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海南黎族神秘纹身!

 昵称28555492 2016-09-09

作为一个汉族人,发现君第一次看到纹身的黎族老人完全被震撼到了,老人身上未被衣服覆盖的地方全都文有青色的纹身,相信有很多小伙伴对海南黎族女人纹身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今天发现君就带大家解密海南黎族纹身习俗。



当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谪居海南期间,就和黎族人打过交道,所以有“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的诗句。这里的“雕题”,指的就是黎族的文身习俗。


黎族的文身习俗自古有之,要说有多古老就有多古老。记载黎族文身习俗的最早的书籍,可追朔到先秦古籍《山海经》。其文曰: “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文中的“雕题国”,指的是有文身习俗的部落,据考证就位于海南岛,书中所记就是今黎族先民的文身习俗。


黎族人认为文身可以避邪护身,同时又具有审美和身份的内涵,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也有男子文身的,但是并不多见。对于崇尚文身的黎族部落来说,不文身的妇女会被视为男女不分,容貌不美,缺乏教养,违逆宗族。这样她们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很难嫁出去,即使出嫁了也当不了主妇,要受到歧视。未文身的女性死去时,必须在丧礼上用墨按传统文身图式为死者绘身划脸,等同于给死者补办文身,这样处理后才入葬于本家族所属的墓山。只有文身的妇女,死后才能被自己死去的祖先辨识和接纳。



黎族文身反映了图腾崇拜的遗制。各峒有各峒的图式,世代相传,沿袭不变,这样文身的图式自然就成为该族的标识。


黎家女孩长到十二至十六岁,就得接受文身了。母亲或者文师先对受文少女进行一番说教,让她明白文身的意义从而主动配合文师的工作。有时候少女不想受文,家人也会采取强制措施使其就范。


文身图案多种多样,绘于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含义。划于脸部两颊的纹图代表“福魂”,划于上唇的纹图代表“吉利”,划于下唇的纹图代表“多福”,划于手臂上的纹图代表“平安”,划于胸上的纹图,代表“财富、多子多福”,大腿上划纹图等代表“避邪护身”。



文身工具为带一根刺的文针。上山选取带刺的白藤或红藤,在藤的一端留下一根锐利的刺,其它的刺都要剥去,制成文针。除了文针,还要备一根如筷子大小的小木棒,在定纹时用来打击文针。文身染料是取自家种的两种染料草,黎语叫“干香”和“干拜”。先把染料草放在盆中浸泡长达七天,即制成青蓝色的料水。使用时,用小碗盛料水,再加入适量的炭末。


文身的绣法是,文师用灯心草蘸上料水,用小木棒敲打带刺的文针,在皮肤上刺出小孔,以点成线,用点和线组成各种纹图,然后沿着预定的纹图把料水沁入受文者的皮肉内。文师一般是有文身经验的中老年妇女。



夏天气候炎热易流汗,冬天寒冷创口易开裂,春季则农忙,因而最适合文身的季节是秋天。文身是一件大事,要选择吉日良辰。


文身通常不在家屋或者村中公开场所进行,而是选择在“布隆闺①”或者山上草寮里进行。文身前,要举行文身仪式,杀鸡摆酒,向祖先告明文身者的名字,以便文身者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后能与祖宗相认。文师折下一根树枝,象征性地把场地轻拂一遍,然后把树叶挂在房门外面,提醒外人不要进入。文身完毕后,要煮龙眼树叶水洗身。主人家大摆酒席庆贺,并酬谢文师。



文身是一种皮开血流的苦事,且可能会引发皮肤溃烂等问题,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明令禁止。尽管如此,黎族妇女文身的传统一直传承未断。

如今,仍然有少数黎族老人身上保留着文身的印痕,但大多是了年岁的黎族老阿婆,出入不便在公共场合还能看到纹身老人的地方当属海南槟榔谷旅游区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拜访一下她们。



解①:布隆闺是黎家人用来递爱情的专用场所,布隆闺的由来,均与黎家人一向提倡年轻男女社交,恋爱自由和黎族青年崇尚生活独立的习俗有关,一般来说,小孩长到十七、八岁,父母就要在村外较幽静的地方为其即将步入在年的子女分别则搭一隆阁,供其居住、社交、择偶用。


注:部分内容参考海南在线走读海南(文/圈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