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边谈艺】从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巨大飞跃——周尊圣的山水画艺术

 风影墨客 2016-09-05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最早跟我学习冰雪画的学生周尊城,把一位年轻、充满朝气又显得有些稚气的小伙子带到我的面前,向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弟弟周尊圣,因为也酷爱绘画,要一同拜我为师。很快我就发现,这位新弟子身上很有一种艺术家的特质和潜能,他少年意气,勇敢执著,勤奋聪慧,而且有着东北人粗犷、豪放、无拘无束的性格。



周尊圣《中国红》138x68cm


在黑土地域文化滋养下,他很快以自己的才华在众多冰雪画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冰雪画派中的佼佼者。看到学生日新月异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然而更令我欣喜的是尊圣没有满足于取得的一些成绩,他在苦苦探寻冰雪绘画艺术堂奥后,舍弃了自己已形成风格的冰雪山水画创作,重新挑战自己,又转向对天山山水的研究,从而成为冰雪画派第二代的分蘖。



周尊圣《大漠天地一色》68x68cm


中国画是一门流传有序讲究传承的艺术。一个画家,没有严格的师承,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取得成功十分艰难。所以有良好的师承,打好传统基础,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是创作优秀作品的捷径。然而大家如果都一味固守师承,不思变革创新,又必然会造成千人一面,众人雷同的现象,成为老师的影子而最终失去自我,很多不善于学习的画家最终淹没在老师的光环里,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如何在继承老师优秀的东西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是关乎一个画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一点上, 尊圣处理得十分智慧。



周尊圣《天山红》160x160cm


  八十年代后期,冰雪山水画在黑龙江、东三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众多热爱冰雪画的骨干们积极努力下,黑龙江的几个地区都先后成立了冰雪画研究会,大家组织起来,积极创作冰雪画,开展活动,参加展览,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冰雪热,带动了北方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多学生以临摹得像老师为荣,社会上出现了 “小于志学”的说法。当时我用冷静的头脑和哲学观点来看待这一现象的本质,我对学生们说“你们现在学我的东西,但是将来必须要叛逆我的东西,不要跟我学的一样。一群小鸡儿刚出蛋壳时,淡黄色的绒毛都是一样的,人们分不清公鸡母鸡和它们之间的差异,长大以后不仅自然就能分辩出雌雄,也很容易找出它们之间各种各样的花色,一切都在自然变化中。也就是说开始成一色,长大分高低。学习冰雪画,开始看不出差异,等到你们基础打好了,眼界开阔了,自然就会有你们自己的海阔天空,决不要再成为’小于志学’。而且我也不希望你们以后总是画传统冰雪画的模式,千篇一律,这样体现不出自身的创造性。所以吃母奶不是为了和母亲长的一样,而是为了强壮身体。”“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我的这番话,讲给了所有的弟子,其中尊圣理解的最深,所受的启发最大。他认识到无论是学习传统,学习冰雪画,都是在其中吸取营养,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周尊圣《与天对吼》138x68cm


  在这种理念下,尊圣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离开生他养他的黑土地,来到京城负笈求学。美院学习结束后,我积极鼓励尊圣尽快处理好家乡的事情,定居京城开始冲击自己的艺术目标。我当时对他说,“你要是想当大画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上房撤梯子,不给自己留后路,强迫自己只能向前走。”尊圣果然以超人的胆魄,很快处理好家乡的事宜,义无反顾来到了京城,开始了他新的艺术人生。他把审美视角由东北转向大西北,他要用冰雪画技法来描绘遥远而神秘的天山冰雪。他先后十四次背负行囊到天山的冰川雪峰下写生采风,无数次顶烈日冒风雨行走在荒漠群峰间观察体悟。大量的艺术实践,苦苦的美学探索,深刻的哲学思考,终于,尊圣完成了从冰雪山水到天山山水的艰难嬗变,为“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理念做了完美的注解。



周尊圣《大漠长歌》68x68cm


  中国的山水画,虽以意象创造为基本原则,重视画家的主观感受,但也要求画家到生活中认真观察,体悟造化之奥妙,感受自然之神奇;惟将身心融入山水之间,才能感物而动,触景生情。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指画家的意象创造对外在的客观自然之象在心中的重组,从而达到由物象向心象的转换过程,并对客观物象的超越。这种超越是画家对自然物象的精华凝聚,又是画家传达文化现象与美学思想的标志。



周尊圣《满疆红》68x68cm


尊圣的天山山水画,在吸取、博采众名家精华基础上,努力寻找与自己个性与语言的契合之处,浑然一体,最终凸显出自己独特风格和心灵感受,既恰当地表现天山阔大险峻的地域特征,又抒发了自己悲壮苍凉的精神感受和个性化的审美心态与生命意味。他传递的视觉信息,具有明确的精神指向,是自然之象与主观心象的凝结与重组,包容了无限的文化含量,感染着观画的读者。



周尊圣《放歌古道》160x160cm


在他的《风干的历史》、《大野清风》、《瀚墨当歌》、《悲壮的荒原》、《天山红》、《大疆无界》等作品中得到完美体现。无论是燃烧的河漠大地,还是浩气千里的天山红谷,抑或诉说着沧桑不老岁月的楼兰梦,以及雄关漫漫的丝路古道,无不彰显着原生态的“天山之骨”和作者强烈的精神诉求。应该指出的是,画家的这种选择,不仅是创造激情与生命意态的表达,还是一种智慧形态的象征。画家以独特的慧眼,拈出了天山景物之一角,作理智的观照,理性的反省;使激情的奔涌,意志的张力都沉淀下来了,以一种个性化的文化情结与幻化意态,使作品与宁静超逸中把握了造化的永恒,这是十分难得的。在这里,表现手段已成为情感的载体,笔墨的流动亦变成了思想的展示。这是神遇与迹化的结合,搜妙与创真的默契;即是客观事物的复合之形,更是主客合一之大象。



周尊圣《龟兹古韵》200x100cm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和色彩与西方的风景画有很大的不同,除人文观念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外,还因为中国画的艺术构成倾向于平面装饰性。而平面空间的深度拓展手段,所依靠的主要是层次的变化,具有浓厚的意象意味。色彩上虽也讲究随类敷彩,但和西画重视光影,强调客观色彩不一样,追求理智而程式化的感觉。周尊圣在他的天山山水画构成图式中,没有受到传统“三远法”的约束,而是将中国的山水画构图与西画的构成结合了起来。为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色调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特点,宏观上却是中国山水画的意象特征。通过强烈的色彩与整体构成上的写意,来营造一种既有现代审美韵味,又有传统文化意韵的氛围,让观者得到一种现代的文化享受。



周尊圣《大地回响》138x68cm


  一个画家创造层次的高低不仅仅在于画家本人的勤奋和努力,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艺术创造的领悟能力。二者的结合,才是创造成功的基因。尊圣是个农家弟子,不懈地追求是他的优秀品质,悟性和天分是他成才的条件,勤奋和努力是他成功的根本。每当看到他的新作问世,我都好像又看到他在非洲安博塞利大草原上,扛着他的“大炮”(长焦镜头),站在敞篷车上,挥舞着双臂激动亢奋的身影。我坚信随着他的艺术思想不断成熟和深化,他将一步步走向更高的艺术高峰,我们有理由对他寄予厚望。(文/于志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