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与爻辞的意义 ——爻辞的时位分析方法和生活的联系 易经是我们古代先贤们留下的哲学经典。它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系统。它的主要内容:阴阳,八卦,64合卦,384爻,由抽象到形象,由概况到具体的描述了我们生存的世界。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世界的万事万物都遵循它描述的对立统一规律。8卦是够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就好像是建筑房屋的砖瓦,具备不同的特性,以8种不同的元素可以构筑出丰富多彩的世界。64合卦是由8卦复合组成,描述了现实生活中64个特定的事件。然而人的地位有高低不同,事情的发展有缓急之分,故不能一概而论。在相同的人生境遇中,因为当事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及不同的应对方法,当有不同的的结局。故先贤以64卦各分6爻,而建384爻辞。并占断吉凶,是为天下苍生皆受福,无论高低贵贱具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做参考。 象,以明义,引申出的生活意义。爻以定吉凶 ,可能出现的危险及机遇。每一爻辞必围绕象、爻,以时位为基础,并结合生活做出解释。 初:低位。性格:有上进的欲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亲近群众,缺点:能力较弱,以人事象征基础的群众 。 二;中位。已经取的一定的成就,但还没有实现远大的目标,优点,位置安全,态度平和;缺点:容易耽搁于安乐,以人事象征基层的领导。 三,显位。因在下位中,位置较高,树大招风,又还没有被上位接受,位置比较危险,但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行动欲望较强;缺点:容易偏激。以人事象征基层的显要人物。 四,权位。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离最终目标一步之遥,位置较为安全,进可攻 退可守,因与下位一爻对应,应该团结群众,以为群众谋福利为己任,以人事象征中央集权中的朝臣。 五.君位。目标的实现,任务转为 “守成”,以人事象征中央集权中的君主,在64卦里面可演示为君主在位时的德行和处事方法,在没有阶级之分时,表示该卦象的最佳德行或卦象的精髓。 上,过位。这个位置比较特别,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比君王更高的位置了,所以它可以比拟为君王失去权力后的境况;也表示一些贤人野士清高的情怀;在事情上表示走上极端;或是站在事情之外来反观事情发展的利弊。 这样一个卦的6个爻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放在对应的爻位上。每个爻位的特性是固定的,是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联系在一起的,是指外在的条件变化。总会不同的人站在相同的位置来接受相同的考验。我们可以用一个学校来做比喻(我这里适当的简化), 学生为低位,老师为中位,校长为君位,家长为过位。这种位置是恒久不变的,总会有人出现在这些位置上。当遇到一件事情,如学校出了一个坏的透顶的学生,因他们在一个系统里面,他们均会受到影响。 而他们的位置不同,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要怎么做才能趋吉避凶?学生可能会刻意回避他,老师则会对他严加管教,校长可能制定招生标准以减少增加坏学生的可能,家长则会考虑将自己的子女转校。这件事情用易经的体系来描述就是这样: 坏学生(卦), 象:戒之无咎,利贞。 低位(低位还分:初九和初六,我们下面再讲):避之无咎, 中位:严管之,小吝, 君位:戒之无咎,利贞 过位:迁往它处,吉。 这些就是易经的64卦、384爻的系统。6个爻位的特性是不变的,就好像学校总有人分别在学生和老师的位置上,在相同的位置,处理相同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处理的结果也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就是易经的意义所在。在事情发展的开端,结合各种客观的条件就能预测事情的结局。结合的条件越多,结果就越确定。这和辩证逻辑学的充足理由规律也是不谋而和的(也有可能是马克思盗用了易经的思想,哈哈)。64卦是爻位系统遇到的64个问题,如学校遇到坏学生就是问题之一,384爻辞就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学校”内无论老师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可以查阅并参照解决。 我们学习易经总不能丢开“阴阳”。爻位中1.3.5.是阳,2.4.6.是阴。它们的位置相对不变,性质相对不变。但是,我们常说阴还有分:阴中阴,阴中阳;阳还有分:阳中阳,阳中阴。我们还是在学校的模型中来讨论。学生为低位,老师为中位,校长为君位,家长为过位。以学生为例:低位(初位为阳),有上进的欲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亲近群众,缺点:能力较弱。这些是它做为阳爻在低位表现的共性。但是,学生的性格不会都是一样的。又主要分成:“阴、阳”,两个大的类型。阳为主动、积极等特征,阴为退避、坚韧等特征。这种分别在老师、校长和家长也是适用的。我们再把这种变化放入处理坏学生的模型中来。 坏学生(卦), 象:戒之无咎,利贞。 初六:避之无咎, (初九:与其争,凶) 九二:严管之,小吝, (六二:任之,终凶) 六五:戒之无咎,利贞 (九五:驱逐出校,小吝) 上九:迁往它处,吉。 (上六:即处之,有悔) 爻辞中的,九指阳,六指阴,是指在1-6爻的不同位置所表现出来的偏于阳的德行和偏于阴的德行。是指不同的人们在相同的位置和时期遇到相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状态和做法,是主观和可以变化的。所表现出来的德行因卦象的需要而变,其产生的结果也因卦象的需要而变。 在爻辞的研究中,人们很注重两个字“中,正”, “中”指的是:2和5的位置,它们分处上下卦的中位,也是上层和下层的领导位置,所以他们相对来说占一定的优势地位,所占断的爻辞也以吉祥为主。“正”就存在很大的分歧了,前辈的译者常偏于爻位和该爻位表现的性质,如:“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为正。“初六,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六”为不正,并以此来断定爻辞的吉凶。我侧认为不可,如“大有”卦,六五,不正,一阴统五阳,爻辞断为大吉;“颐”卦,六二,中正,占断为凶。我认为:任何位置都需要具备“阴”和“阳”两种不同的品德,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在不同的位置表现出的品性,需要结合所遇到的具体事件而决定。“正”——以最佳的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或趋吉避凶、或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