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和睦好关系, 少管闲事免生气;
朋友`邻里讲客气, 往来闲谈莫非议;
勤俭持家戒阔气, 多读诗书知明理;
心胸开阔宁神气, 知足常乐欢喜喜.

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重要,因人的情绪是有物质基础的,是以人体气血、精气为基础。 情绪和人的修养、环境、人生观等等都有关系。古代荀子所讲:“治气养生”,就是要学会治理自己的气,提高自己的修养。古人的健康观点实际就是一个“精气神”,健康的身体这三方面都要充足,即神旺、气充、精足。“神”不好驾驭,但是“气”是可以驾驭的,练气功、练太极拳是锻炼驾驭人体的气功夫。情绪是直接驾驭人体脏腑的“气”,来控制你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精”可以化生和营养“气”。当别人激惹你了还能释怀,还能保持自己的气机平和,对于特别高兴的事,你还特别有涵养,古人叫:荣辱不惊。这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修养的核心是把自己脏腑的能量敛藏起来,不随意的消耗,这是过程是自身人格的一种升华。

《黄帝内经》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人都有喜怒悲恐惊,情绪的产生是五脏运动变化的结果,而且人的五脏与人体的情绪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若情志变化剧烈,阴阳平衡失调,则影响人的气血正常运行。

喜为心志,心主血脉、主神志。过喜则会伤心,常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出、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神志错乱、喜笑不休、悲伤欲哭、多疑善虑、惊恐不安等症状,可导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发生,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即中医里的“喜中”。
怒为肝志,肝主疏泄、藏血生血。大怒伤肝,表现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积、肝血瘀阻、肝阳上亢等病证,出现胸胁胀痛、烦躁不安、头昏目眩、面红目赤,有的则会出现闷闷不乐、喜太息、嗳气、呃逆等症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下降,胃肠痉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血中红细胞数量增管疾病。对已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可使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悲为肺志,肺主气、主行水、主治节、主宣肃。过度悲伤会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症状,或出现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皮肤病。同时肺为娇脏,清虚娇嫩易受邪侵,《理虚元鉴》记载:“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恐为肾志,肾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主一身阴阳。肾功能受损,则气化失职,开阖失度,或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病理变化。因此,人在受到剧烈惊吓之时,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甚至导致死亡。
思为脾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主升清。过思易伤脾,若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阳气虚衰、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出现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或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所以,身与心都保持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