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剧《小别离》小宇后妈为改善家庭关系而去上的是啥心理课程?

 HP萍水相逢 2016-09-06



最近,《小别离》这部国产剧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在这两天更新的剧集里,惊喜地看到了“心理学”的存在感。


热剧《小别离》正式宣传萨提亚,其中的一个角色因为产后抑郁症接受萨提亚模式咨询而得到帮助,说自己还需要继续参加萨提亚模式工作坊。萨提亚模式中“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成了其中经典台词。 


剧中老板张亮忠的再婚妻子蒂娜,和前妻的儿子关系一直不好,家里没一刻安宁。为此张亮忠的解决方法是劝说青春期孩子出国留学,以为送走孩子就能换来家庭平静。

在网上更新的第30集中, 妻子在接受了萨提亚模式的心理治疗(咨询),有了很大的改变,并表示想要继续参加课程,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方式,改善自我、重建家庭关系。

在丈夫表示对继子小宇的不满时,妻子运用了“一致性沟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表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她还坦承,之前自己在抑郁状态时,把对自己的不满,发泄在两人的婚姻关系上,也发泄在继子身上,继子本身并不坏,是自己误解了他。


蒂娜跟此前的状态简直判若两人,看过之前剧情的朋友们可以看出,从能量上的呈现都完全不同。所以你看张爸爸高兴的→↓

之后,蒂娜还主动“请缨”,跟继子沟通关于留学的问题,在听到继子一些有冲击性的表达时,用正向积极的方式一致性地表示:如果出国留学是他的心愿,她会全力支持,如果只是为了她,那么她恳请他为自己考虑,留下来。
我们看视频片段


这个视频里,两人的沟通模式值得很多夫妻学习,遵循着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原则,从行为、感受、观点、期待……

譬如:行为(“你刚才说的话”、孩子出国),谈到感受(我觉得不舒服),再到观点(这是我的责任,丈夫也说,你不容易),和期待(希望能和孩子好好聊)。

看到了吗,交流不再是浅层的行为,不是谈论对与错,不是挑剔和指责,而是承担起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这样的夫妻,这样的交流,这样的家庭,怎会不幸福!

什么是萨提亚模式?
    作为人的名字,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生活质量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ce),已成为最受现代人及心理咨询师喜爱的必修课程之一。

以下语录摘自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博士原话

1、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夫妻双方如果总以指责和争吵解决问题,孩子就不会有高的自尊,也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这种创伤可能会导致一个人一生都没有安全感和渴望爱。

2、大多数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离婚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处理夫妻间的差异性,如果你们没有一个好的婚姻至少你要有一个好的离婚。我们所谓的好的离婚是指最起码这个离婚对孩子有一个正向的影响。

3、如果父母不能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可以选择健康的离婚和愉快的分手。为了孩子,我们两个不用彼此喜欢,彼此友善就好了。我们不再是夫妻,可是仍然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很多的单亲父母,耗费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责、彼此怨愤上,孩子在这个里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惧。

4、和孩子发生联结。忙碌是现在父母和孩子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家长们大都是在外在的行为上对待孩子,却没有时间聆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其实,不见得需要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父母应该花时间听一听到底孩子的内在发出了哪些声音。

5、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纳。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要接纳,接纳我的孩子是这个样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开心,可是我接纳一样。反之他只是听到了你过高的期望,感受不到你的爱,虽然你以为你爱,可是他已经绝了望。一个绝了望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6、我们需要先看见自己内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见别人的;我们要先感受到对自己的爱,之后才可以去爱别人。

7、对于一个成人的孩子如果父母介入太多那就是一个负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即使是一个成年的孩子也无法学会如何承担责任,这到底是爸爸妈妈要的呢?还是我要的呢?对某些人来说就会很头疼,当孩子长大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要为他们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要他了解什么事对自己是好的。

8、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多数夫妻不是在试着解决问题,而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该服从谁。

9、把你的负面感受当做一个信差,他只是来告诉你,你内在有一些不和谐。但是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信差杀了。然而我们也不要被信差误导,因为他只是个信差。要去探索:那个信息代表了什么?要欢迎你的信差,并聆听他。

10、'权威'就是那个告诉你'你不够好'的人。面对权威时,'恐惧'和'愤怒'通常会被触发。

11、帮助孩子确立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学会爱与被爱,让他们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愿意去冒险,是每个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12、不要把你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如何对待你的方式上。

13、给中国家长的建议: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中国的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总是太忙',很少有时间给我们的孩子。其实所谓忙,不过是我们认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时间最终会让我们了解什么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给孩子太多时间,就一定要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

14、'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萨提亚心理观点提出,'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父母亲手造成的,孩子成长有几个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必须的心理营养,以后孩子就可以自然顺利地成才,可谓事半功倍。

15、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父母间一段很好的婚姻,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更应当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内心需求什么,他们在想什么。

16、如果你经常评判自己或别人,代表你内在有一个法官在工作。对于你的法官,你可以这样做:1.欣赏他,因为他希望你更好;2.接纳他,但可以不喜欢他;3.把他变小,不赋予重要性;4.让法官放假或退休;5.把法官当做一个信差,看看他背后是什么。

17、法官通常最初来自于父母的指责,孩子把这些指责内化为自己的法官。

18、孩子逃学可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报复,另一个是消极抵抗(passively aggressive)

19、我不认为我们的父母很糟糕。我认为我们的父母只是做了一些很糟糕的事情,他们并不糟糕,他们也跟你我一样,是宇宙生命力的显化。

20、如果我们过去一直在讨好父母,当我们停止讨好,试图做到一致时,往往会发现父母会愤怒地指责我们。于是我们感到内疚,又回到了原来讨好的模式中,心里却隐藏着愤怒。从治疗师的角度看,父母从依赖到指责,其实说明他们的能量在增加,我们应该欢迎这个变化,而不是感到内疚。指责代表他们在乎你。

21、只是'理解'了妈妈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她,这是不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头脑层面,'接纳'在中间,'原谅'是在心里。只有在心里'原谅'了,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

22、孩子反叛的时候,并不是代表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所以萨提亚模式也试着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一个正向的注意。

23、再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以前的两个成人变成现在的四个成人介入。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彼此的差异,你并不是因为喜欢他与你的差异才去接受它,而当你接纳了这件事情之后才会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变化。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再婚家庭要达到和谐至少要花两年的时间来处理彼此的差异。

24、不要让自己成为麻烦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25、人的任何负面行为都可以理解为出于某种饥渴和伤害。饥渴包括对爱的饥渴、对认可的饥渴和希望被人看到听到的饥渴……是自我对于完整和表里一致和联结的渴望。而受伤反映了成长期的最初阶段,因为接受的教育是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达到顺从,所以就会让真正的自我受伤。


来源:Q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