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盲目节食!记住这6个窍门,一样能轻松控糖!

 翱翔蓝天, 2016-09-04

本文指导专家:

翟凤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赵文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张 晔: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原主任

张美芳: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黄崇兵:宣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别再盲目节食!记住这6个窍门,一样能轻松控糖!

“为了控血糖,嘴管得一直挺严,但血糖为啥还控不好…”很多糖友在治疗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困惑。

他们为了避免引发并发症都不敢吃饱,很多糖友用挨饿把血糖降下来。饿肚子确实能把血糖降下来,但只是眼前利益。

其实,记住这6个饮食窍门,一样能“一饱口福”!

节食是营养缺乏的元凶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发并发症,其实是因为高血糖导致了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糖分不能被细胞、器官充分吸收利用引起的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导致了脏器功能的衰退,从而引发了并发症。

有两类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一类是长期高血糖患者;一类是血糖相对稳定,但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对稳定还会引起并发症,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营养缺乏。而节食,恰恰是营养缺乏的元凶。

宣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黄崇兵介绍,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方面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盲目节食,以荞麦、麦麸等粗粮为主食。长期以粗粮为主食,短期来看是可以降低血糖值,但这只是眼前利益,不能作为长远控制的方法。

上种方法还会使患者体质变差,最终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胰岛功能更加低下,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是健康基石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表示,由于糖尿病患者过度控制饮食而导致营养缺乏,也叫做隐性饥饿,会使患者胰脏问题更加严重,导致体内乃至细胞内营养缺乏。

因此,糖尿病人表面症状是血液里糖多,实际上细胞里营养成分反而少了,造成他们各种营养素都处于缺乏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赵文华教授说:“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石,也是人们一生防病、治病和疾病康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控糖同时调整好营养

在过去营养物质不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吃得虽少,但能把它利用上,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原主任张晔解释说。糖尿病在治疗中,饮食治疗是终身的,是首选和基础的。

但糖尿病人什么都可以吃,只是在吃的方法、量、时间、顺序及搭配上多下下功夫,只要做到了以上几点,糖尿病患者就会在没有饥饿感的情况下,血糖保持稳定,哪怕是在一饱口福的情况下血糖也不会那么高了。

别再盲目节食!记住这6个窍门,一样能轻松控糖!

糖友饮食6大技巧

糖友在合理控制饮食摄入量的前提下,维持血糖的稳定也是有小技巧的。

01、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每天3~5餐,两餐间可适当加餐,但加餐须特别注意“加餐不加量”。

加餐的热量要从正餐中刨去,如早饭本来吃两个馒头,可减为一个馒头加一勺燕麦冲奶粉,10点左右可吃几片全麦饼干或一个水果,既避免了餐后高血糖又可以减轻午餐前的饥饿感。

02、多吃体积大、有饱腹感的食物

食物的排空速度,脂肪最慢,碳水化合物最快,蛋白质介于二者之间。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稍微增加脂肪,可以减轻饿的感觉。

也可选择热量低、体积大、有增加饱腹感的蔬菜,如冬瓜、番茄、黄瓜等。

03、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

可以多选择一些高纤维食物,比如粗杂粮、绿叶菜、豆类等。膳食纤维可减缓碳水化合物和及脂肪的吸收,可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异常、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增加饱腹感。

此外,杂粮还富含糖友缺乏的B族维生素。

04、别加工的太精细

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于控糖的效果其实大不一样。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

相反,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吃时费点事儿的加工方法,更有助于轻松降糖。

05、改变进食顺序

先吃菜,后吃饭,能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如先吃一碗少油烹调的蔬菜“垫底”,再配着鱼/肉/豆制品和其他蔬菜一起,一口菜肴一口米饭,血糖的波动要比先吃米饭小得多。

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就会比大口吃饭、小口吃菜时血糖波动小得多;大量蔬菜、少量鱼肉配合一碗米饭,要比少量蔬菜、不吃鱼肉、以米饭为主的搭配血糖升得慢。

06、烹调时少放油,多放醋

用餐时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调味品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用蒸煮、凉拌替代爆炒、油炸,用不粘锅替代普通铁锅,降低用油量。


关注微信公众号【糖来糖往】或者搜索公号(jksb2016),查阅更多抗糖故事!还可参与晒“健康餐”活动,赢2000元大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