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上海遇见纽约,我在生命遇见法律

 昵称22551567 2016-09-06

作者:笔名“熊梦”,公司法务联盟群友,国内知名大学法本,美国LL.M., J.D., 纽约州执业律师,曾在纽约、上海的律所工作。



很多年前在微博很热的一段话:


出国给你带来的是两样东西:一是一种把我放到任何国家任何我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和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我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对于我来说,出国更像是向自己的梦想说'Yes, you can'的过程。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读JD,究竟读完LLM要不要读JD,要不要LLM转JD,这个性价比是不是很低,等等。我只想说,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同的,没有非读哪个学位不可。但是我想JD赋予我的,是一份独特的,带煎熬的却又无比快乐的磨砺和阅历,却又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还有更好的律师。我很感激这份努力带给我的改变。美国有一句话,叫做“You only live one life”,人只活一次,为什么要为这些外在的算计而锁在枷锁里。


美国赋予我的,是一种勇敢的闯荡的精神。想起当初在维也纳打国际商事仲裁的模拟法庭,不懂德文,一个人到处玩,还有用了一个半小时从酒店到从没有去过的博物馆再回到酒店去旁听决赛。平时我的方向感为零,但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在关键的时候我的方向感神奇的起了作用,跳上去的火车的方向都是对的。我想,可能是连上天也不忍心让我迷路吧。


带着这份闯荡的精神,我来到了纽约,她很美,很神秘,五光十色,但更像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梦想。记得当初到纽约的时候,我住在布鲁克林的一个很偏远的区,睡在好心收留我的朋友的房子的客厅里,一家一家律所的投简历。朋友的房子在East River边上,每天投完简历,我就在河边跑步。当时世贸中心还在复建,我看着遥远的WTC,心里面竟然没有一丝的慌张与不安,而是感觉到异常的充实。每天提着高跟鞋在华尔街溜达,在中城的各种律所面试,还有在各种交际活动上希望遇到好心的师兄师姐或者是知音人,可以帮我递交一份简历。辗转无果的时候,我就会回到我的East River旁边,一圈一圈的跑步,我始终相信hard work会pay off。

终于找到工作之后,觉得自己离那个遥远的梦接近了。于是,工作、交际、建立自己的圈子,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WTC已经复建了大部分,在眺望它的时候,我却有那么一种的不真实感。

有一天,因为一个意外的原因,我从纽约回到了上海。一切都仿佛回归原点。开始的三个月,我一方面处理着反向文化差异给我带来的心理震惊,一方面又惊奇的发现在纽约从来没有见过的各种引领世界尖端的物联网技术,和一切新鲜事物。当时,我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要在上海呆多久,而且,我也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但是,我很清楚的感觉到,这里的活力、机会和蓬勃的经济。

在最难熬的磨合期过去后,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上海。没有重建的世贸,却有高耸的金茂。从林立的高楼之间,在五光十色的外滩的餐厅的顶楼,有仿佛有那么一刹那,我以为自己回到了纽约。在纽约你可以参与的各种活动,在上海我都惊讶的发现了他们的中国分舵。更有趣的是,我遇见了同样是曾经纽漂的一帮小伙伴们,怀念着一起纽漂的日子,怀念中央公园的落叶,Lady M的抹茶千层饼,和57街上的美食。抬头之间,Empire State of Mind里面的“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的感觉,却都在陆家嘴找到更重要的,是那种欣赏生活,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还有勇于拼搏的精神,都在这里流淌着。原来,隔着太平洋,纽约和上海确是那么的近。

纽约,我在上海遇见你。

法律,我在生命遇见你。



此文原载于传思律阁法律英语,经作者授权转载;各种美好的图片是小编遴选插入的。如果您是公司企业法务(前提),可添加微信号martin5677欢迎加入公司法务联盟一起玩如果您有投稿与法务相关的专业文、非专业文、故事、体验、吐槽,段子、图文、音乐,或者你公司招聘法律行业实习生及职位信息,可发完整资料至:inhousecounsel@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