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与教育

 MSAAA 2016-09-10


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帮她考察一个风水,是一个荒废的校址。她想买下来继续办学。考察完以后,竟然发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风水。我们先看个图片。


据说已经荒废了两年多了,墙上的礼义仁智信五个大字依然金光灿烂,可见这个学校当年一定凝聚了大量的文气,成绩斐然。

回来以后我还网上查询了一下,确实这个学校当年轰动了全国。下面是网上摘录:

2011年11月10日的《中国教育报》对岔河中学进行长篇报道后,北京、重庆、河南等地的学校纷纷打来电话,预约到岔河中学进行参观学习。

据悉,岔河中学虽然地处偏僻,是一所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中学,近几年来参观学习的人却络绎不绝,而且这些取经者的办学条件大都好过岔河中学。在没有任何"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张斌利校长却硬是趟出了一条特色的办学之路,被业界人士称为"岔河中学现象":一所学校若是没有班主任,绝对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可岔河中学的确没有;课下,楼道里静悄悄,只有脚步声,看上去不可思议,但这种现象在岔河中学确实存在;大课间的操场上,几百人没有队伍的随意跑步,只听脚步声而不闻人言,混而不乱,看上去不可能,可这在岔河中学却真实地存在;自习课堂上,你只会听到两种声音--翻书声和写字声,诚信考场没有教师却成绩真实;虽为农村中学,但教师、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以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班级博客的形式,和天南地北的同行们互通经验、相得益彰。

这一现象引起了《中国教育报》的关注,派出记者苏令前来采访。很快,一篇以《没有"天时地利"照样能办好学校》为题的报道,在《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面刊出。该报道分设"岔河中学现象"、"《论语》走进校园"、"教育必做于细"、"在积极教育中寻求教育幸福"四个小标题,对该校的细节教育、《论语》进校园、寻求教育幸福进行了深入报道。


但是我里外转了一圈,发现并没找到风水上的优点。

一:去水口在坤,三合水法的木局,门外路墓方高,长生低,败水过堂。

二:南方河流墓库方来,帝旺方去。败水。

三:院内乾坎缺失财气不聚。

四:艮凸坤瘦生命力不旺盛。

分析完以后我很疑惑,难道真的是传统国学的力量能够完全抗衡不良风水吗?直到我找出了这个学校的卫星图才真正揭开了奥秘。


相信很多朋友都能看出这是一个电熨斗的形状。电熨斗的功能就是能把衣服熨的服服帖帖。学校成这个形状就是能够把学生教育的服服帖帖。

电熨斗最重要的还是掌舵人,那个持柄的人最重要了。原来的校长张斌利博学多才,能力出众。并且引用了传统儒家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手持国学大熨斗怎能不把学生教育好?

后来学校迁址,校长更换,以前的“岔河中学现象”,论语之校就都消失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