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敲黑板!摄影批评家告诉你照片得这么看

 hshzhbo 2016-09-06

照片通过各种媒介进入我们的视线,面对铺天盖地的照片,我们是否会出现这样的迷思:真的看懂这张照片了吗?美国艺术批评家Terry Barrett将摄影批评方法简化成四个问题:我看到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精彩吗?它是艺术吗?按照描述、阐释、评价和理论化四方面让观者藉由批评方法的指导,学习观赏照片的新方法。



在日常词汇中,“批评”这个词有负面的意思,通常指负面评价或者不赞成的行为。Terry Barrett认为批评范围更为宽泛,包括所有为了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而对艺术作出的卓有见识的论述。批评的任务是进行论证而不是做出评判。图为罗贝尔·杜瓦诺的《在巴黎塞纳街弗雷斯饭店的小餐馆》(At the Cafe,Chez Fraysse,Rue de Seine,Paris),1958年。罗贝尔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批评是理解和欣赏影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对图像进行更充分的理解以及正面的思考。图为简·格鲁弗的《无题》(Untitled),1977年。简·格鲁弗是位抽象画画家,1970年开始学习摄影。



批评家在进行批评时会做四件事中的一件或多件:描述、阐释、评价、理论化概括。这四项活动中的任何一个都构成了批评,而评价并不是批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图为辛迪·舍曼的《无题电影剧照》(Untitled Film Stills),1978年。《无题电影剧照》是辛迪·舍曼将自己打扮成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角色置换来反映不同年代的典型女性形象。



基于自己喜好的评价常被用于即兴交谈,有时候也见之于专业性论著,但其范围极其有限,因为这种评判通常缺乏论证也没有明确准则,它们既不会让人增长见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图为理查德·阿维顿的《13岁的响尾蛇剥皮者伯伊德·福丁》,1979年。照片是全白的背景,这也是理查德后期的摄影生涯中所拍肖像照的一大特点。



批评家在展开批评的时候所做的,远不是表达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或者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赞成或反对。批评家确实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而且有时候是持负面的看法,但他们的评判常常是正面肯定多于负面否定。图为KayLynn Deveney的作品《The Day-to-Day Life of Albert Hastings》,2001年。Albert是Kaylynn的邻居,在偶然的机会下,kaylynn开始拿起相机,记录下Albert的生活碎片。



格雷斯·格卢克认为她作为批评家所起的作用是向公众就艺术作品进行传达;她有志于“报道、阐明、解释和启迪”。与此同时,格卢克补充说,她需要采取的立场是“反对不够严谨的批评标准、草率了事的作品、不求甚解的习气、张冠李戴的观念,支持所有形式的精彩作品”。图为法扎尔·谢赫的《治愈阳痿》(To Cure Impotence),2001年。



批评家要获得深厚学养,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去观摩艺术,了解建筑、电影、舞蹈、戏剧甚至街头公共设施这些艺术形式。同时,逛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沉浸于不同类型的艺术珍品乃是对眼睛最好的训练。”图为劳伦·格林菲尔德的《16岁的艾娃》(选自《骨瘦如柴》)拼合,2002年。图中的主人公艾娃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医治饮食障碍的伦弗鲁中心,她开始接受治疗时体重不到35公斤,仅达到正常标准的69%。



格雷斯·格卢克认为她作为批评家所起的作用是向公众就艺术作品进行传达;她有志于“报道、阐明、解释和启迪”。与此同时,格卢克补充说,她需要采取的立场是“反对不够严谨的批评标准、草率了事的作品、不求甚解的习气、张冠李戴的观念,支持所有形式的精彩作品”。图为乔尔·彼得·威特金的《巴黎胸廓公园》(Thoraxic Park,Paris),三联画的左侧画面,2002年。乔尔·彼得·威特金在他的工作室里拍摄照片,他把工作室布置成外景,然后认真观察、充分了解模特的身体,展示出特别的美。



由于各刊物的编辑风格各异,所以当批评家为不同的刊物撰稿的时候,他们等同于在为不同的受众写作。他们选择写些什么,如何处理自选和指定的话题,其风格是会随他们为之写作的刊物和心目中想象的读者而发生变化的。图为《瞧!那就是木星》(Lo above Jupiter)。



大多数情况下,对作品含义的解读比对其审美价值的解读更具意义,影像中既有事实也有隐喻,而批评的目的则是将这个隐喻层层拆开,带领观者进入拍摄者的心灵,去感受、思索、理解。正如作者巴雷特在对“批评”定义时所说:“变得对艺术卓有见识的一个途径,就是对它进行批判地思索。”图为杰里N·尤尔斯曼的《无题》(Untitled),2003年。杰里N·尤尔斯曼最著名的技术是“暗房合成照片”,通常先用传统120胶片相机拍摄影像,然后在暗房里加工,通过多架放大机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照片上,使其成为全新的创作。



根据曾任《纽约时报》摄影评论员的安迪·格伦伯格的发现,摄影批评有两条基本途径:应用性和理论性。应用性批评注重实用,直截了当,直指作品;理论性批评则更具哲理色彩,尝试界定摄影,而且是将影像当做阐明论点的范例使用。应用性批评常用于新闻摄影,理论性批评则常用于美学探究。图为珍妮特·威廉斯的《无题,浴女》(Untitled,The Bathers),约摄于2006年。图中的这些人体或许缺乏传统的理想美,但当这些女子置身于珍妮特的相机前时,她们都以显现自身的娇柔气质而感到骄傲。



摄影批评可见之于许多场合--摄影教室、演讲厅和出版物。公开发表的批评刊登在图书、展览画册、艺术杂志、摄影杂志和通俗报刊上,这一类论文常会提供对影像和摄影家深入思考后作出的阐释性评述。图为斯潘塞·图尼克的《阿姆斯特丹之梦》(Dream Amsterdam),2007年。斯潘塞强调“人体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通常是将一大群裸体的模特儿放置在都市的各个场景里。



对于中国摄影界来说,缺少的不是好的作品,而是好的批评。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影像教育中,缺少观看摄影作品的方法,缺少科学系统的批评写作方法。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缺少观点与见解,而是缺少将这些观点与见解理清头绪并清晰呈现出来的系统方法和理性框架。图为程玉杨的《神·人》(Numen,Human)系列作品第1号,四川省什邡市霞源庙,2008年6月。《神人》系列创作于2008年汶川地震,程玉杨进入震区,选择了静态的符号,平和的表达地震后所带来的伤痛。



阅读精辟的批评文章可以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在已经了解并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后,读一读别人的观感会拓宽我们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赞同的话;如果我们不赞同而选择进行反驳时,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观点会得到强化。图为雅妮娜·安东尼的《栖居》(Inhabit),2009年。在雅妮娜的影像中,除了本身讲述的故事外,更多的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美国艺术批评家,北德克萨斯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曾荣获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杰出教学奖”,著作包括《创作艺术:形式与意义》《为什么这是艺术?当代艺术的审美与批判》《阐释艺术:反思、惊诧与反应》《批评艺术:理解当代》等。巴雷特曾举办了三十多次个展和群展,发表大量摄影作品和批评文章。



照片通过各种媒介进入我们的视线,面对铺天盖地的照片,我们是否会出现这样的迷思:真的看懂这张照片了吗?美国艺术批评家Terry Barrett将摄影批评方法简化成四个问题:我看到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精彩吗?它是艺术吗?按照描述、阐释、评价和理论化四方面让观者藉由批评方法的指导,学习观赏照片的新方法。


在日常词汇中,“批评”这个词有负面的意思,通常指负面评价或者不赞成的行为。Terry Barrett认为批评范围更为宽泛,包括所有为了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而对艺术作出的卓有见识的论述。批评的任务是进行论证而不是做出评判。图为罗贝尔·杜瓦诺的《在巴黎塞纳街弗雷斯饭店的小餐馆》(At the Cafe,Chez Fraysse,Rue de Seine,Paris),1958年。罗贝尔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批评是理解和欣赏影像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对图像进行更充分的理解以及正面的思考。图为简·格鲁弗的《无题》(Untitled),1977年。简·格鲁弗是位抽象画画家,1970年开始学习摄影。

批评家在进行批评时会做四件事中的一件或多件:描述、阐释、评价、理论化概括。这四项活动中的任何一个都构成了批评,而评价并不是批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图为辛迪·舍曼的《无题电影剧照》(Untitled Film Stills),1978年。《无题电影剧照》是辛迪·舍曼将自己打扮成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角色置换来反映不同年代的典型女性形象。

基于自己喜好的评价常被用于即兴交谈,有时候也见之于专业性论著,但其范围极其有限,因为这种评判通常缺乏论证也没有明确准则,它们既不会让人增长见识,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图为理查德·阿维顿的《13岁的响尾蛇剥皮者伯伊德·福丁》,1979年。照片是全白的背景,这也是理查德后期的摄影生涯中所拍肖像照的一大特点。

批评家在展开批评的时候所做的,远不是表达他们的喜好和厌恶或者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赞成或反对。批评家确实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而且有时候是持负面的看法,但他们的评判常常是正面肯定多于负面否定。图为KayLynn Deveney的作品《The Day-to-Day Life of Albert Hastings》,2001年。Albert是Kaylynn的邻居,在偶然的机会下,kaylynn开始拿起相机,记录下Albert的生活碎片。

格雷斯·格卢克认为她作为批评家所起的作用是向公众就艺术作品进行传达;她有志于“报道、阐明、解释和启迪”。与此同时,格卢克补充说,她需要采取的立场是“反对不够严谨的批评标准、草率了事的作品、不求甚解的习气、张冠李戴的观念,支持所有形式的精彩作品”。图为法扎尔·谢赫的《治愈阳痿》(To Cure Impotence),2001年。

批评家要获得深厚学养,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去观摩艺术,了解建筑、电影、舞蹈、戏剧甚至街头公共设施这些艺术形式。同时,逛博物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沉浸于不同类型的艺术珍品乃是对眼睛最好的训练。”图为劳伦·格林菲尔德的《16岁的艾娃》(选自《骨瘦如柴》)拼合,2002年。图中的主人公艾娃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医治饮食障碍的伦弗鲁中心,她开始接受治疗时体重不到35公斤,仅达到正常标准的69%。

格雷斯·格卢克认为她作为批评家所起的作用是向公众就艺术作品进行传达;她有志于“报道、阐明、解释和启迪”。与此同时,格卢克补充说,她需要采取的立场是“反对不够严谨的批评标准、草率了事的作品、不求甚解的习气、张冠李戴的观念,支持所有形式的精彩作品”。图为乔尔·彼得·威特金的《巴黎胸廓公园》(Thoraxic Park,Paris),三联画的左侧画面,2002年。乔尔·彼得·威特金在他的工作室里拍摄照片,他把工作室布置成外景,然后认真观察、充分了解模特的身体,展示出特别的美。

由于各刊物的编辑风格各异,所以当批评家为不同的刊物撰稿的时候,他们等同于在为不同的受众写作。他们选择写些什么,如何处理自选和指定的话题,其风格是会随他们为之写作的刊物和心目中想象的读者而发生变化的。图为《瞧!那就是木星》(Lo above Jupiter)。

大多数情况下,对作品含义的解读比对其审美价值的解读更具意义,影像中既有事实也有隐喻,而批评的目的则是将这个隐喻层层拆开,带领观者进入拍摄者的心灵,去感受、思索、理解。正如作者巴雷特在对“批评”定义时所说:“变得对艺术卓有见识的一个途径,就是对它进行批判地思索。”图为杰里N·尤尔斯曼的《无题》(Untitled),2003年。杰里N·尤尔斯曼最著名的技术是“暗房合成照片”,通常先用传统120胶片相机拍摄影像,然后在暗房里加工,通过多架放大机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在一张照片上,使其成为全新的创作。

根据曾任《纽约时报》摄影评论员的安迪·格伦伯格的发现,摄影批评有两条基本途径:应用性和理论性。应用性批评注重实用,直截了当,直指作品;理论性批评则更具哲理色彩,尝试界定摄影,而且是将影像当做阐明论点的范例使用。应用性批评常用于新闻摄影,理论性批评则常用于美学探究。图为珍妮特·威廉斯的《无题,浴女》(Untitled,The Bathers),约摄于2006年。图中的这些人体或许缺乏传统的理想美,但当这些女子置身于珍妮特的相机前时,她们都以显现自身的娇柔气质而感到骄傲。

摄影批评可见之于许多场合--摄影教室、演讲厅和出版物。公开发表的批评刊登在图书、展览画册、艺术杂志、摄影杂志和通俗报刊上,这一类论文常会提供对影像和摄影家深入思考后作出的阐释性评述。图为斯潘塞·图尼克的《阿姆斯特丹之梦》(Dream Amsterdam),2007年。斯潘塞强调“人体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通常是将一大群裸体的模特儿放置在都市的各个场景里。

对于中国摄影界来说,缺少的不是好的作品,而是好的批评。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影像教育中,缺少观看摄影作品的方法,缺少科学系统的批评写作方法。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缺少观点与见解,而是缺少将这些观点与见解理清头绪并清晰呈现出来的系统方法和理性框架。图为程玉杨的《神·人》(Numen,Human)系列作品第1号,四川省什邡市霞源庙,2008年6月。《神人》系列创作于2008年汶川地震,程玉杨进入震区,选择了静态的符号,平和的表达地震后所带来的伤痛。

阅读精辟的批评文章可以增进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在已经了解并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后,读一读别人的观感会拓宽我们自己的观点,如果我们赞同的话;如果我们不赞同而选择进行反驳时,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观点会得到强化。图为雅妮娜·安东尼的《栖居》(Inhabit),2009年。在雅妮娜的影像中,除了本身讲述的故事外,更多的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美国艺术批评家,北德克萨斯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曾荣获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杰出教学奖”,著作包括《创作艺术:形式与意义》《为什么这是艺术?当代艺术的审美与批判》《阐释艺术:反思、惊诧与反应》《批评艺术:理解当代》等。巴雷特曾举办了三十多次个展和群展,发表大量摄影作品和批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