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小柴胡”遇见“小建中”

 白胡子老头4906 2016-09-05
大家好,欢迎新朋友,今天会把《金匮要略》黄疸病篇讲完,在讲新课之前,先复习一下黄疸病的成因,首先要明确黄疸即湿热,是太阴本病,由阳明胃热与太阴湿气相合而成。除此以外还有阳明胃腑本病,是水谷入胃后不能及时腐熟消化,郁滞于胃中所成。还有以少阴肾水失调为主要原因,肾中寒水太过,上交于阳明胃热而发黄。虽然发黄的途径很多,但总以湿热郁滞为基本病机,在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愚按:黄疸可发于胃,也可发于脾,本条论述脾湿发黄。前文讲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黄家即为脾湿所致发黄病症,中焦气虚湿郁,下焦水液停留,方用茵陈五苓散利小便,茵陈蒿发陈出新,清利湿热;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助下焦水湿气化;白术燥湿,补脾益气;桂枝温心阳,通血脉,温煦中土,补益水中相火。
原文: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汤方: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愚按:本条与上相对,上条论述脾虚黄疸,本条论述胃热黄疸。脾胃以经脉相连,胃热及脾,脾病生湿,湿热相结而发黄。湿壅所以腹满,小便不利;胃热所以小便赤,自汗出。治疗用下法,大黄硝石汤,大黄荡涤阳明胃热,黄柏清利下焦湿热,栀子清上焦心火,胃热随络脉上通于心,下交于肾。硝石性味苦寒,遇火而焰,阴中出阳,潜阳入阴。
原文: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愚按:本条论述黄疸病涉及到太阴气分和阳明经脉,所谓气分症是指经脉之外,病发在脏腑气分,而不涉及该脏腑的经脉,表现症状多在局部。所谓经病是指病入经脉中,病邪随经脉上下,表现有远端病症。黄疸病及太阴气分,所以小便色不变,腹满;黄疸病及阳明经脉,所以病邪随经上逆而喘,胃气虚不可除热,热除,则哕。方用小半夏汤,半夏、生姜辛温,补益阳明胃气,助太阴祛湿,降阳明经气。
原文: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愚按:本条讨论少阳郁滞不舒而导致黄疸,少阳内存相火,根于肾水,是少阴肾之生阳,即初生之阳,出生之阳上交阳明,助中焦之气腐熟水谷。如果少阴水寒,少阳郁滞于内,生阳之气不
升,寒水之气入及经脉,随经上交于阳明而成湿热发黄。方用小柴胡汤,柴胡辛散,升阳,如同生火时使用的烟囱,启少阴水中之少阳;半夏为阳极阴生之品,升发少阴之气,敛降阳明之气;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益中土,祛湿气;黄芩清降肺气,防止寒气上逆。一般用小柴胡汤治少阳病,主药是柴胡、黄芩,方中的其它药并不常用于少阳病中,因此读小柴胡汤还可以更深刻一些,从少阴的角度思考,对理解其它药物的作用会有帮助。
原文: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愚按:本条与上条相对,上条是水中少阳之气郁滞不升,导致肾中寒水之气上合阳明之热,形成湿热发黄。本条是肾中阴精不足,精化气不足,肾气虚,导致脾虚湿滞,湿郁化热而发黄,肾气虚所以小便自利。仲景有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治疗用治疗虚劳的小建中汤,以桂枝温心阳,通心脉,温煦中土;白芍行血脉,降心火下交肾水;生姜、大枣、甘草、饴糖补益后天水谷精微,以资养少阴肾精。仲景经常将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对比使用,小柴胡汤启少阴肾水之生气,即水中之少阳,从下而上,开启下焦阳气;小建中汤,以桂枝汤为主方,桂枝通心脉,温心阳,解脉郁,白芍资阴行血,饴糖等补后天水谷,心藏君火在上,随血脉藏于水土,因此小建中是从上而下,如同阳光温煦水土。
到今天为止黄疸病脉证治篇的内容全部讲完了,今天的重点是小柴胡汤与小建中汤的功能对比,有些内容需要更多的知识,深层次的学习,对掌握经典和临床应用都会有很大帮助。好吧,下次我们学习新的一篇,谢谢大家。(喜欢经典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z1328866785,我带你入群,朱燕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