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苏州的思念, 是吴侬人家的老房子, 邻居们一有空便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青石砖路,白墙青瓦, 木栅花窗,刻着古代花纹的墙砖, 斑驳的木门和窗棂,清淡分明。 苏州的传统民居建筑, 外观恢宏,造型轻巧, 宅院相融,空间处理十分优美。 一般由门厅、轿厅、大厅、楼厅、书房、 和杂屋等组成,侧有备(避)弄联系前后。 苏州的传统建筑, 一般不超过两层, 它们布局严谨,构作精细, 充满了文化底蕴。 前庭后院的民居住宅, 高墙深院的官绅大宅, 通过横向建筑物形成的“落”, 与纵向建筑物和天井组成的“进”, 形成几落几进, 再围以各种山墙, 构成了苏州的百十坊市、千余幽巷, 然后通过临街那一扇扇充满了沧桑感的将军门、墙门、石库门、挞门等, 形成了形式各异的小巷风情。 苏州传统建筑是古老岁月的见证。
那些年,长满青苔、斑驳黯淡的老房子成片成片伫立在那,谁也不稀罕它。仿佛,它们是落后的标志,它们是城市衰败的耻辱,在一个个血红的“拆”字出现后,它们终于成批成批倒下。
记忆瞬间拉到老宅时光,傍晚,煤炉的青烟升起,炒菜的油烟味四溢,下班归家的人,刚走进弄堂,远远地望到炊烟,嗅到饭菜香,便莫名地涌起一种家的温馨来。
如今,许多老房子已经下落不明。只有对这个城市无比熟悉的老苏州人,方可骑着单车,东寻西找,在城市的一隅搜寻到它们的一鳞半爪。
很多老房子,外墙是被磨去棱角的青砖,锈迹斑斑的窗口上悬挂着花花绿绿衣服,如万国旗般张扬着。
那里,有蜘蛛在旮旯里织网,有老鼠在房梁上跑步,有花猫在灶前打盹——各种生命在那里相安无事地生存着。
幸好,这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毕竟还留着一些老房子的。平江路、山塘街上还成片地保留着许多老房子,市中心的的承德里、同德里、信孚里等老弄堂也还零星保留着些许老房子。走一走,嗅一嗅,寻找到那仿佛熟悉的气息。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在我的梦里,那座枕河的老宅依旧清晰如昨。对许多老苏州而言,老房子便是他们生命的痕迹,生命走过一个轮回,子子孙孙生生不息,这一切都在那座老房子里发生。
穿过阴暗的弄堂,里面还有人在天井里用古井打水。踏进屋里,有一股霉蒸气,有一股油烟味,味道不让人舒服,却是货真价实生活的味道。
那里有太多的生活气息。无论是檐角的鸱吻,还是雕花门楼上的麒麟梅花鹿;无论是玄色瓦当上的寿字,还是朱漆大门上张挂的楹联,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我的苏州老家,充满了时光的味道。岁月侵蚀了老屋的墙根,斑驳了门前的雕花,却未曾淡褪那段与老房子共处的美好回忆。 画:曹仁容作品 苏州情调整理编辑 ...................... (如果你喜欢此文,就分享吧!) 分类阅读(直接点击):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苏州情调” 微信号:szs0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