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报的生化结果准确吗?

 广州平淡 2016-09-08


代志峰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检验科


在生化室日常工作中,审核结果的时候你是否心中有底,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众所周知,一切生化检测结果准确的前提是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在控。但是,在实验室都在控的情况下,结果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吗?


诚然,对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生化仪,如常见的日立、东芝、罗氏等,在质控在控的情况下,都已经可以保证检测结果极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结果或许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


笔者最近遇到一个有趣的结果,机器报告CK=—67。结果显然是有问题的,酶活性不存在负值的情况。笔者随即查看项目反映曲线,本应是笔直的斜线变成了平平的直线,且达到设定吸光度(Abs=40000)上限。按照笔者经验,定是标本中CK浓度过高导致的底物耗尽,果断对标本10倍稀释,稀释后检测结果CK=1550,查看反应曲线,在测光区为一平滑曲线,符合酶促反应曲线,乘以稀释倍数后该标本结果CK=15500,然后审核并报告临床危急值。


笔者想到,是否有同仁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负值,并且假如机器报告结果为正值,会不会有同仁直接审核结果而导致结果错报。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此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享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的处理经验。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复习一下生化的常用检测方法。一种为我们最常见的检测酶的“酶学方法”,另一种为非酶检测的“终点法”,包括一点终点法和两点终点法。在此我们只讨论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其按检测方法分为比色法、浊度法、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法、量积法、电位滴定法和生物传感器法,其中以分光光度计法最常用;按照反应时间分为定时法、连续监测法和平衡法,最常用的为连续检测法[1]


目前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广泛采用“分光光度计连续监测法”。其中又以“酶耦联法”应用最普遍。临床常规酶学分析所用的酶耦联法中,多以脱氢酶为指示酶,通过监测其反应物NDDH或NADPH于340nm处吸光度的变化速率来检测样本中酶的量[1]


笔者单位生化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所用试剂购自上海高宗科技有限公司,对酶检测采用连续监测法进行。举例说明,对肌酸激酶(CK)检测为在28到34点处连续监测反应中吸光度的变化率,以此计算样本中被测酶浓度,如图1。当待测酶浓度过高时,迅速耗尽试剂盒中底物,到达机器连续检测区时,酶促反应到达平台期,吸光度无变化,但是实际检测中可能出现上下浮动,因此可以出现负值或者低值。


图1


图2


对每种项目的试剂盒,厂商都会给出相应的线性范围,比如CK的线性范围为0-1500U/L。在此,笔者特意咨询试剂厂商,对于给定的线性范围是保守估计。一般情况下,超出给定线性范围2—3倍都是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也特意对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进行稀释检测,确实与未稀释标本结果符合,因此,线性范围只是参考,对于超出线性范围的标本不一定需要稀释重测,而需要查看反应曲线,只要是线性曲线,即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以上提及的连续监测法都是在保证底物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标本检测酶浓度过高时,试剂盒中底物被迅速耗尽,在达到测光点之前即达平台期,此时测光点开始连续监测,吸光度前后无变化或变化极小,结果可能会出现极低值甚至负值。


图3


图4


在此,笔者反思,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中,怎样保证报告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必须保证实验室室间和室内质控在控。对于待测浓度超出线性范围的情况,①大型的全自动生化仪都会有报警提示,对于报警的结果,查看反应曲线来进行相应处理②对于超出线性范围的检测结果查看其反应曲线③对于基层医院的小型生化仪,可以利用组合项目的优势,比如笔者遇到的情况,心肌酶谱全线升高,某一项目偏低,此时可以查看反应曲线,确定是真低值还是假性低值。


当然,这都是要建立在掌握酶促反应原理及检测方法的前提下,只有深入了解生化仪的检测过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去伪存真,为临床医生报告准确可靠的值,为病人治疗提供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府伟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说明:本文为中华检验医学网、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全网首发,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