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7号或者8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因此称之为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节气︱物候
由于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礼记·月令》篇记载这个节气的物候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时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是天气转凉的开端。 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气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白露节气还有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棉桃)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在这一条条的谚语中,不难看出农民朋友们对白露节气的重视。 节气︱习俗1. 太湖地区: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2. 南京:喝白露清茶
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3. 苏浙地区:酿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 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掺子水(掺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刃比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 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 4. 福州: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5. 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节气︱养生白露节气以后,天气慢慢转凉,一起来看看白露时节的衣食住行全攻略吧~ 1. 衣——早晚及时添加衣服“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2. 食——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3. 住——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4. 行——外出锻炼要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而白露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 节气︱食谱
【润燥补秋虚:冰糖陈皮雪梨汁】润肺开胃、止咳又好吃。可用于调整“风热攻心,烦闷恍惚,神思不安”之症。既润肺还清肺热,陈皮性温,不但芳香解郁,还可以平衡梨的寒凉。 1. 梨洗净切成块。 2. 砂锅加水,梨与水比例为1:2,大火烧开。 3. 水开后,下陈皮梨皮和果核,大火烧开,期间撇去浮沫,小火煮20分钟。 4 .捞去渣子,加入冰糖和梨肉。大火煮开,小火煮5–10分钟。加入枸杞,即可享用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