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一念之善 必食其报

 茂林之家 2016-09-05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一念之善 必食其报

行善果得善报(资料图)

主编:许止净 译:檀作文

秦缪公

【原文】

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摧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秦本纪》)

【译文】

秦缪公丢失了一匹好马,歧下的乡下人将它团团围住,抓到后宰了分食,吃的三百人之多。官吏一个个寻拿这些人,要将他们绳之以法。缪公说:“君子不会因为牲畜而残害人民,我听说吃了上好的马肉,而不喝好酒的话,是会伤人的。”于是赐予这些人好酒,并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不久这三百多人听说秦国要攻打晋国,纷纷要求跟随。跟随时看到缪公窘迫,都争先恐后拼死而战,来报答缪公不因吃马肉而杀他们的恩惠。最后缪公虏获晋君归国。

【评语】

缪公之霸,以能用百里奚、蹇叔、由余诸贤。赦食马者,其余事耳。然一念之善,必食其报,岂得以妇人之仁而忽诸?按《说苑》: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绝其冠缨,告王趣火来,视绝缨者。王曰:“我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下命群臣尽绝去冠缨,而上火。后晋与楚战,有一臣五合五奋,首却敌,卒胜之。王怪问曰:“寡人未尝异子,子何出死不疑如是?”曰:“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此与秦缪赦杀马者而得胜晋之报,事相类,因备录之。且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一语,可见古之君子莫不笃信因果,愿后儒勿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也。

【译文】

秦缪公能够称霸,靠的是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人。赦免吃马的人,只是他所行的一桩小善事。但即使是闪念之间所做的小善事,也必能获得回报,怎能以“这只是妇人的仁慈心肠”一类的借口而不屑去做呢?根据《说苑》记载:有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天色晚了,大家酒兴正高,堂上的蜡烛忽然熄灭,席间有人趁着黑暗拉扯宫女衣襟,宫女扯下这人的帽缨,呈报庄王,准备点灯后,看谁的帽缨被扯断。庄王却说:“我请客喝酒,致使客人酒醉失礼,怎能在这种场合宣扬女人的贞节,而让贤良的客人出丑受辱呢?”于是下令,让所有大臣都扯下帽缨,然后才重新点灯。后来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员大将,五次与敌人接阵时五次都奋勇争先,首先击退敌军,(楚军)终于取得战斗胜利。楚庄王很是奇怪,问道:“我不曾特别恩待你,你为什么这样舍身尽忠呢?”对方回答说:“以前在您的宴席上酒醉失礼,您容忍掩盖这事,没有杀我,我愿意把肝血脑浆涂抹满地,用颈中流出的鲜血洗刷敌人来报效您,我有这想法已经很久了。我就是那天夜宴被扯断帽缨的人啊。”这真是阴间做了善事,阳间获得报答啊。这事与秦缪公赦免杀马的人,从而收获战胜晋国的果实,非常类似,所以一并记录下来。阴间行善、阳间获报这话,也说明古代的君子,没有不深信因果报应的,希望后世的儒者,不要滥耍小聪明而拒绝师从古人的良言。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之四十五,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