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传习录》20151020

 阳光雨小 2016-09-09
《陆澄录》第二节,16-18段
【原文】
16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17“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译文】
陆澄问怎样立志。
先生说:“所谓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存天理。若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象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意念常存,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境界,并且也只能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静坐。如果不想看书,必须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与朋友相交,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评析】
男儿有志,志在天下事。只有以天下事为志,才是真正的立志。 志于心中立,心在理中存,心不离天理,其志大、其心旷,其意坚,其愿必成。这就是圣人之立志,圣人之“立”不离圣算,圣人之志不离天理。

【愚见】
圣胎:道教金丹的别名。内丹家以母体结胎比喻凝聚精、气、神三者所炼成之丹,故名。(百度百科)

对这段的理解:把立志与存天理联系在一起,意即天理既明,便志向确定,此后只是要时时不忘此天理,久而久之,志便与心一体,时时存得天理,以本心思考、做事,自然如圣人一样。

对译文和评析个别字句存疑,如:
1.“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似乎有悖“本心即天理”;
2.“志于心中立,心在理中存,心不离天理”与“心即理”精神不符;
3.“男儿有志,志在天下事。只有以天下事为志,才是真正的立志。”个人认为这样理解有偏颇,本心、天理、良知并无范围的限定,并非志在天下事才叫立志,人人都可存天理,都可立志,而人和人的禀赋经历不同,那么志向必然不同。处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立志也不尽相同,不能说只有成名成家的胸怀天下才是真正立志,而在某一细分领域孜孜以求、一心钻研的人就不算立了志向。

学以致用:《传习录》中这段阐述即是天理、良知在立志上的投射,适合推荐给填报志愿之前的学生,挖掘他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想法,而不是让外界社会的游戏规则蒙蔽其本心,做出看似志向远大或实际的决定。还适合那些现下工作发展受阻,对未来感到迷茫的人。如果我们自己已经有此意识乃至能够做到,那么当我们碰到友人或晚辈咨询此类会影响其抉择的意见咨询时,不妨以此理开导,而不必一定代当事人做具体的抉择。

阳明先生《示弟立志说》详述立志,浅显易懂,分享其中核心段落: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燥心生,责此志,即不燥;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全文见:http://www./Rjwh/Jysj/2013-10-09/11303.html

【共读】
1.关于“念念”
何兆展何评时代:“念念”二字,仔细琢磨,很有味道。要格心之非,要在念念中格。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对自己心中浮现的每一个念头都不放过。

钟良森-保利矿业:


图为中央美院学生毕业作品中的一部分,“念”是时间概念之一。

孙长兰:《说文》中“念”意为常思,此处“念念”是否可理解为反复思考?

何兆展何评时代:阳明传习录整体都是问答口语体,一段出现了三次念,感觉就是念头、念想之类的意思。

2.关于天理
圆圆Yvonne:天理到底指什么?通篇都在讲天理——“天理即人欲”,在书中读到这天理又不是按常理解释的,经常在问答中回答此天理,感觉好高深。

孙长兰:关于天理在立志上的阐释,在后文出现了,可以结合起来一起理解,如第53段“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何兆展何评时代:天理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里其实就是良知,就是从“那一点灵明”生发出来的人的良知良能。
“良知”学说是阳明哲学的最高成就,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完满化圆融化。在阳明那里,“良知”等同于“心”,等同于“天理”,等同于“善”。良知是“一”,是绝对本体。“良知”作为宇宙的本原主宰,创化天地万物鬼神,然而却“与物无对”,因为它是唯一的独立的绝对的。“良知”创化万物,又存在于一切创化物之中,因此,“良知”既是一,又是一切。既然“良知”是一,“良知”就具有超越性;既然一就是一切,“良知”就具有普遍性。“良知”是先验的形上存在。存在于一切事务之中的“良知”都是“良知”的存在,并无任何差别。宇宙的本质是“良知”,同一于“良知”。(引用)

3.钟良森-保利矿业:“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有别的解读吗?(待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