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见识拓宽,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公司经营管理的层面上来说,一个人能否成功,跟TA的学历、背景、长相这些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或者说至少在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却跟TA的习惯息息相关。我见过具备一切有利条件的失败者,也见过毫无根基的成功者。 后来我仔细琢磨一下,发现所谓优秀管理者,或者说成功的管理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但在工作习惯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是习惯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影响了习惯,不下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跟这些工作习惯有关。 01、习惯把「要做什么」放在首要位置
02、习惯把公司利益放在前面 当别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处理?大多数人会遵循「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公事公办,当然没错。但是当你自己的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呢?成功的管理者依然会严格遵守上面的规定,个人服从集体,大公无私。他们不会把自己和公司分割开来,在他们眼中,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 03、习惯行动之前先制定计划 想法和行动的区别就是,想法的代价很小,行动的代价很大。人在某些时候会头脑发热或者心血来潮,很匆忙地就下一个判断、做一个决定、干一件事情,这大概可以被称之为「冲动」。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在成功的管理者身上几乎绝迹。他们在行动之前,一定会制定一个计划,也许不完美,也许需要后续的不断完善修改,但总比没有计划强。有计划的行动,和没计划的冲动,成功的概率自然不同。
管理者在很多时候,都是决策者,相当于带兵打仗的将军,所以要为每一个做出的决策承担一切后果,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跟决策者紧密相连。成功的管理者,不仅仅在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耀,更要能忍受失败带来的打击。他们都学会了坦然面对现实,从来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 05、习惯建立简洁高效的沟通机制 公司里占成本大头的一定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沟通机制。成功的管理者,基本上都是沟通高手,能把复杂人际沟通简单化。很多做得不错的公司都提倡组织架构扁平化,提倡走动管理,在本质上都是在优化沟通机制,让管理者与一线员工能直接对话,减少中间环节。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会想方设法地在所辖区域内,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沟通机制。 06、习惯把注意力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在具体工作中,有两类事情最耗费精力,一类是遇到的问题,一类是不显眼的机会。一般的管理者,会把注意力聚焦在问题上,到处救火,处理得好还行,处理得不好就危险了。而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遇到问题当然要解决,但其注意力的焦点,一定是放在发现机会上。因为解决问题只是防止损失,抓住机会才可突破发展。不是说解决问题不重要,只是发现机会更重要。
开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这是常识,但怎么样开会却是一门学问。管理者开会的由头一大堆,但目的其实都差不多,快速结论,迅速行动,解决问题,谋求发展。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开会的短文,这里就不再啰嗦。只是想强调一点,管理者务必要学习怎样开会这门功课,经常开会的管理者也许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老不开会的管理者一定不怎么样。判断一个管理者做得好不好,通过其半年的开会记录就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08 习惯用「我们」来讲话和思考 对下属布置任务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成功的管理者都习惯自称「我们」,而不是「我」。因为他们知道,不管事情做得好不好,最终承担责任的一定是自己,这份压力别人无法分担,哪怕对方是最得力的部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团结大家一起向前。而要想团结别人,有什么比把「我」说成「我们」更直接明了的呢。当个人的孤军奋战变成团队的集团作战,胜利的砝码就大大增加了,随着一个接着一个胜利的到来,管理者本人也就从一个「普通的」变成「成功的」。
本文作者:陈向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