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用生命告诉你,如何把小脾气变成可爱性感去学点哲学吧,这样你那些古怪的小性格都会被视为“小可爱”。 本文系网易News沸点工作室《杂家Misc》栏目(公众号:zajia163)出品,每周更新四期。 讲真,图片里这句话可能是大多数哲学家的内心独白。 但其实,对“普通人”面露碧池脸的哲学家可能私底下根本就有各式各样的“小性格”。 苏格拉底用连环炮式的问题做知识的“接生婆”的故事可能你早已听过,但他时常语出惊人堪比现代段子手的桥段却并没有很多人知道。 “情话圣手”苏格拉底、阳光宅男康德、有“被害妄想症”的叔本华以及被二十一岁小姑娘无情拒绝的哲学男神(经病)尼采都在用生命告诉你:去学点哲学吧,这样你那些古怪的小性格都会被视为“小可爱”。 >>>>段子手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光问题多、脑洞清奇,还用自己的人生去挑战人们的思维跳跃程度。 作为一个靠头脑出名的人,他还曾经出现在波提狄亚战争的战场上。但在你几乎要相信他就是那个踩着七彩祥云来的英勇战士时,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段子手。 有人问他:“是否应该结婚?”悍妇在侧的他说:“无论选择哪一个,你都会后悔。” 除此之外,苏格拉底说起情话来也是苏得不要不要的(好吧,不是对他妻子)。埃斯基涅对他说:“我是穷人,没什么别的东西送给你,除了我自己。”他回答说:“难道你不知道你送给我的是所有礼物中最好的吗?”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 有人对苏格拉底直言不讳:“雅典判了你死刑。”他却显得云淡风轻:“所有人都被判了刑,只不过你们的法官是自然。” 在他的妻子为他打抱不平,说:“你受到的罪行是不公正的”时,他反而看得挺开:“什么,难道你希望我受到的罪行是公正的吗?” 好吧,末了还用生命和妻子抬杠的,也就他了吧。 >>>>“阳光宅男”康德 如果你生活在18世纪的德国柯尼斯堡,而家里的时钟恰巧罢工了,那么建议你到康德的家门口蹲点——每天到了下午三点半,这位宅男准时出门散步,比钟楼报时还准确。 出身贫寒的康德一辈子宅在老家柯尼斯堡。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因此他终日沉浸于浓郁的宗教氛围内,生活也保持着清教徒般的规矩与戒律。起床、喝咖啡、写作、讲课、用餐,就连散步都有固定的时间,风雨无阻。 只有一次,那是1762年卢梭出版了《爱弥儿》,作为超级粉丝的康德对这本小书爱不释手,沉浸其中,以至于忘了去散步。当教堂钟声响起,康德仍未露面,小镇居民甚至一度陷入恐慌。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位敏感寡言、身高不过157cm的宅男大脑里,孕育了近代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其三大批判的光辉也就此照耀了整片哲学史。 >>>>“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华
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一名通俗小说家,但称她“极品小公举”可能更合适,因为终日活在浪漫的美梦里。不巧的是,叔本华的父亲是个务实精明的商人,两人三观不合,离婚也就在所难免。 这个小公举母亲身上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甚至影响了叔本华的一生。一次大文豪歌德参加一个聚会,按理说文豪万花丛中过,不太会湿鞋,这次却对同样参加聚会的爬梯小公举约翰娜动了情,觥筹交错间随口来了句阿谀奉承:“你的儿子(也就是叔本华)一定会成为名人”。 听到这话,小公举的暴脾气就上来了——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然是天才一枚,而一个家庭里不可能产生两位天才。“一山不容二虎,何况一公一母”?莫名其妙地,在一次争吵之中,叔本华被越发看他不顺眼的母亲逐出了家门。 “一个没有体验过母爱的人,没有理由喜欢这个世界”。 难怪这位出身钟鸣鼎食之家的富二代日后成为了一个尖酸刻薄的悲观主义哲学家。 没有母亲,没有妻儿,没有朋友,叔本华多疑又敏感。他给煤气管上锁,不让理发师用剃刀刮脖子,在床边放着上了膛的手枪,种种行为诡异得让人无解。 嫌邻居老太太过分吵闹,叔本华便将她从凳子上抬起,老太太却不慎失足滚下楼梯,导致瘫痪。比法院判处叔本华赡养老太的余生更悲剧的是,老太太命硬,活生生撑了二十年才辞世…… 此外,叔本华和黑格尔早年往来的故事也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尴尬梗。叔本华刚到柏林大学任教时,黑格尔正混得风生水起。也许是初出茅庐的英雄气概,他故意将任课时间和黑格尔排到一起。 结果叔本华的课堂三三两两,门可罗雀;那边厢黑格尔人山人海,济济一堂。一次,他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学生,竟然满脸通红地报告:“不好意思,我走错教室了,本来要去隔壁的。” 可想而知叔本华当时面子有多挂不住,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卯足了劲骂黑格尔。 >>>> 被萝莉残忍拒绝了断情路的尼采 世纪大媒人弗洛林·馮·梅森伯格看不惯尼采年过而立仍寂寞如雪,先是将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寄给莎乐美,随后又附上一封长信讲述哲人悲苦的身世。 那么,这位莎乐美是谁?年仅二十便对宗教、哲学、美学颇有研究的这位才女,和彼时欧洲社交场合上的“妖艳贱货”完全相反,俨然一股清流。 于是,在朋友的撮合下,才子与佳人圣彼得大教堂相遇了。 莎乐美钦佩于尼采充满智慧的头脑,尼采则是全身心陷入爱河。几次你来我往以后,尼采鼓起勇气去求婚,结果被拒绝了。莎乐美虽然只二十出头,心智却相当成熟独立。更何况作为欧洲文化史上数一数二的名媛,追求者除了尼采,还有诗人里尔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一票大咖。
尼采妹妹伊丽莎白的添油加醋,莎乐美备胎保尔·李的横生枝节,都在一步步摧毁这段关系。最后,尘归尘,土归土,尼采结束了他第四段也是最后一段爱情,就此看破红尘。好在情路不通文路通,惊世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此诞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虽然事实上这些哲学家确实有许多奇奇怪怪常人无法理解的行径,然而仔细想想,他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去追寻幸福的答案与人生的意义,以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构筑人类智慧的高楼大厦,穿越千百年的理想使人类的思想登峰造极——在这番高大上的语境之下再看那些略显吊诡的一举一动,似乎也显得可爱了不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