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沛县·公务员) 阅读是生活的习惯,枕边、床头、电脑旁、书房,每一个可坐可卧的地方皆有我喜爱的书,静静等待我的亲密接触。一梦醒来,嗅着书香,心是如此恬然踏实,仿佛世界在我手中,又恍若在书之外,而我却是全然不在意的。 一本《2006中国年度杂文》,我读得忘乎所以。两天的时间,40篇犀利的妙文,让我的心疼了又疼。这些忧患的文字让我也在思考人生。以前我不写杂文,但那些尖锐的发问一次次撞击着我似乎有些麻木的心灵。我从自己阅读报刊的感受出发,痛感纯文学杂志备受冷落,而庸俗文学大行其道,写出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产品》。 周国平是我喜爱的作家,他是个温情的人,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写尽了父女深情。从心理学上而言,父亲的爱更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而中国的父亲多以事业为重,鲜有如周这般爱得如此细腻、深情。他是一个哲学家,他对尼采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度,他的散文充满了哲学的思辨,亦有睿智、绝妙的比喻,他说:“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索,他说“人人都是这世界的孤儿”,让人唏嘘。我受他那篇《从挤车说上海不是家》的启发,写了小文《家之迁移》。在读周先生的书之前,我写过《独处》一文,文中有些观点和先生颇有共鸣,不禁欣欣然。 台湾的一些作家,如张晓风、林清玄、席慕容、余光中,文字唯美、少政见,当属性灵文字。张晓风的文字视野开阔、文笔清爽,余光中则盛赞她有一支“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柔婉中也带一点刚劲。”这一论断,世人推为至评。我以为张晓风与其他女作家所不同的是,她的文字更富有激情。她一篇《许士林的独白》,颇有莎翁的语言风格,激情的独白,字字如血如泪,直逼入心。林清玄的文字唯美、深邃,因他信仰佛教,所以文字里有许多禅机。席慕容能写擅画,文字多绚烂,有丰富的画面感。余光中的诗养眼养心,让人吟咏再三,回味无穷。我在这些美丽的文字河里流连,心灵亦感丰润。 |
|
来自: 老刘tdrhg > 《二十六、读书/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