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包火型感冒

 仙人指路cv8grb 2016-09-06

                   寒包火型感冒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将孩子的感冒类型分得十分清楚,因为冬春之交发生的感冒或流感(尤其在北方地区),多为“寒包火”型感冒,即“表寒里热”,症状可以有流清涕(风寒症状),却也有舌红、咽红、咽痛(风热症状);有还可能出现一会儿流清涕,一会儿又流黄浓涕的情况,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往往较难改善症状,病程可能会拖延1~2个月之久。

“寒包火”的起因

“寒包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病候,虽然起因是外感风寒,但以下原因也很重要:

1、孩子本为纯阳之体,加上冬季饮食甜腻,动物性食品偏多,易生内热。

2、冬春之际,室内多开热空调,温暖干燥,久而生火。

3、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是,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就好像一件寒衣把内火包得紧紧的,感冒发生后,不仅会有上呼道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所以,冬春感冒若发高热,多属“寒包火”。

怎样对付“寒包火”?

  用对付风寒或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寒包火”型感冒,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加重病情。而我们常用的西药多为中枢调节、解热镇痛的药物,此类药物也属于散寒解表的感冒药,往往是服药后退烧了,但几小时后体温又升起来了,小孩子的病程拖久了,容易发生合并细菌感染等级问题,那时就要用抗生素治疗了,用钱不说,还耗父母的精力。

l  冬春时节,如果孩子罹患感冒,三~五日都没有缓解的迹象,或出现先清涕、后浓痰的情况,请考虑可能是“寒包火”型感冒,,尽快去看中医。

l  对付“寒包火”须正确辨证,对症施治,治疗原则:散表寒,清里热。

l  感冒合剂,专治“寒包火”,可供大家参考。

周平安教授的“感冒合剂“的配方,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银花15克、苏叶10克,草10克,羌活10克,板蓝根15克。

三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这只是个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如果你得了“寒包火”型的感冒,最好还是请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在此方上进行加减,疗效可能更好些。另外周医生还强调,这个感冒方子主要是针对中国北方冬季特点和感冒特点的,对于生活在其它地区的患者,要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还是要听医生安排的,对于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这个方子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一、感冒类型自测: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2、风热感冒:表现为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

 3、寒包火型感冒:表现兼有风寒和风热的症状,如: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关节酸痛、鼻涕由清变浊、痰由稀白变粘黄、咽喉肿痛等。

二、本方源自以下经典名方

   1、麻杏石甘汤。组方:麻黄6、杏仁9、生石膏24、甘草6。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烧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2、柴葛解肌汤。组方:柴胡6、干葛9、甘草3、黄芩6、羌活3、白芷3、芍药6克,桔梗3、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症。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三、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的药物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邪,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症。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实而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咳、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草河车:苦、涩、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热毒蕴结,痰火上炎的咽喉肿瘤或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梗阻不适,痰浊粘腻,颈淋巴结肿大等。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退热功效很好,而且一般在热退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当剂量。

 四、中药煎药方法

1、注意事项:禁用铜、铁、铝等容器,沙锅、瓦罐、陶罐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的锅也行,加水加到适量,煎之前要浸泡一会。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勿服,以免中毒。

2、煎药程序:把药倒在药锅里,先用凉水浸泡至少半小时,在用火煎熬的时候,先用旺火煎,等药锅沸腾后再用小火再煎10~20分钟。一般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在二煎的时候,还要加冷水,但水量要比头煎时少,加水量一般高于药的三至五厘米,煎熬时间同头煎一样。

五、网友综合的感冒合剂:(炙麻黄5、杏仁10、生石膏30(先煎)、甘草6、黄苓6、柴胡6、羌活6、防风10、板蓝根12、银花12、桑叶15、苏叶6(后下),

六、寒包火带咳嗽方:麻黄10、杏仁10、石膏30、半夏10、黄芩15、桔梗10、苏叶10、甘草5、连翘10、蝉蜕6、知母10、紫菀10、苏子10,射干10

    多选用散表的麻黄,清肺热的黄芩(发平音)这一药对组成复方治疗咳嗽“寒包火”证。马有度指出:第一要着重一个“宣”字,以麻黄为首,取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麻黄为治疗风寒咳嗽的第一用药,特别是辅以苏叶、防风之后,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强,三药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气得宣,不致上逆,咳嗽自缓,第二突出一个“清”字。以黄芩为首,黄芩主治肺热咳嗽,为清泄肺部的第一用药,而辅以鱼腥草和连翘,则清肺解毒之力更强,肺热得清,肺气亦清,咳嗽自减,这是治疗“寒包火”咳的第二招,第三体现一个

“化”字,选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湿除痰,合而增强排痰之力,并能化解痰与火热相结,防止痰热阻肺,以利肺气宣畅,这是治咳先治痰的原则,第四体现一个“降”字。杏仁、紫菀和少量粟壳肃肺止咳,三药合用,体现了“降”逆止咳。前三字用药,散寒宣肺,清热化痰,针对病因病机,重在治本,后一字体现降逆止咳,兼以治标,最后还要以一味甘草,既是调和之药,也是擅长缓急利咽止咳之药,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最后,再介绍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辨证,以及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两个食疗方。

一、风寒: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

二、风热: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

三、暑湿: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四、预防感冒,防风黄芪牛肉汤:防风10,黄芪10、白术10,红枣10枚,牛肉250。本方出自经典名方玉屏风散:黄芪10、白术10、防风5

五、治疗感冒,荆芥生姜粥:荆芥(鲜者8,干者5),淡豆豉6、薄荷3、粳米30,生姜七八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