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制片人看:电视剧业界的四个热门话题

 leee68 2016-09-07

来源丨影视独舌


日前,由广电影视联盟和优酷土豆电视剧中心联合举办的“剧在何方”2015电视剧论坛举行。下为嘉宾的发言精选。


(1)关于资本与制作公司进行业绩对赌



左起:刘江、魏明、吴奇隆


刘江(导演):我立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理想并不是做一个小众导演,我是想做一个大众导演,大众化导演的诉求,其实最后跟商业利益不冲突的。我做的作品观看人次越多,越受欢迎,实际上背后产品带来的利益也会越大,所以资本进入以后的对赌条约,在我来说没有那么纠结。


吴奇隆(演员):我觉得这是一个还蛮正面的现象,这种业绩对赌其实在其他行业也都是存在。资本的进入其实对很多自主公司来讲,可能解决资金上的问题,我们这个行业蛮特别的,从开始制作到最后发行,到最后能回款,资金链条长,很多公司其实制作能力很好,想做好的东西好的作品,可是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源,所以资本的进入其实是可以正面的鼓励一些好公司,能够去更加快速完成大家想看的作品。但是资本介入进来也是看好你的未来,所以他会跟你签一个协议,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事情。



魏明(网站高管):经常看到一些制作公司第一次出道的时候,拍出来低成本但是高品质的作品很青涩,但就是令人耳目一新。一旦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创作的时候就会资本驱动,你必须在一年之内两年之内出三部,其实它的生产能力和产生根本不够支撑这样一个环境的,就会被商业裹挟,这个你该怪对赌的机制,还是怪我们还没有抗压力。所以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在出道的时候想明白,你到底想做一个大众的导演还是真正的文艺片导演,或者制作人,这个想明白走哪条路,然后再用商业帮助你实现成功,也许在这里真正平衡YES和NO的关键,这是我的观点。


(2)关于“卖钱必得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论



刘江:其实不是反对大明星大什么,但是容易变成一种投机型的,今天很多电视台都在,有时候老讲卖相,卖相这是投机倒把的行为,不是所有的大的都是成绩好,为什么?因为最终取决作物还是作品的生命力,本身必须得用,用创造的规律来衡量做唯一作品这么一个东西。


吴奇隆


吴奇隆:这个可能取决在还算是一个商业行为,因为大家做选择的时候,可能这个说的比较直接。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电视台通常看收视率的,但是没有任何人一个制作公司敢说能保证我的制作公司会怎么样,我希望拍这个戏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可以购买机会更高,所以我就希望有好的制作,大的制作或者大一点的IP,或者大家已经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说话知名度高的艺人。用这样的方式增加大的吸引度。


魏明:几个大背后应该还有一个点叫大产出。为什么大家觉得几大不太好,是因为有大投入未必有大产出。其实商业环境下,我觉得贵和便宜是相对的。一亿叫贵吗?但是你赚10亿的时候,一亿叫便宜,100万叫便宜吗?你才收回2万块钱这叫贵,所以一定是有投入有产出的两个环节合起来看才可以。如果有一天商业回收不再只是B2B的生意,不太只是用广告变现,而是一个大制作投了一个亿,结果有两亿的观众,每个观众愿意付一万块钱来看,这个生意是好生意。


王辉(出品人):我是亲身经历这件事儿,这两年我们赌的很辛苦,因为资本进入以后,也就5、6年,对这个行业推动比较快的,很多公司和我们差不多经历了这个过程。我们是去年和一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的,资本进来了,几个亿,一下子压力就来了,这时候拍戏的状态有点不太对。因为你开始做一部戏两部戏是很从容的,一下子给你三个亿,让你一年拍10倍戏的时候,和拍两部戏的状态不太一样了,这不是没得拍了,而是心里很焦虑,第一怕完不成任务,第二怕戏拍不好,这时候你状态是和正常状态不一样的。所以现在不是没得拍,而是资本也推着这些公司走。加上整个市场的变化比较大,资本的进入体量就变大了。我最早拍了一部戏,投入了1千万左右,现在的电视剧要是没有5千万的投资,都进入不了卫视的视线。投资额度那么大,你的紧张程度,用心程度再加上资本推着你走,这时候你的状态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有没有好处呢?我认为是有好处的,资本的驱动把这个行业做成一个产业了。



(3)关于周播剧和植入广告



蔡艺侬(制片人):我觉得周播剧场是为整个行业开拓一个新的播放平台。每一个卫视播古装剧的指标是有限定的,湖南钻石剧场确实给大家提供了另外一个出口,是一个好事情。周播剧能够带来的利益原则上是对的,因为整个播放期很长,效益会产生累计。如果去年湖南卫视不是广告招商买断的话,一边播一边在进入广告的话,相信后续的收益是非常大的。就像之前优土《万万没想到》一开始没有广告,但是整个品牌做出来的,广告也就进来了。比方说像《无心法师》,头几集没有广告收益的。但是在第六集开始我们就看广告蛮多的,可以产生好的效益。


陈思劼(制片公司高管):这是尝试,还有很多相关的条件要达成。我想周播剧有一点是未来的要求,一定不能是只有一季的,这个我跟侯总有共识,如果说拍一季估计是尝试一下,一定有品牌IP的延续,观众的吸引力要持续的发酵。我们以前的电视剧是快餐式的消费,一个再好的剧出来就是一轮二轮三轮播完了就忘记了,多年之后再提起原来还有那么一剧。全世界都不是像中国这样播剧,我们知道大的美剧多少季,现在看到照片《老友记》里面两个男人的,多大年纪了还有人记得他,人家拍了十季,整整十年那么一个品牌就发酵。周播剧能不能带来这样的尝试,我们的平台方和制作方有没有这个魄力、智慧,把一个看好的东西签下这样一个协议。


姚毽(网站高管):周播对视频网站来讲是好事情,确实播出周期延长以后,广告销售可能更有利益一些。以前我们经常说热剧上档以后,播放量最大一段时间是空窗的,广告的售卖是比较差的,卖出去以后,流量又不太好了。这个周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确实对于周播特别是系列的这种剧,对于IP夯实以后,衍生的收入非常多,网站的好处不光是下发视频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是我们的游戏,甚至是衍生品购买的场所,从整合来讲,就比原来日播要好很多。系列的IP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系列IP通过几季的打造以后,开发游戏起来,转化率也会更高。


(4)关于视频网站的会员收费



左起:刘智、侯鸿亮、许志敏


刘智(制片公司高管):现在新的互联网视频,包括其他更多的屏,是一个市场的初期,收费应该是我们做电视剧的人第二个春天。中国人口比较多,14亿人,哪怕1%都有1千多万,1千多万人支撑这个商业模式肯定是100%没问题。


许志敏(购片人):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夸大一些现象,认为所有的人都要看盗版,70后、85前的这些人要看盗版。这只是一部分人,不是所有人,在这群人当中也有人愿意为正版好东西付费。人群在慢慢改变,可能真正从互联网长起来的那批人,95后,00后,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改变了,他们想的跟我们不一样了,哪怕这个东西可以轻易得到,我本来应该给他钱,我没有给他钱,他从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可能会产生付费的可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连接,把不同的人能够连接起来。在这个社会当中有30%的人是永远看盗版的,有20%的人会愿意付费的。互联网的价值可以很便捷的去连接,通过连接找到真正愿意付费的人,哪些人有可能付出更高的价格来养活电视剧。还有一点,如果付费变得很方便的时候。比如看正版需要付2块钱,而盗版搜出来不是高清版,不是正式版,看起来不舒服,这种情况下会产生逆转。



侯鸿亮(制片人):我们现在面对这么多块屏,每一个屏都有它相对固定的受众,每一块屏的内容做的越好了,从其他屏获得更多的用户,或者是受众。包括看广告的流向也能分析得到,原来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一直居高不下,这两年慢慢广告的增长不如互联网的增长,越来越的人已经习惯于用互联网的手段来观看视频。互联网进入到人的生活越来越多了,这个蛋糕是足够大的,蛋糕虽然够大,我们是不是把这个蛋糕做的最够好,让大家来来了以后觉得物有所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