烛光晚餐。拜托,内个sei,快点跟我表白啊!
而“月亮”(杭州大剧院)主体设施有一个 1600 座的歌剧院,一个 600 座的音乐厅,一个 400 座的可变剧场,和一个 700 座的下沉式露天剧场及室外文化广场。大剧院前 6000 平方米的广场浅水域象征着杭州西湖,西湖里有音乐喷泉,这里自然也不能少。
音乐喷泉造型由五个圆与弧线组成,音乐、灯光、喷泉相互配合,10首悠扬的音乐随机播放,每首曲子约3分钟,随着曲子变幻出不一样的姿态,好似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乳齿美妙的画面,还不赶紧掏出手机“咔咔”拍几张照,混充一下人民摄影湿! 杭州大剧院更是文艺青年爱扎堆的地方。你周末去逛街、吃饭、看电影?Sorry,我去看了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整个逼格爆表了有木有!实不相瞒,小佬儿也会时不时去那里看(zhuang)看(zhuang)剧(bi),沾染一身的艺术细菌。 前世,我是被钱江怒潮拍打千百年的荒芜滩涂 今生,我化茧成蝶变身为北岸最华丽的惊鸿一瞥 日月同辉,金银闪耀 杭州的浪漫,就是从西子湖畔一直恋到钱塘江岸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