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立志成圣,自我担当浅析

 老刘tdrhg 2016-02-08
 中国、励志的格言很多,随手拈来,就有下面几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有志者,事竟成。
  志当存高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阳明先生是屈指可数的几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的人,因此,有一种说法:中国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王阳明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为一体的伟大人物,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到中国、日本读书人的敬仰,可见其巨大之人格魅力。
  王阳明有如此之高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从小就不是一个甘心平庸的人,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使他在坎坷的人生中,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峰巅!
  王阳明志向的高远,在他十二岁那一年,就展示出来。
  他问自己曾经考上状元的父亲龙山公:“读书有何用?”
  龙山公说:“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之力也。”
  王阳明问:“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么?”
  龙山公:“止吾一世耳。汝若中状元,还是去勤读。”
  王阳明笑着对父亲说:“只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
  有些迷茫的他,向私塾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问题:“何为第一等事?”
  塾师说:“惟读书登第耳。”
  阳明的天性和个性使他直言不讳的反驳老师:“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认为:学圣贤就是不以登攀仕途为目的,而以成圣当伟人为目标。
  当然,王阳明的“第一等事”还只是蒙胧的生命意志,是他的良知天然呈现,尔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将这个“我心”变成天下之公器。
  他崇拜明朝的忠臣于谦,学生时代的他,在于谦的祠堂前题下这样一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馀姚人。因晚年爱越城东南二十里之会稽山阳明洞,筑室以居,自号阳明子,学者乃称阳明先生。
  阳明的一生,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十八岁以前,是他憧憬圣学,追求做天下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的萌芽时期,他本著自己对社会,对政治上的热血和执著,以及凭著他那股自傲和自我扩张的理想,他坚持要做对国家及社会人民有所帮助的建树。思想上,这还是他的摸索阶段。
  二、二十八岁举进士以後到四十四岁,期中经过贬谪至龙场,这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阳明极端困厄,思想上抑塞沉郁,这则是印证的时期,也是他事业和学说成功的开始。
  三、四十五岁到五十七岁病逝军中,是他建立事功和学术成熟时期,也是他讲学立教的极盛时期。这是第三阶段。
   十二岁时,阳明正式就学塾师;十三岁,母亲郑氏卒,幼年失母,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十五岁便与祖父出游居庸关,那时已有经略四方之志。二十一岁 参加乡试,中了之后赴京师,他遍求朱熹遗书以读之,读著读著,便兴起一个念头:何不实验一下?於是他便真的“格”起竹子来,格了七天,道理没领悟出来,反 而生了一场病。於是他从此转为研究辞章之学。他的思想起了一次变迁。
  二十二岁时参加会试失败,这是他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到了第二次会试依然落榜,这对自信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挫败,但他坦然面对,从此他的个性和向上之促成他伟大的成就和事功。
  二十六岁的他开始学习兵法。他对於政府只得射骑抟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感到可惜,所以他开始留意武事,尽读兵家的秘书。这对於日後他往绥靖南赣,平定宸濠,以及敉平匪乱,有相当深远的影响。阳明二十八岁在京师举进士,观政工部,这是他进入仕宦之途的开始。
  但自从他担任官职开始,他的职务便都是低琐的、小而繁琐的工作。在这样抑郁不得志的状况下,他寄情於山水之中。
   三十五岁时,武宗新登基,大家都对新皇帝新政绩怀抱著新希望,但是刘瑾等宦官乱政,以狗马鹰犬歌舞角觝以娱武宗,武宗便镇日沉迷於酒色,废弃万机,害得 众忠臣被奸臣所害,当然包括王阳明。王阳明因上疏替戴铣求情,又痛陈刘瑾等罪行,这让刘瑾非常生气,於是想办法将阳明贬至贵州龙场,作龙场驿的驿臣。那是 个蛮荒偏远的地方,他凭著自己的意志力在那种蛇虺蚊蚋,充满瘴疠之气的地方生存下来,并且他教育那儿的蛮人,开导他们,教他们架木开棘以居。在这种环境 下,阳明反而悟出了「心即理」之说,後来的致良知也是由此发出。从种种蔽障陷溺中超脱以後,他的心境慢慢转坦。
  三十八岁则在贵阳主讲贵阳书院,从这一年他才开始论知行合一之学。由是贵州学风大盛,至今若到贵州仍随处可见「阳明洞」、「阳明祠」。这三年的谪居,使他超脱了一切障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论都是此时确立的。
  到了四十五岁,也就是正德十一年,王阳明便开始一路升迁,替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第一,他巡抚南赣〈江西〉汀、漳〈今福建之长汀、龙溪〉等地〈四十五到四十七岁〉,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
  第二,他平定了叛藩宸壕之变〈四十八岁〉,使东南半壁免於涂炭。
  第三,他征服思田〈广西〉土酋〈五十六到五十七岁〉、开拓南疆,绥靖了边陲。
  他在这期间仍不停地上疏谏皇帝,以及请求返家,经过多次终於得到世宗的首肯,在阳明五十岁到五十五岁这个六年家居的生活,他在家讲学,这段时间是他思想的成熟期,多方求学问的人也愈来愈多。
  五十六岁又再度奉政府之命到两广以及江西、湖广地区征讨,而这次的征讨,是因为政府在无计可施的状况下又再度想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的王阳明。但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艰巨的担子和任务,它却成功地征服了。
  嘉靖十一月二十九日〈西历一五二八〉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问遗言,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从此长眠。
  王阳明从自己思想的确立过程,深刻地体验到“立志”的重要。
  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关于“立志”的重要,大概没有谁有什么异议。
  然而、立什么样的“志”?如何“立志”?人与人却有极大的差异。
  在我曾经工作的单位中,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的“立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位长的很帅的大学生,在大学时有一个谈了很久的、很漂亮的女朋友,为这位女朋友,他牵肠挂肚、倾其所能,从其所欲。
  然而、毕业后分配工作不久,他的女朋友提出和他分手,理由只有一个:你太穷,我要找一个有钱的。
  女朋友丢下这句话,扬长而去。
  我的这位同事,受到极深的刺激,那天,他喝醉了,醉的人事不省。
  第二天醒来,他找到我要求辞职。
  政府公务员虽然清贫,但很稳定,想进来的人很多,工作得来不易,我劝他别走这条路。
  他果决地说:“我想好了,现在的工资,连女朋友都保不住,我如果挣不到大钱,让她后悔,我这辈子就白活了!”
  我问:“挣钱就是你的志向?”
  他说:“对!从现在起,挣钱就是我的志向,挣钱、挣大钱就是我唯一的生活目标。”
  百般劝阻无功,他果决地辞去了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席卷了父母、亲戚朋友所有的存款,一头扎进了期货交易所,做起了期货生意。
  后来的事,就不很清楚了,有人说,他不仅赔光了自己的钱,赔光了亲戚朋友的钱,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如丧家之犬,到处躲债。这、是一个现代青年可悲的“立志”过程。
  我经常在想,换一个结果,假如他真的在期货上发了横财,他会干什么呢?
  找到甩掉他的女朋友,把几万,几十万的人民币摔在她的脸上?
  或是用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民币,把甩掉他的女朋友从他现在的老公身边勾引回来?
  我不知道,这样、有什么意思?
  立这样的“志”,算什么“立志”?
  王阳明说的不错:“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象我上面曾经的那位同事那样,不圣不贤的志,不立也罢!
  伦理态度是一种准信仰的态度,信与不信关键看怎样起信,起什么样的信。
  王阳明提倡立的志,是圣人之志,贤人之志,志士之志。
  所谓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所谓贤人、道德和才能上不同于常人的普通人谓之贤人。
  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闲;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贞天下之大节。承担纲常之重,"节"是根本。会天德之全,仰赖"气"之正大发用。
  古人们常说的“立大志”,就是这样的志!
  有人说:我的志向是做科学家!
  但是、科学家也有专门研究毁灭人类的原子弹、生化武器的科学家,既是在网络世界里,也有专门制造病毒的黑客!
  有人说:我的志向是做一个企业家!
  但是、企业家也有靠坑蒙拐骗,制假贩假成功的,象三鹿奶粉那样坑害消费者的上市公司!
  有人说:我的志向是做一个政治家!
  但是、政治家也有象蔡京、秦桧、汪精卫这样的奸邪,卖国贼,更有发动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的天皇!
  因此、“立志”不在于立志做什么,而在于做这些是为了什么!
  正像王阳明所说:立成圣之志,就是愚夫妇也可以悟道,若不立圣贤之志,则再饱学亦无济于事。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因为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只要能诚,便是圣人。
  近世儒者的病根在于无必为圣人之志。这又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物,不得清脱。所以必须去掉心中之物,才能摆脱经验世界加给人的异化,实现人性的复归。
  王阳明说的志之所向,就是心意之所向,就是要人们择善弃恶,立志是个由知善走向行善的过程。
  用最土的话说,起码,要立志做个善良的好人。
  可见成圣、成贤、成志士的志不立,人,就像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泊奔逸,何处是个头。
  那么,如何“立志”呢?
  王阳明说:只念念不忘天理,久则自然心中凝聚,好象道家所谓结圣胎,然后可以进入美大神圣之境。
  王阳明断言:人心一刻存乎天理,便是一刻的圣人;终身存乎天理,便是终身的圣人。
  他说:气浮者,其志不确;心粗者,其造不深;外夸者,其中日陋。
  王阳明让我们从“克己”做起,从我心做起,“反身而诚”,明心见性,这样就可以不依赖外界就能改善自己的德性水平,主体高大了,外界就渺小了。
  他说,天下事虽万变,我们的反应不外乎喜怒哀乐这四种心态,练出好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总目的,为政的艺术也在其中。自得,自得,就是在千变万化的境遇中,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自己能找到良好的心态,自己能听从灵魂的指令,保持虚灵不昧的状态。
  有人说,王阳明的立志观,是唯心主义的。
  我承认!但是,这种唯心主义其实是逼出来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为总等待外界改善,那差不多是河清无日、却守株待兔。
  人,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意志,则外在的磨难便成了玉成的磨练。
  追求完美的主管意志,是每一个有志向做个好人的人,都能够做到的。
  通过教育,实践,当每一个人的主观意志都趋向于完美时,这个世界,就自然地近乎完美了。
  对心学来说,全部的问题的关键之处要认识到在人本身存在着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它植根于人的心灵,又是独立的能超越主观个体的、能与宇宙真理相联结的。人的义务和特权就是要以自己的全部机能,不仅以理智,更需要以意志和直觉的努力,能动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水平。
  这就是他的既根本又简易的“致良知”法门。
  “人惟患无志,不患无功。”
  “关键是立志。志立得时,千事万为只是一事。”
  “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纵有累亦易觉,克之而已。”
  “强记之心、欲速之心、夸多斗靡之心,有良知即知其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说完这些话,王阳明浩叹一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
  要想快乐,就得忘我,忘我才能成我。
  总之、王阳明立志的核心出发点就是一个:立志成圣,自我担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