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蜀的保卫者:公孙述(上)

 芭蕉英雄 2016-09-09


一、成家兴衰

公元23年,华夏新朝被黄淮流民所灭,信仰周政儒家理想的王莽凭禅让而得位,竟为屠夫所弑,为天下笑,时人却不知此暴民之行可成乃是秦政暴虐掠夺,顺民散沙化之后果,后世一再演义,后人仅为玩辞而已,不知自省,不晓秦政之恶,呜呼!华夏自秦政以后,王莽得位之正为后来所未有,然王莽欲行周政之理想却用秦政之暴行法,所行之政多为地方豪族所抵制,而民众亦少有所得,甚至是有损,政令不得不一改再改,终成骑虎难下之势,黄淮灾起,流民即自山东叩门矣。时为华夏板荡,中原残破,流民乱窜,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为华夏大洪水之典型特征。在四方豪杰纷立之时,能独立建国,保一地之安,功莫大焉,当为后人所记,故当重者乃一国的保卫者,能保诸夏之全者乃为贵,在蜀即为公孙述,自秦政以来,大蜀复国第一人。

公孙述,秦地扶风茂陵人,紧邻汉帝国中心长安,汉哀帝时因其父公孙仁为侍御史,被报任为太子舍人,不久后升为郎,类似于皇帝的秘书,为皇帝提供参考咨询,说明公孙述也是对经史精通之人,并非一般的二代纨绔子弟,这也让公孙述 对秦政中枢的运行方式有了近距离接触,并有机会了解到皇家的礼仪制度,在后来京畿残破,能懂且行者就只有公孙述了。后其父任河南都尉,公孙述也出任陇地清水县长,公孙仁担心他不会地方政务,就派一部下跟随他,不久后这位部下就回来向公孙仁报告,说公孙述“非待教者也”,并不需要他人教,可见公孙述精于吏治,在这方面很有天赋,这和他的家学应当很有关系。在陇地几年间,他治下的清水县政事修明,奸盗不生,当地人以为他是神明,虽然史籍没有明载,结合汉代流行谶纬之学和他后来的事情看,出身于吏治世家的公孙述,并非简单的学习过儒家经典的官吏,更像通晓政治运行,驾驭众人的一方土豪,他运用自己对人的理解,大概是通过一些谶纬之学,利用人们对天命的敬畏进行控制,这也是他后来开始保一方之霸业时的常用手段。

王莽天凤年间,公孙述因能力出众,任导江卒正(蜀郡太守),亦享有能吏之名。到后来王莽覆灭,更始即位,公孙述认为应该找一个靠山,就请来了流民中的一支,宗成的军队,以为这样可以在新朝得到合法性,同时得到保护,但是宗成的流民军队在成都大肆抢掠,和在京畿的绿林毫无二致,公孙述幡然悔悟,还是只有自己来才行,所以首先就找来县中的豪杰商量保郡自守之意,取得地方实力派的认同之后,谎称有使者从东方来,授公孙述辅汉将军、益州牧,然后就挑选精兵一千人就击败宗成,宗成部将杀死宗成投降,足见组织能力极差的散沙化之流民军队之弱,公孙述进而占据成都,开始蜀国复国之路。第二年,公孙述更是在绵竹击败更始帝的军队,功曹李熊言四海汹涌,为镇抚百姓,当改名号,故公孙述自立为蜀王,都成都。自公孙述称蜀王至被北方豪族南阳系刘秀的军队进攻的十二年间,洪水在华夏肆略,各方军阀派系年年征战,哀鸿遍野,能得全境保全者唯有大蜀而已。

当时,蜀地肥饶,兵力精强,远方士庶多往归之, 邛、笮等蜀地周围的部族皆来上贡。 公元25年,也就是更始帝覆灭之年,李熊再次建议公孙述:“今山东饥谨,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械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今湖北长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公孙述受当时的儒家天命观影响,还不好意思,说:“帝王有命,吾何足以当之?”李熊再说:“天命无常,百姓与能。能者当之,王何疑焉!”当年四月,在和地方豪族的合作之后,公孙述称帝,号成家,意为起于成都,可见他是很明白自己所代表的利益,年号为龙兴,不久蜀地全为其所有,此效效南越武帝赵佗故事,蜀国在经三百年秦政蹂躏之后,第一次在本地复国。北地之惨与蜀地之丰饶也在李熊之言中,而就在北地因秦政周期性洪水肆略之时,却有人又想建立秦政,就在蜀帝称帝当年刘秀也称帝于河北,年号建武,可见其对秦政之着迷,只有武力可再建秦政。

天下形势,也只有蜀帝和刘秀能有问鼎天下之实力,而且蜀帝的成功可能性还很大,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可能会继刘季之后逐鹿中原,但是,蜀帝没有成为刘季第二。根据前面李熊的话,蜀地富庶为华夏之先,自立为国,强盛亦当为华夏之先,我们大概能看出这很像诸葛亮的隆中对,又像刘季称汉王时候的策略,但是,蜀 帝 和刘季、刘备诸葛亮都不一样,刘季和刘备都是以流民起家,二人汲取蜀地资源供其逐鹿中原,是对蜀地自秦之后的在次压榨,对蜀地人民的残害,诸葛亮治蜀时,更是用严苛刑法,加倍压榨疲惫的蜀地人民,以供其六出祁山,满足其不可能的野心。大蜀在华夏板荡之际往往成为大一统野心家的奶牛式供养之地,如同吴越在华夏承平之际,人民被压迫至甚,这都是反复出现过的教训,需有一法避免这种情况。蜀帝在蜀,不像前面的汲取者,主要是保境安民,以保全蜀地为重任,虽不时出汉中和扞 关,主要策略也是以攻为守,但终究是小型进攻,没有大规模的劳民伤财。同时还接收了不少被刘秀击败的北方土豪,包括和刘秀在对战中失败的延岑和田戎,和还有后来的王元等,成家成了土豪的庇护之福地。蜀帝善于利用人心之战,开始用其谶纬之学, 引用《录运法》:“废昌帝,立公孙。” 又引《援神契》:“西太守,乙卯金。”西方的太守会压制刘氏,根据五德之运,黄承赤而白继黄,金据西方为白德,而代王氏,得到正序。所以他开始在巴地建白帝城,又将其得天命谶纬学说传到正在兵燹纷乱的中原,人心扰乱。在长安官学学习过的刘秀也是对谶纬之学有研究的人,他的起家时是靠谶纬之言才下决心的,这让他很担心。刘秀给公孙述写信说,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这很好笑,刘秀就不是力争的?老子的话:天下神器不可取,为者失之,执者败之。秦政的周期性让所有人都陷入危乱的可能,汉末人口是秦政以来最少的时候,刘氏子弟瓜分豆剖,所谓报应不爽乎?


公孙述称帝后自称“白帝”,位于瞿塘峡口的白帝城便得名于此

龙兴七年(公元31年),陇地隗嚣向蜀帝称臣,此时北方各地豪杰已经基本被南阳系刘秀消灭,正要磨刀霍霍向隗嚣而来,隗嚣能指望的就只要蜀帝了,而如果隗嚣被灭,下一个目标就是成家了,暴秦之政似乎会再次来到了,警觉的蜀地人士就开始劝蜀帝要注意兵事了,部下荆邯对他说:“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昔秦失其守,豪桀并起,汉祖无前人之迹,立锥之地,起于行阵之中,躬自奋击,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创愈复战。何则?前死而成功,逾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自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发间使,招携贰,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而另外有人反对, 博士吴柱说时机未到,举了周武王坐待天命的例子,荆邯 刘秀以前什么都没有,现在凭着乌合之众都要得天下了,还待什么天命?公孙述同意荆邯的观点,决定将北军屯士和山东客籍士兵的力量和拢,但是蜀人和他弟弟都不同意倾全国之力决定成败于一举,蜀帝犹豫起来,终于作罢。这个计划并非没有成功的机会,这其实就是摒弃了李熊建言的前半部分,完成到后半部分的转变,要主动防御,不再小打小闹,而是为了蜀地之存在,必须大规模出兵,和刘秀两分天下,这确实让蜀帝陷入困境,为保诸夏之一地,必须要施行秦政之法,攻城略地,占领诸夏其他地方,这是困难的抉择,蜀帝不是一个合格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这时他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一个秦政之下的吏治官僚的游移不定使他失去了机会,以为一静不如一动,机会窗口旨在瞬时之间,龙兴九年(公元33年),隗嚣败亡,刘秀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兵锋直指蜀地,成家危在旦夕。

自古欲入蜀,就两条道路,陆路和水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是关中西行,取道天水,从而绕过秦岭,南行涉白水,直逼武都,此路要绕个大圈子,但是便捷。另一条就是栈道,或从褒斜谷,或从子午谷,直插秦岭,进入汉中,虽是快捷,但是崎岖。从水路就直接沿长江溯江而上,进入巴地,再进成都平原。龙兴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派来歙从天水一路进攻蜀地,派岑彭从水路进攻,对蜀地成两面夹攻之势。蜀帝将重点放在来歙方面,来歙很快占领河池,准备向白水关挺进,然后,出现了华夏历史上极少出现的一幕,蜀帝派刺客将来歙刺杀,然后逃走,居然能够在地方军营将其主将刺杀成功,这极可能是蜀帝长期为防备南阳系培养的暗杀组织,这样的斩首行动在世界历史上来说也是少见的,看来蜀帝早就把握了当代世界美国的反恐精髓,直接斩首!这时陇地又发生了叛乱,所以北路侵略军就此打住。但是,以为防备比较好的水路却出了大问题,岑彭火烧荆门浮桥,大蜀水师湮灭,岑彭进而占领江关(今奉节),蜀地门户洞开,这时出现了可笑的一幕,岑彭要求军队不可掳掠,当地百姓就来犒劳,岑彭对他们说汉帝不忍看见蜀地百姓被公孙述奴役,所以劳师远征来解救百姓。此事可以看出百姓的善变,德性何在?又可以看出秦政集团常用的离间诡计,蜀地百姓在蜀地没有遭受大洪水,生活不比在前汉生活得差,但是岑彭这一说,仿佛还有更好的生活带来,其实这不过是谎言,更糟的生活还在后面呢!一时保证岂可一直保证,这仿佛就是为了一碗红豆汤丧失了长子权!这样的故事还会反复在后来上演,尤其是在近现代的所谓中国!很快,岑彭发扬了德军的闪电战攻击方式行军,绕过江州(进重庆),再攻平曲(合川),再回水路,溯江而上,占领武阳(今彭山),后攻广都(今双流),这确实让人措手不及,蜀帝就再使出同样的方法,斩首行动,再次取得成功!刘秀的云台二十八人就被蜀帝搞掉两人!

可惜,两员大将之死,只是延缓了刘秀的野心实现的时间,龙兴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又派吴汉再来进攻,直逼成都。这儿有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在岑彭之死到吴汉来的这段时间,蜀帝有差不多有一年时间收复失地,并且蜀军主力还丝毫未损,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任由汉军驻守于成都之外,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推测就是记史者的曲笔。蜀军十万,吴汉三万来攻,蜀帝用奇兵,一度将吴汉置之死地,几乎淹死于成都之外,但是蜀帝没有按捺住心中对吴汉后来的挑衅不爽,发挥本地军队对劳师远征的流民军队优势,亲自上阵,结果被流民刺中胸部,当晚即去世,让严岑继续战斗,但是第二天他就投降了,或许是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这样,蜀地再次沦为秦政的暴虐统治之下,呜呼哀哉!秦政的奴隶吴汉对蜀帝和其将领的进行灭族,这是报复其差点死在成都之外,也是残暴的秦政的向来处理方式,虽然后来刘秀装逼地责备了吴汉。并且吴汉还允许汉兵在成都烧杀抢掠,公孙述为蜀地人民保证的安全与富足被毁于一旦,秦政再次侵入蜀地,像癌细胞一样掠夺蜀地。吴汉,这个蜀地永远的仇人,在后来不久,蜀地官僚终于发现大一统秦政的残暴,怀念蜀帝,发动了反抗,起义复兴蜀国,结果又是吴汉这个奸人镇压了这次起义。


明良殿,建于明嘉靖11年(公元1532年)。在各地战乱频繁的局势下,公孙述力保巴蜀太平,蜀地人士在白帝城兴建“白帝庙”塑像供祀公孙述。明代,公孙述的塑像被毁弃,代之以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贴金塑像。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

蜀帝用生命保卫大蜀,是大蜀武德的榜样,当为万世所铭记!蜀帝创造了一个纪录,即后来的蜀地独立政权之主没有一个是为保卫大蜀亲自上阵,也没有一个因战而死,这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纪念他的一个理由。世人皆知白帝托孤,不知白帝乃是指蜀帝,这也是后巴蜀纪念蜀帝的一种方式吧!

(未完待续)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巴山蜀语”公众号:


欢迎投稿,来稿请寄:bashanshuyu@outlook.com

1.体裁不限:随笔、评论、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读书笔记、专题论文、历史图片以及摄影作品。

2.内容:以巴蜀为主体,或与巴蜀相关的历史、地理、人物、语言、文学、宗教、风景、美食、服饰等方方面面。

3.以及符合地方本位主义,显人热爱家乡的一切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