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点睛》:贤不贤都是我师

 昵称5262476 2016-09-08

《论语点睛》:贤不贤都是我师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第一七章)

 

孔子说:“遇见贤者要向他看齐,遇见不贤者要内心自我反省。”

 

无论见人贤不贤,善不善,都有益于己,可以反諸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希望自己也有贤者之善,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善如流,海纳百川;见不贤而内自省,担心自己也有不贤者的毛病,故能“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又说:“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又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子路在孔门,登堂而未能入室,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夏禹也是这方面的模范,他听到善言,就要行一个大礼。

比起子路夏禹来,大舜更高一筹,别人有善处、长处、优点,就向人看齐,向人学习,顺从别人,吸取过来,为我所用。这就是“与人为善”,取人之善,同别人一起为善。现在成语“与人为善”指善意帮助别人,与孟子的意思略有不同。

 

老子也有类似说法:“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钱穆说:“此章见与人相处,无论其人贤不贤,于己皆有益。若见贤而忌惮之,见不贤而讥轻之,则惟害己德而已。又此章所指,不仅于同时人为然,读书见古人之贤,亦求与之齐。见其不贤,亦以自省。则触发更广,长进更易。”(《新解》)

 

本章适用于个人也适合政治。儒家在政治及制度上也要“见好就收”:见到别人优点好处就吸收来为我所用。政治制度法律之善,是大善,更应该“善与人同”,更值得“乐取于人”。

 

《孟子-告子章句下》记载,鲁国想让乐正子管理国家政事。孟子听说后,喜而不寐。公孙子问:“乐正子刚强吗?”答道:“不。”“有智慧谋略吗?”答道:“不。”“见多识广吗?”答道:“不。”公孙丑于是说:“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呢?”孟子的回答是:“其为人也好善。”、“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好善就是“乐取于人以为善”。只要好善,一切都好说,治理天下都绰绰有余,何况鲁国呢。因为,“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如果好善,天下之人都愿意不远千里地赶来,告之以善。各种善言何愁不能实践,各种善事何愁不能落实,各种善制善法何愁不能建设起来?

 

今人相反,见贤思拍砖焉,见不贤而思齐也。见到不良人事而能内自省者,万中无一也。一些人垂垂老矣,还在不遗余力地反儒,真是可悲可耻。妄言妄语害人害己一辈子,还不知自省,不能说一句正言真理。

首发《广西老年报》2016-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