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广天地]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技术(2)

 我ai爽歪歪 2016-09-05

看到这,您估计有些不解了,为什么他们两个各自生活的好好的,咱们的养殖员为什么非要费尽周折,把他们放在一起养殖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养殖 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对虾频繁发生病毒性爆发病,由于三疣梭子蟹可以吃掉病死对虾,并且自身抗病能力强, 所以一般不会发病。

今天咱们节目的主题——三疣梭子蟹与对虾的混养技术,就是利用这两个小家伙,具有较为相同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我们采用人为的控制 方法,扬长避短、让他们在同一水域共同生长。如果从单一养殖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细心的观众朋友又会问了,三疣梭子蟹既然能吃掉病死的对虾,那么体质较弱 、发育慢的小虾苗是不是也会一并吃掉呢?说实话,为了这个难题,我们的农民朋友可是费了不少脑筋!

为了避免虾蟹残食,首先要合理控制放苗的时间和密 度,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侧重点,例如你可以选择以养蟹为主,或者选择以养虾为主。这里有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就是“鱼和熊掌 不能兼得”。倒不是说不能一起养,而是提醒您,在养殖时千万不要一股脑的将虾和蟹都倒进池塘里,必须进行科学的放养和管理。不论在哪个生长阶段,对虾都 喜欢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层,活动范围在上层水位的1——1.5米;而成年的三疣梭子蟹则喜欢生活在水域的底层,在泥沙底部穴居。我们担心的残食现象,大多发生 在三疣梭子蟹的生长阶段,幼年的蟹或虾有时会随水流的作用,混到对方的队伍中,我想这种打斗现象也是您不想看见的吧!

怎样使虾蟹更和平共处?在养殖 前期、中期、后期都有着哪些管理?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节目来看一下。

首先,在养殖前期,我们要准备好池塘。

第二节池塘的选择和建造

1.池塘条 件

选择池塘一般要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良好、注排水方便的地方建造池塘。

一般,池塘面积以2000平方米左右最为适合,池深1.6米。看来 池塘面积的建造,和其他养殖池没有什么区别。池壁铺设水泥或薄膜,池壁坡度为1:1.6,比较平缓的池坡才能保证池塘内有足够的富氧区,以便于虾蟹的活动和 摄食。

三疣梭子蟹与对虾混养的池塘,形状比较特别。一般池底呈锅形,池壁四周以百分之5的坡度倾斜。我们将排污口设置在池中央最低处,在上面罩80目 的筛绢网。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排出池塘底部的污物,给生活在水层底部的三疣梭子蟹,一个良好的水环境。

除了池塘池体的建造外,最为关键的,还要在 池中设置增氧设备。通常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最常见到就是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但是在这里,还可以结合另外一种方法。

同期声(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底部 增氧为主,表面增氧相结合的方式。底增氧可以把池塘的分层打破,池塘做成方形取角或是圆形的,可以转起来,通过中间排污,旋转,把残饵和污物集中到中间 去,排水后大大改善了底部的环境)

根据专家的提示,我们在池底安设增氧设施,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选用不易被堵塞、且安装成本较低的PVC管作为池 底送氧管道。管道的直径约为2——3厘米。每隔20厘米左右留一个气孔,孔径为0.6毫米。每隔1——2米系一块砖头,防止进水后管道漂浮,起到固定的作用。另 外,每个增氧管道都设有气量调节阀门。

我们可以在每个池塘,沿对角线设置1—2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对角线的摆放方式,可以使锅型池塘中的水 可以旋转起来,促进水体流动的效果,有效地保证了三疣梭子蟹与对虾生活水环境的稳定。

2、配套设施

除此以外,每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 ,蓄水量应为养殖水体的1/3以上。蓄水池中的海水,再注入养殖池中要经过预处理,我们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将生石灰对水,按照比例为1:5稀释,配成溶 液,每亩用量大约为2千克。消完毒后,在经过2——3天的暴晒,就可以使用了。

3、清塘

在放养苗种一个月前,进行全塘消毒,方法同蓄水池的消毒一 样。防止病菌传染。这里要注意的是,池底和池壁都要泼洒到。泼洒生石灰可以作为基础的消毒,防止病菌的传染。然后在进水口,罩上一层120目的筛绢网袋, 就可以开闸放水了。注水时,要从蓄水池引入海水,海水的溶氧要求较高,一般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海水的盐度一般在千分之20~千分之35之间,pH在7.8~ 8.6之间,海水中的氨氮含量,应不超过0.02mg/L。

将海水注满2/3后,晒20天左右。

第四节4—6月间的日常管理

放苗前10天,我们先开闸蓄水,在 原来基础上再进水,直到注满为止,池水呈微黄绿色时,就可以准备放苗了。

2、选苗

前面咱们提到过,在混养模式中,要先选择养殖的主体。不论以谁 为主体,后期的养殖方法上都大致相同。我们就以养殖对虾为主,来看一下,养殖前期的具体操作。

三疣梭子蟹和对虾的苗种可以从专门的育苗厂进行购买。 对虾的品种可以选择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等。

当幼虾体长达到1.2厘米以上,个体健壮,活动正常就符合我们的要求了。

这时,我们要将它 们带至池塘进行放养。运输前,要先利用记数法称取重量,算出虾苗的数量,然后对它们进行充氧。运输时采用虾苗专用箱。使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 24小时。防止虾苗脱水。

2、放苗:

我们在4月初放养。

放养时,先把装虾苗的包装袋放在水面上1——2分钟,让里面的虾苗适应水温后再放苗。放 养虾苗必须一次性放足,动作一定要轻快,这样才可以保证虾苗不会在包装袋内堆压,让它们自然的流动到池塘里就可以了,虾苗的放养密度为12000—15000尾/ 亩。

看到这,有些观众朋友会提问了,不是虾蟹混养么?为什么只放虾苗,而不放蟹苗呢?因为对虾的生长周期相对三疣梭子蟹来说较短,只有3——4个月, 如果以养虾为主,在4月份放苗,7月份就可以收获;然后再进行第二轮养殖,在7月底放苗,10月收获。这样,前后两次的出虾,捕大留小,使各个阶段的虾蟹规 格,保持不相上下的状态,避免幼苗期相互残食的情况发生。

2、放蟹苗

到六月上旬,对虾经过了幼虾期蜕壳,慢慢长大,已经有3——4厘米长。这时, 我们可以投入三疣梭子蟹的苗种。苗种的规格一般选择80只/㎏较好,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活力强,软壳率小于10%。体形正常,个体健壮,背甲长约0.6—0.7 厘米,投放蟹苗的数量应为虾苗总数的1/3,在4000—5000尾/亩,这样人为的控制放养时间和密度。

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周期相比起对虾,生长较缓慢,一般 为一年左右。刚投入蟹苗的6月,幼蟹要经历3次蜕壳。分别被称作Ⅰ期、Ⅱ期和Ⅲ期蟹。如果营养不足,小蟹或小虾就会吃掉自己蜕的壳。

在4—6月之间, 刚刚投池的虾苗和蟹苗不断的发育,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日常管理。我们以投喂卤虫为主。

一般每天早晚各投一次,时间选在早晨的5点——6点,下午的18点— —19点之间。日投喂量为,放入对虾体重的80%,蟹苗体重的40%,同时,还可以投喂优质虾蟹配合颗粒饲料,作为辅助。配合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达到33%以上 ,日投喂量按照放入对虾体重的60%,蟹苗体重的20%,投喂要充足,防止虾蟹饮食无缺少而相互残食。但是不可投喂过多。

增氧

氧气不足会严重影响 梭子蟹和对虾的生长,因此,增氧也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底增氧和水面增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增加水中溶解氧,打破水体分层。

底增氧开机 时间一般为8点——10点、14点——16点、22点——24点、3点——5点。水面增氧的时间一般在中午及凌晨,投饵两小时内不开机,并视天气情况而定,特别是在 闷热、阴雨天气后注意增氧。

水质调节

养殖前期,作为虾病预防的重点,通过投放光合细菌净化池水,减少我们对虾体的感染。4—6月间,每天加注新水 5一10cm,到6月底7月初加满池水,保持池水的生态平衡,水色调控为嫩绿或黄绿色,透明度30cm左右www./。要求水温控制在15℃——32℃,盐度为千分之十五到千 分之十三十,pH值为7.8——8.6,溶解氧在5mg/L以上。另外,氨氮是海水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海水中氨氮的监测是海洋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海水中的氨氮含 量,应不超过0.02mg/L。

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要特别注意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这是因为,水体能见度高,会造成梭子蟹和对虾的互相残食。水中的浮游生 物和悬浮物质的多少,决定透明度的大小,我们可以泼洒复合藻类营养剂,保持透明度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