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刚才说, 天天训练练什么呢,素质是一方面,技术呢?就是不断巩固练就的条件反射,乒乓球运动员,再高级,每天也是大量的基本功,正手进攻,反手推挡,这是看家的东西,一天也不能丢。 内家拳也是啊,为什么开始要慢,就是要克服旧的习惯,建立新的反射,人生活多年,自然的条件反射就是“顶”劲,太极里面讲折叠劲,就是我一发力,对手自然就顶,好了,你顶劲以来就好了,怎么就好了,我能预先判断啊,你的顶劲一定是和我的力方向反的,作用点就是我发力的点,所以我发力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了,你顶劲以来,我早就预备好了陷阱。这就是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我先动的条件,就是知道你必然顶。我总是先知道你的意图,就是比你快,比你有准备。 练什么呢,练就是不顶,不顶但不是没力,还是有力,但就是和我预先发的力,不是正好相反,是什么方向呢?是错开的,球形力,球形力,就是可以有各种可能,除了正反相反的,各种可能都有,(当然每一个具体的运动,只能有一个方向),这种种的可能,几乎是无限多,不需要无限多,有几种就够了,我就不能预先知道你的还击方向了,我的欲知能力就没有了,我就不能事先设下陷阱等你跳,无法做到彼未动,我先动,相反,我发力了,我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暴露的,你是清楚了,所以我要走弧线让方向不断变化,走空间弧线,也是球形力节奏也要变化,让你也不能预判。 开始要克服本能反映所以要慢,等练就成熟了,形成条件反射,那就自然融入血液,举手投足都是不顶不丢了。慢就不是主要内容了,师傅说,慢不是太极的基本特征。这个过程靠什么?靠练,靠推手,理解,定性,再理解再定型,不断深入。就像打乒乓,基本功,一打几百板不失误,先固定点,然后还要走位攻。这就是建立巩固条件反射。 所以啊,我们想想,打球的不上台子,不拿真球练,就是挥动拍子,能行么?这球来球去的,条件反射能建立么?这里不仅仅是动作,还有眼睛啊,来球的声音啊,对手的动作啊,来球的落点速度啊啊,我的出手时间啊,力度啊,高低远近的调整啊,是一个身体整体的协调,建立的完整的反射活动,没了真球的训练,反射弧中的很多链条都是缺失的,不可能练好打球,理解没有用,因为打球的时候,要依靠大脑的分析,更多是靠低级中枢的反射协调,这反射协调的建立是靠练,不是思考。 所以,打拳要实践,先走套路建立基本动作,这就是不上台子,挥拍练习,动作要走准,然后要推手,先慢,找劲,走化劲,不是顶,然后不断练习,建立条件反射。不断巩固,这时候,就不讲慢了。最后啊,还是要真打,当然是有规则的打。就是这个过程。 练是要的,但是练是真对问题,针对目标,不是晕练,训练从基本问题出发,不是从书本出发,也不是什么谚语,拳诀。 我们要学会和古人对话,怎么对话,看古人在这里提出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作出了什么样的解答,用了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区别在哪里? 这和科研是一样的。找一堆古文一摊,没有摘出东西,这叫什么?什么都不是。只有文献,连综述都不是。有屁用。有一天自己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 在 xuyx (小许)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非常好。 :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运动的原理,一个训练的原理。 : 运动的原理需要理解,但是能否变成自身的东西,在于训练。现代体育训练也是,开始是慢,分解教学,让学员理解动作,作对动作,然后是动力定形,最后变成条件反射。开始学员能够理解动作的时候,动作是可以做对的,但是支配动作的是大脑,每个动作要思考分析,还要和以往的条件反射做斗争,这时候需要长期系统训练,形成反射弧,反射弧形成后,运动的支配很少经过大脑,都是通过低级中枢的反射,速度大大提高,不需要思考,就是本能的反射活动。 : ................... -- FROM 166.111.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