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养意识的心法---用“忘”

 昵称22313943 2016-09-07


用忘。

这是古人的方法。损是我主动的不要它;忘也是不要,它是指脑 子根本就不想了。损是来了我不要,有,我不要,把它扔了;忘是我把它忘了, 脑子里没这个概念了。两个都是把我要怎么的这个观念不要了,把禁锢自己的常 态观念不要了。

书上引了《化书》和《庄子》里的几句话。《化书》那几句话是 从练功上来讲的:“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这几句话,练功有 的时候可以用,有时不能用。“忘形以养气”,咱们内圣修习怎么忘形,形怎么忘得了?“忘气以养神”,圣修你不体会气怎么去练功?“忘神以养虚”,把神 忘了谁主导练功?这是古人练习的方法,他们讲得很高深。

《化书》的作者谭子 也算道家一子,他自己没修成什么,可书写得很好。这就是脱离实际了。“忘形 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是对什么说的呢?应该是指练后一步功, 在练功的时候(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已经形通了、气通了,神和意也合 一了,到那时才能忘掉这些东西。当你形还别别扭扭,经络还都不通,你忘得了 它吗?气还不足、不通怎么忘它?神还没找到,你忘谁?你身上还有病,也忘不 了。过去唱高调,没到后一步就那样去练,实际上一步也前进不了。那我们 引这几句话干什么?说明用忘是古人练功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让大家多记住智 能气功的理论,别去想过去这些理论。
 


后面引《庄子》中颜回与孔夫子的那段对话它对我们练功倒多少有点意义。 有一次颜回向孔夫子说:“回益矣。”意思是“我进步了”。孔夫子问:“何谓也。” 即“什么意思?”颜回答:“忘仁义矣。”意思是把仁义都忘掉了。孔子是讲仁义 的,儒家说讲仁义道德,颜回说把仁义都忘了,孔子却说:“可也”,但“犹未矣”, 还不够。过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又说:“我进步了……我把礼乐都忘了。”礼、 乐、射、御、书、数是孔子说的六艺。颜回把这些都忘了。以后颜回又来了,说: “回坐忘矣。”意思是“我达到坐忘境界了。”孔夫子听了不知怎么回事了,很不 安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就说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 谓坐忘。”孔子听了说可以。


有人说庄子这段话是讲儒家的功法,那是胡说八道! 什么讲儒家功法,这是庄子骂孔子,损孔子,说孔子连坐忘都不知道,还不如颜 回。坐忘连仁义道德都不要了,儒家能行吗?这不是儒家的功法。庄子书上好多 地方都借用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对话,而到后是把孔子的儒家观点骂了一大 通。说孔子是人之君子,天之小人。说什么叫仁义?牛四足叫仁义;说给牛穿个 鼻拘,带个夹板那就是仁义,把天性都给毁了。庄子是反对儒家这些观点的。那 么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练功要用忘,可从这个意思去理解。“仁”是指爱 人,“仁者爱人”嘛。孔子还讲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而且说:“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去爱人去,那就是仁。




“义”是指 根据仁的道理而应该去做的事情。义务的义就是这个义。义务是根据道德要求应 该去做的事。仁和义都是要你对人好。对生命来说,“生”是好,我帮你生得好, 这个心情是个仁,这么去做称为义。我们要把我要让人好的念头忘掉,让人坏的 念头当然更得忘。还举方才讲的例子:来个病人,需要你治疗,我根本就没想对 他好,我要他好,没这些个想法,病人就应该正常。正常是自然的。


这就是让你 “无心为善”。没有想着做善事去,到后做了善事,这才是真善。朱熹讲有心 为善即是恶,想去做好事情,就有虚名虚禄在里边了,你是为沾个好字才去做的。

对忘仁义,内圣修习应这样去领会。这是积极的领会。有人说把仁义不要了,那你 要什么?他不了解忘仁义是什么意思,就说庄子没人性。忘仁义是一个练功的思 想境界,它的起点比较高。要你没有想做好事情,但是你做的事情就是好事。在 意识中没把它当个好,很自然了。跟日常生活一样,早晨起来很自然出去走两步, 根本没想过我散步是锻炼身体。变成很自然的东西了。忘仁义是这个意思。 


怎么理解忘礼乐呢?仁义是对外的,礼乐是对自身的、对自己的。古人说: “礼以治外,乐以治内”,用礼的行为,来对治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礼;乐能 动身体里边,通过乐能使得身体里边融通,使精神舒服。既忘了治外也忘了治内, 自己没有想我自己要治外还要治内,却已经就在治理自己了。这也是个练功的境 界。


如果心想“我修行了”,就不对了想着我练功要通,这都不行。这说明 你还没达到自由、自觉的程度,有我要练功的念头不行,有练外面、练里面这些 念头都不对。有练功念头都不对,那是不是就不练了?不是不练了,而是对修行 习惯了,很自然了,不有意识去练而已经在练了。里外都在练,里外都合度了。 要不然为什么颜回把仁义礼乐都忘了,自己的肢体、聪明什么都没有了,孔夫子 还说可以?这个境界可以说是身在其中了,即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虽然觉得没有仁义,仁义就在当中了。练功做到这样还不够,还要把 练功忘掉,使要治理自己内外的念头都没有了,要达到这种自然的地步。达到这 个地步还不行,还得进一步做到坐忘。  

 

 什么叫坐忘呢?“堕肢体,黜聪明”,肢体没有了,形体对自己不起什么作 用了,没有什么意义了;聪明、动脑子思考问题对自己也没什么意义了,也就是 不需要从意识注意它了。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整体的生命活动都从意识 上无所谓了,不去注意它了,那些东西已经不影响内在的自我了。形体不影响你 了,聪明(即思考问题)也不影响你了。但脑子同样能思考,形体同样能活动, 并不是形体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离形去知(智) ”,这句话说得非常确切。把 你的意识离了形体,离了一般的思维。意识里独立存在,意识里的自我灵灵 明明地存在着。这样就“同于大通”了。“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这两句是很关 键的东西,它是练功的境界。



什么叫大通?孔子没解释大通,谭子的《化书》里 说“虚实相通谓之大通”。“虚”是“没有”东西,和实在的东西它们相通了,一 样了,那就称为大通。自己形体的实体存在和虚的东西都一样了,能够互相通达 了。精神到了这种程度,就叫做坐忘。“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这里还有个灵明 存在着。


佛教讲一灵独觉,灵还在里边存在着,灵明在里边。不是什么都没有, 混混噩噩。不能一练功一坐,过了三个钟头了,这一段怎么过的不知道。一般练 功的人认为这是好境界,但是真正从高层次圣修来讲,这都不对。修习当中没有灵觉,那是属于堕入顽空,里边没有觉了就没有慧。按佛家说聪明都叫智,它和 慧还不等同。聪明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而慧是褒义词,完全是好的,不允 许坏,坏的不能称为慧。慧是个正觉, 真正的知觉,是内在知觉而产生的思维 活动。练功得达到慧的程度上去。用忘的方法来破除偏执之性得这样去忘。要求 应该干的事去干了,但是意识里边你没有觉得我应该去干。有人说:“这样该有 多难啊!”其实并不难,因为我们能力不够才觉得难,能力够了就行了。  

前几年我的一个朋友到慕尼黑去,他回来跟我讲,他在慕尼黑看到一些人的 行为可不得了。我问:“怎么不得了?”他说:“人家到了无心为善了。”他说, 有几次从地下隧道穿过马路,看见老太太推着车,得把车拖下地道还得拖出去, 有的年轻人也不言语就帮着老太太拖,谁也不认识谁,拖出去就走,老太太也不 说谢谢,都很自然。他说他看了非常受感动。能够这样做需要有这个能力,如果 是个瘸子,走路都走不好,他能去做吗?他就不去做了。年青人有这个能力,很 自然地做了,都是自然的。将来人类文明要提高了,有了物质文明,再加上修习 这么一穿,人类文明就起来了。当然,光有物质文明不懂得这些道理也前进不了。 


近看《参考消息》载美国大卫教派 80 多人集体自杀烧死了,就跟 70 年代人民 圣殿教 900 多人集体自杀一样。据说美国这种狂热的组织还很多。可见光有了物 质文明也还不够,我们还得通过练气功从精神文明来解决这些问题。要懂得你去 做好事不是在帮人,是在帮你自己。但是你有这么个念头就坏了,有心为善即是 恶,我帮他是为我自己好,这个气又不够了。


所以要自然。克除偏执,从理上做 很难,从超常智能做很难,从事上去做也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过去说修道难— —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练功从哪过都不好过,从哪条道走都不好走。


我们为什么强调后一条道呢?后一条道忘一点就忘一点,损一点就损一点,没弊 病。从超常智能走有弊病。


从理上走,有的人会说了,到处夸夸其谈,也是弊病。 在日常生活上用忘就没弊病,做一点就是一点。它慢,但它是真实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