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

 邓超越梦想 2016-09-06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19277月,上海特别市正式成立,两年后,这个当时中国人自己的上海市政府决定实施“大上海计划”,建设新的市中心,以此限制租界的发展。这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期间为建造新上海市而制定的计划,计划于1929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计划中划定上海东北方向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约7000余亩的土地为新上海市市中心区。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大上海计划”的规划,由美国规划专家和中国设计师一起设计:用三条马路———黄兴路、其美路(今四平路)和翔殷西路(今邯郸路)分别接通杨浦、虹口和闸北;用两条马路:翔殷路、淞沪路通向“大上海”腹地———江湾地区的东部;五条放射主道之间,各有横向的马路加以联结,如同蜘蛛网一样,结成密度平均的“棋盘状”道路网络。这一规划仿效了芝加哥、华盛顿等城市,其特点是从市中心放射出若干直线型道路,五角场的名称即缘于此。根据当时的设想,五角场将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二首都”(经济首都)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五角场地区的路名,颇能体现当时的“大上海计划”。按照计划,当时总共将构筑11条“中”字打头的马路,10条“华”字马路,5条“民”字马路,10条“国”字马路,9条“上”字马路,13条“海”字马路,15条“市”字马路,12条“政”字马路和8条“府”字马路,组合起来正是“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9个字。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惊奇的上海新城,而它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然而由于日本人的对华侵略,工程被迫停工数次。1937年淞沪会战后,该计划被迫停止实施。不过日军对此计划“情有独钟”,193810月新制订的《上海大都市计划》也正是以《大上海计划》为原形而所作的更改,添加了更多的亲日内容。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大上海计划”最终并未实施。当时的市政府大楼被人遗忘在体育学院的萋萋芳草之中。因而以后的许多年里,五角场一直是一个市区边角。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解放后初期,成立了新市区供销合作社,有农民3416人入股。工厂、院校组建消费合作社。1954年翔殷路、淞沪路转角商店群形成。1955年淞沪路、邯郸路转角商店群形成,成为以环岛为中心的商业群体雏形。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地区人流量增多,但发展仍旧缓慢。直至20世纪末期,站在五角场中心位置,放眼望去,房屋布局依旧杂乱,车流、人流喧闹不堪,而踏入附近的店铺商场,也只是充斥着大量的中低档商品,大同小异,鱼龙混杂。曾经的五角场,就是老上海眼中的苏州河以北“下只角”地区的一块标识。

“大上海计划”与“五角场”的前世今生进入新世纪,五角场被定位为上海城市副中心,打造以科教服务为特色的智慧型城市,分担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东北部地区。随着现代化商务设施、交通、生态等的不断发展,区域整体优势随之完全凸显,五角场已发展成为北上海商圈乃至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