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证辨病心得:帕金森病| 百草居 (绿衣/终身讲师)

 又一本 2016-09-07
帕金森病
此病属于肝风,颤病等范畴。因感邪,中毒等损及脑神,或年老精血亏虚,脑髓失养,或痰浊,瘀血痹阻脑络等,致使内风动摇。有人将此病分为阴虚动风,气血不足,风痰阻络,瘀血阻络4型。这显然是以虚实两途辨治。但实际上,此病很少见纯虚证或纯实证。一般都是虚实相兼,虚多与肝脾肾相关,且相互影响。实多为痰瘀风火等邪,且多因虚而生。故治疗方法当攻补兼施,首重治风。
此病早期,肢颤头摇先发生,其症属风,故当治风为先。此症状多因肝肾阴虚,肝阳化风而起,故用钩藤,石决明等潜阳熄风需以补阴为基础;另外有病人因脾虚不升清,使浊阴上扰而元神失主,发为动风,用石菖蒲,钩藤等化浊熄风需以补脾为基础。可见,祛风只有建立在调整脏腑功能的基础上,才会效果明显。年老之体,多虚多瘀多痰浊。帕金森病患者更是如此。作为病理产物的痰瘀之邪,滞留脑络为害不小。因为痰瘀阻于脑络,不仅可以阻遏脑气,使筋脉失控,还可以阻碍气血上荣,使脑失养。可见,化痰祛瘀也很重要。然痰瘀风等邪深入脑髓,已非草木之品所能达,故需以虫药入络搜邪。其中白僵蚕,地龙,全蝎,蜈蚣当为首选之品。它们合用,能搜剔络瘀,铲除顽痰,搜风止痉,且力量强大。可使疾病获效事半功倍。
患病日久,颤动等症逐渐减轻,然脏损精亏逐渐显露。此时的治疗当转为调补为主。西医认为,此病为脑组织进行性变性疾病,与中脑的能够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缺乏有关。这符合中医的脑髓亏损。中医认为,脑髓亏损则元神失用,筋脉失于约束,可见肢颤头摇;髓少则神消,元神无主,故见神呆善忘,表情失常。这又与西医理论不谋而合。故治当充盈脑髓。脑髓由先天肾精所生,赖后天谷精充养。故对脑髓之虚,调补有两途,即补肾,补脾。然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病性,用药应有别。肾精亏虚多累及肝阴,从而风阳上旋,易见热象,用药宜清补,可选龟板,白芍等。脾虚气弱多升运无力,从而中气下陷,易见寒象,用药宜温补,可选人参,黄芪,鹿角等。久病正虚显见于邪实,预示病情渐重。侧重补虚乃病情使然,但不可因此忽略祛邪。因为正虚与邪实是始终共存的,并且一直在相互影响。后期正虚明显时,气虚血少必血流滞缓,加上行动不便,久病心情抑郁,痰瘀滞留必然随之加重。故补虚同时,应继续施以化痰祛瘀,通络熄风等法。
分型
1阴虚风动:肢颤头摇,肢体僵硬,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用药可选白芍,龟板,钩藤等。
2痰湿上扰:肢颤头摇,动作迟缓,头身困重,痰多脘闷,舌胖苔腻,脉滑。用药可选石菖蒲,半夏,白僵蚕,钩藤等。
3瘀血阻络:肢颤头摇,肢体麻痛,屈伸不利,动作迟缓,舌暗有瘀斑,脉细涩。用药可选地龙,土鳖虫,全蝎等。
4气血不足:肢颤头摇,幅度不大,乏力心悸,口角流涎,舌淡,脉虚。用药可选人参,黄芪,当归,全蝎等。
5髓海不足:肢颤头摇,神情呆钝,嗜睡健忘,溲便不利,舌淡,脉沉无力。用药可选龟板,鹿角,人参等。
保养
1经常运动,经常说话,以避免机体功能进一步退化。
2保持心情平静,乐观开朗,避免忧郁,激动而加重病情。
3多吃蔬菜水果,平时细软饮食为主,且保证营养均衡。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脱脂牛奶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烟酒茶等不宜,肥甘厚味不宜,服用左旋多巴类药时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免降低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