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的设计最大败笔:及其复杂的装弹方式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9-06

尽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实现了日本陆军基于战斗弹药保障的思想,但却牺牲了在战斗使用方面的整体性能。

实战证明,枪械的结构越简单,可靠性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可靠性则越糟。大正十一式轻机枪采用的这种供弹方式,结构与动作过于复杂。而这种机构动作的高复杂性,同时也就存在高故障率的隐忧。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的设计最大败笔:及其复杂的装弹方式

气象敏感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对于气象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先是在中国东北地区低温严寒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很差,于是采取了把油壶装在装弹机旁边,随时为机件和枪弹涂油的办法来保持可靠性的办法;后来在东南亚地区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使用的可靠性更差,甚至连油壶也无济于事了。事实上,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故障率才会相对低一些。

人机工程恶劣

独特的供弹方式,使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人机工程极为恶化。为了能够顺利地把枪弹从弹夹上一发一发地拨进弹膛,必须在弹膛旁边的输弹线路上,拥有不少于5发 6.5mm步枪弹底缘直径之和的一段距离,为此,能够盛装6个弹夹的枪弹的装弹机,只能偏置于枪身轴线的一侧(装弹机的外沿至枪身轴线的横向尺寸约不小于100mm)。轻机枪在一线步兵班、组中是使用最频繁、使用强度也是最高的武器。机枪人机工程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其战斗效能的发挥以及战场生存能力的强弱。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人机工程方面的问题较多:

(1)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战斗使用中装弹程序复杂,对副射手的依赖性大。日本陆军坚持采用步枪弹夹供弹的理念,是为了方便战斗使用。例如,可以利用射击间隙,及时把装弹机补满。可是按日军教范的动作规定,装枪弹时,射手右手握枪颈,左手打开装弹机压弹盖板;副射手位于机枪左侧,以右手拇指在下、食指和中指在上,从弹箱中取2~3个弹夹(弹头朝前、弹夹朝后),使弹夹底边对齐后装入装弹机(装弹机)中,并使弹夹与装弹机(装弹机)后沿对齐,装入5~6个弹夹后,扳回压弹盖板,装弹动作复杂。倘若是在夜间或是情况紧急条件下补充装弹,在冲击或在炮火下运动之时,副射手没跟上来或者伤亡,影响机枪手的战斗。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的设计最大败笔:及其复杂的装弹方式

(2)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两脚架过长,火线过高,而且位置非常靠前,不便于发挥火力,正、副射手位置过于紧密,战场生存能力弱。机枪的火线高度,是指机枪脚架架于地面时,枪管轴线垂直于地面的距离。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两脚架的架杆较长,以致其火线高度达400mm,因此比一般机枪的火线都要高(通常机枪的火线高度不超过300mm,而且大多数是尽可能降低火线高度)。由于装弹机的位置业已确定,两脚架只有靠前配置才能避免与装弹机相互干涉,再加上脚架偏长,火线偏高,这样一来虽然对打仰角射击有利,但对打平射特别是打俯角射击就极为不利,射手往往要把上半身探出老高,才能构成瞄准线。战斗中,在一线战场上,作为步兵中的主要武器,机枪往往是对方集中打击和首先消灭的目标,特别是在非自动武器占主导地位的早期战场上,机枪对对方的威胁很大,因此被对方打掉的危险也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对付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专等装弹机枪弹打完,立刻反击过去一个“排子枪”,甚至手榴弹。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与三八式步枪使用一样的枪弹,打起来枪声却比三八式步枪响得多,加上它射速不快,易于辨别,因此常常成为抗日军民判断战场情况和态势巧用兵力的一个要素。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的设计最大败笔:及其复杂的装弹方式

(3)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全枪的结构布局,都是以服从于使用步枪弹夹供弹这一陆军的要求出发的,因此其它一切布局问题都围绕装弹机甚至让位于装弹机。由于装弹机偏于枪身轴线左边配置,造成了以下缺陷:一是全枪质心偏左,连续射击时,射手始终要有一个向右正枪的力,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射弹会越来越偏左;二是迫使瞄具右置。一般枪械的瞄具,通常配置在枪身轴线的正中间或者配置在枪身轴线的左侧,这样比较适配人的头、颈、眼和脸颊的人体工程。瞄具偏右配置,人的头颈就要歪过去才能瞄准,于是就权宜之计地把枪颈向右歪,“歪把子”冠名由此而来;三是导致了操枪的别扭和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扛枪时,装弹机压迫右肩,枪面会向右翻转,须向左拿着劲儿才行。如果把枪扛在左肩上,由于装弹机碍事,而且枪身不能完全搭在肩上;

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没有提把,不便于快速提枪行进,机枪又比步枪粗大许多,不能直接握着枪身,故常常只能取扛枪或端枪姿势。长时间端着一挺10多千克的机枪,而且其质心又在装弹机之前,会导致机枪手的疲劳;

③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前、后背带环都设在枪的右边,而且在背枪或挎枪时得把装弹机翻向上或倒向下,十分别扭;

④端枪射击时副射手被射手左侧遮挡,补充装弹困难,往往是端着枪打完枪弹后,需要把枪放下来装填枪弹;

⑤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鱼尾形枪在抵肩据枪射击时,托底板的突出部正好抵在射手的右锁骨上;

⑥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过粗,致使枪的质量增加。由于没有设置提把或前护手之类的部件,枪管打热了之后手就没有地方抓握,所以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出厂时,在它的枪管散热片上包了一个防烫灼帆布套;

⑦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两脚架,其脚头用驻栓连接在脚头环上,既没有收折定位,又没有支撑定位,操枪过程中,两根脚架会随着惯性“叮当” 乱甩,架枪时,常常会因一只脚歪斜架不住枪。

大正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的设计最大败笔:及其复杂的装弹方式

总的来说,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一挺独具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挺十分优秀的机枪。最终还是被弹匣供弹的九六式6.5mm轻机枪所取代。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日军民也很看重缴获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为直到建国为止,机枪的数量都不够需要,后来正规部队但凡能用上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部队就倾向于淘汰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供给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使用。日军想用九六式6.5mm轻机枪逐渐取代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想法始终未完成,在日军中它使用到了投降为止,在中国军队中它一直用到了朝鲜战争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