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东春先生为原中国拳击队教练,全国拳击冠军 我出生在上海肇嘉浜路,从小有3大特点,净好胜、好强、好动。后来看到武术很厉害,刓我就想学习,当时收费是5毛钱一个月,我就管我爷爷第一个星期要了2毛钱,第二个星期要了3毛钱去学习武术,我还是练的不错,蛮灵活的,后来也学过少林拳、心意六合拳、硬气功。 长大后进入上海水泥厂技校学习,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想去学拳击吗?拳击很厉害。”我想那就去看看吧,当时他们练拳击的地方在现在的中山南路那边的一条弄堂里,老师是王绍葆,他是向郑吉常的学生学习的拳击。当时我去看时,有个小个子一看来新人就想找软的捏,我就跟他打了,打不过他,当时把我鼻子都打出血来,还被击到。我很震惊,他的身体条件比我差远了,为什么我打不过他?说明拳击这个东西很实用,我就学了拳击。 一个星期以后小个子就打不过我了。我就体验到了拳击的魅力。中国武术比较内敛,动作和发力都不张扬,而拳击恰恰相反,她很张扬,能放开打。她把武术中最有效的六种拳(左右直拳、左右钩拳、左右摆拳)基础动作原理告诉你之后,让你自由地发挥,自由地技术变形组合,所以没有一个拳王的动作姿势和打法是一样的。我认为拳击总的原则是速度快的打速度慢的,力量大的打力量小的,聪明的打笨的。 另外打好拳击还有3个条件: 距离:没有距离打不出力,距离远了又打不着。 速度:没有速度打不了人家。 时机:什么时候该打,凸什么时候不该打。 我认为拳击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竞技格斗。 后来我在国家队从队员到教练,系统地学习了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等科目,重新认识了拳击运动,认识到以前的方法很多不科学,需要改进。在90年亚运会上我们也实践着自己的认识,并且还在继续认识拳击运动。传统武术它以口耳相传为主,理论本身缺乏,加之缺乏改进的主动性,导致武术的全面落伍。我认识很多练习传统武术的人,他们也认为拳击很实用,只是口头不承认。武术有好的地方,但是现在许多武术门派已经落后了,为什么?主要是因为: 1、艺术的夸张和气功的造假表演。 2、认为越老功夫越深,功夫和厉害是两回事。 3、相互指责,有很多空洞的想象成分的技术。 你再来看拳击,拳击都是师父带着徒弟打出来的,拳击需要很强的捕捉能力和拼搏精神。拳击讲究的是动态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