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居住养老之地,所以又称为“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东路宁寿宫内。宁寿宫建于1771 年至1776 年,分前后两个部分,后面部分又可分为中、东、西三路。宁寿宫花园就位于后面部分的西路。 宁寿宫花园总面积只有御花园的一半,局限在一条南北长160 米、东西宽仅37 米的窄长地段上,由于地段的大小、形状不同,在总体布局上自然与御花园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宁寿宫花园最大的特点是将地段由南而北分隔为五进近似方形的院落,化整为零,消除了不利的空间狭长感。 
古华轩木雕天花 由南端的园门衍祺门入园,迎面是一座人工假山,穿过山间曲折的通路,就进入了第一进院落。院内的主要敞厅古华轩坐北朝南,因为厅前的古桦木而得名。古华轩的东、南、西三面均用假山石围合,院内古木遮荫,颇能体现山石之妙趣。 穿过古华轩北的垂花门,就进入了第二进院落,这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正面为五开间的遂初堂,左右有三开间的东西厢房,四周有游廊相联,点缀花木,组成宁静疏淡的院落,具有与第一进院落完全不同的景观环境。 第三进院落景观又为之一变,院落内堆筑着一座庞大的石山,山上峰峦突起,山间洞堂串连,山峰上建有一座耸秀亭。这进院落以山景为主,十分幽静,与前二进院落景观互为异趣。 第四进院落布局又起变化。进门迎面就是华丽巍峨的符望阁,平面构图为正方形,阁内用纵横的隔断墙将室内分隔成迷宫般的空间,隔断墙上布满木雕、镶金、嵌玉、景泰蓝等工艺制作的装饰,精美异常,堪称紫禁城室内装修之一绝。 
禊赏亭内流杯渠 最后一进院落又恢复到一座规整的庭院,院西是一个跨院,院内的竹香馆翠柏修竹,自成天地。院北为倦勤斋,共九开间,其中西四间是乾隆听戏之地,内设小戏台,室内墙壁、隔扇、天花均有华丽的彩绘。 宁寿宫花园作为一座小型的皇家御园,充分应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布局上,以不同形态的院落和对称、不对称的建筑组成不同的空间;造景上,以建筑围合的四合院和以山石为主的庭院创造出疏朗与紧锁的不同景观;建筑形象上,采用了厅、堂、楼、阁、轩、亭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装修与装饰上,除了一般的琉璃、彩画、雕石栏杆之外,还有紫禁城内少见的木雕天花和精美绝伦的室内隔扇与照壁。通过这些手段,在一块狭长的地段上造出了变化多样、步移景异的园林环境,使得宁寿宫花园成为宫城内又一座精致的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