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高中教育到底该衔接什么丨特别关注

 资源868 2016-09-04

10多次课程,从早上8点半一直到晚上7点,多门课程第一册书要全部讲完……全国各地中考刚刚落幕,很多考生却并不能松一口气,随之而来的是高强度的高中“衔接班”。很多地方民办培训机构聘请高中名师,开始了集训营式的“衔接课程”。


“囫囵吞枣”的衔接教育背后,不乏有家长和考生担心“不学跟不上”、“课外干货多”的心理,也有商家一再渲染炒作的“陡坡效应”。



高中为什么跟不上?听的懂课,却考不好试,这就是“陡坡效应”。在“口口相传”的培训广告中,“陡坡效应”是被一再提及的问题。


一名参与培训的高中教师表示,“陡坡效应”,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学校为了充分的备战高考,将高中三年课程都被压缩到两年完成,课程量大、时间紧张,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必须“往前赶”。另一方面是由于初高中课程缺少应有的衔接。“很多知识点本该初中学习,但由于中考不考,一些中学都跳过不讲,而高中教师以为学生都学习过,就一带而过,也导致学生跟不上。”


一名组织了“衔接班”的家长说,其实他也不太懂“陡坡效应”,但家长都这么传,不提前学真的心里没底。请老师讲课,就是买个心理安慰,宁可信其有。

专家:初高中衔接在“渔”不在“鱼”


初高中的衔接课究竟有没有用?来自高中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认为,初高中之间的知识鸿沟并没有广告里宣传的那么大,更多的是来自于学习方法的变化。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骨干教师胡明浩感叹,很多学生提前学完之后,对于课上内容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很常见。


长春市十一高中物理教师郭传昌说,高中入学之后,教师都会授之以渔,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进度也不会由于部分学生超前学习而加快。“高一阶段,教授学习方法是每个教师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从初中的死记硬背到高中举一反三,从初中的限于课本到高中的灵活多变,只要学生认真听课就一定能够跟上。”


胡明浩表示,高中的学习方式从原来的被动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出现“等着喂饭反而饿死”的情况,只有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找食”,才能跟上高中的节奏。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肯定会面临学习的挑战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很多商业机构就是抓住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准备,于是在其中大做文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熊丙奇表示,超前学习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必然的帮助。如果初高中衔接只是提前学习课本知识,学生会以为自己听过课有优势,上课只是在“炒冷饭”,反而忽视了课堂内容,导致跟不上。“真正的衔接教育不应该是知识上的重复学习,而应该注重学习习惯、方式和能力的衔接。”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