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记忆:童年的四季美食单(上)

 青青河边草603 2016-09-10

 

 

童年时日子穷困,但生活再难似乎也难不倒母亲,母亲宛如魔法师,总是不辞劳苦、想尽千方百计、变着花样地做些好吃的,让粗茶淡饭也能花样百出,让一家人吃出别样的美滋味、暖滋味、幸福滋味。

从童年的记忆里搜索再搜索,搜索出我童年的四季食单,单单美好,单单难忘。

                      甜丝丝香喷喷的榆钱窝头

吃过榆钱窝头吗?那些甜丝丝、香喷喷的榆钱窝头。

榆钱窝头算得上是春天里的第一道美食。

小时候,在村里村外,到处都可以看见高大、茂盛、粗壮的榆树。榆树,可谓是村人们的心里眼里亲近又亲切的树。至今,榆树依然是我心里最亲切的树木。

春寒料峭里,小河里的冰刚刚融化不久,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可是那一串串绿绿的、嫩嫩的、肥嘟嘟的榆钱儿,早早地就挂在树枝上了,诱惑着人们饥饿的眼睛。

生的榆钱吃起来清甜爽口,大人孩子们都爱吃。如果把一串串的榆钱轻轻捋下来,在水盆里洗干净,和杂面一起和好,捏成一个个精致小巧的窝头,在锅里蒸熟,就是可爱的榆钱窝头了。添加了榆钱的杂面窝头,吃起来当然是格外甜美,格外可口,润润的,爽爽的,杂面的香和榆钱的甜,都在小小的榆钱窝头里,至今想起来,依然让我神往不已。

可惜现在的乡村里,榆树已经很少见到了,充斥在路边地头的,是一棵棵、一排排的速生杨树。偶尔,见到零星的一棵两棵榆树,感觉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大约,也很少有孩子再去爬树登高的捋一串串的榆钱吃了吧,也没有多少人家蒸榆钱窝头吃了吧。

 

                        鲜鲜嫩嫩槐花饼

当一串串的榆钱老了、干了,纷纷扬扬地飘落满地后,差不多就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了,这个时节,一串串白色的洋槐花开始竞相绽放了,槐花的清香就开始飘呀飘,飘呀飘,一直飘到大人和孩子们的心窝窝里。

洋槐花的香味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清爽,清新,清凉,那种甜丝丝的香气,最是撩拨着小孩子的心,把小孩子的心撩拨得痒痒的、柔柔的、软软的。会爬树的哥哥姐姐们就像灵巧的猴儿一样蹭蹭蹭地爬到树上去摘,边摘边吃还边冲着树下面做鬼脸,不会爬树的呢,只好站在树下面仰着脸可怜巴巴地等着,嘴巴里甜甜地叫着哥哥姐姐,等着树上的哥哥姐姐们大饱口福后,施舍似的向树下面抛下一串串的槐花。槐树高大,不会爬树的还可以用自制的简易工具勾槐花,长竹竿上绑上弯弯的铁钩,把高处的槐花结得浓密的小枝子勾下来。

鲜嫩嫩的槐花吃起来当然也是鲜嫩嫩的甜美。那时候空气好,没有污染,可没有现在天天飘着的pm2.5,摘下一朵朵鲜嫩嫩、香甜甜、刚刚绽放的槐花就往小嘴巴里填,那满齿颊的香甜,那满齿颊的清爽,吃得那叫一个过瘾,那叫一个惬意啊!

新鲜的槐花虽然鲜美可口,但也不能太贪吃,吃多了身体会有些许不适,有些过敏体质的孩子吃了还会有过敏反应。生的槐花吃起来有禁忌,但是,如果把槐花蒸熟了吃就好多了。大人们通常会把槐花做成槐花饼、槐花汤。记得母亲经常做的是煎槐花面饼。把摘下来洗干净的鲜槐花放进和面用的瓷盆里,然后倒上半瓢面粉、切碎的葱花,洒上一点盐,再倒上半瓢清水,用筷子在面盆里搅拌均匀后,放进油锅里煎成槐花面饼。煎好的槐花面饼油亮亮的金黄色泽,咬一口,糯软可口,那个鲜美、那个香甜啊,真是馋死人。母亲忙着做槐花饼的时候,经常是我在灶塘前烧火,因此煎好的槐花饼我是第一个尝鲜的,母亲忙得顾不上吃,懂事的我趁便拿一块塞到母亲的嘴里,看着母亲美美地咀嚼着,小小的心里也是幸福满足的。

我的母亲还会做槐花汤,味道也特别鲜美可口。把洗净后的新鲜槐花放进小面盆里,倒上一点面粉,撒上一点盐,再洒上一点清水,然后用筷子搅拌,搅拌成个头匀称的槐花面疙瘩,铁锅里放上一些棉籽油烧滚,放上切碎的香葱和姜丝,倒进去拌好的槐花面疙瘩,煎一煎,随着锅里滋啦啦地响着,浓浓的香味也冒出来了。如果母亲干的农活不太累,有兴致,还会做上一些面筋。因为做面筋比较麻烦,费时也费力,但面筋花和鸡蛋花一样的美味。每一次做槐花汤,母亲说,她都会比平时多往锅里加两瓢水,因为槐花汤太好喝了,就连我这喝汤只喝一碗的也会破例喝上两碗。

后来,聪明的母亲还把干了的槐花也仔细地收起来,一直存放到冬天。北风呼啸、大雪飘飘的冬日,母亲把干槐花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一朵朵的槐花仿佛开始了新生,舒展身姿,散发出淡淡馨香,仿若回到槐花盛开的五月,感受到五月暖风的吹拂。母亲把“重生”的槐花冲洗干净,做槐花疙瘩汤喝,大冬天里喝着飘着槐花香的热热的疙瘩汤,喝得鼻尖上滚动着细小的汗珠,一家人的心里也是美美的,暖暖的,感觉,春天很快就要来了呢!

鸡蛋蒜泥

桃花开杏花败,楝子花开拔蒜薹。

蒜薹拔过了之后不久,沾着新鲜泥巴的新蒜就开始上市了。新蒜上市,少不了的美食就是鸡蛋蒜泥。

新蒜也特别好剥皮,三下两下就能剥好一瓣白白胖胖的蒜。包裹着新蒜的最里面的一层蒜皮,也是可以吃的,吃起来脆生生,辣丝丝,甜丝丝。剥上七八粒白白胖胖的蒜瓣,放进蒜臼子里捣成蒜泥。蒜臼子大都是石制的,捣蒜的槌一般是木头制的。捣蒜泥这活儿也很有趣儿,人蹲在地上,把一瓣瓣滑溜溜的蒜瓣儿放进去,一只小手捂住蒜臼子的口儿,另一只小手握着木槌用力捣,经常是,一槌下去,蒜瓣儿从手指缝里跳出来了,或者是蒜汁儿迸溅到脸上、眼睛里,弄得眼睛辣辣的直掉泪珠珠儿。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有些傻,怎么就不知道把蒜瓣儿在案板上拍扁了再放进去捣碎呢?

捣好的蒜泥撒上一点细盐,浇上一些酱油和醋,再淋上几滴香香的芝麻油,就是酸辣、香浓的下饭菜啦。当然,母亲还会提前煮到锅里一两个鸡蛋,剥掉蛋壳,掰成小块,放进捣好的蒜泥里,再用捣蒜的木槌轻轻地捣上几下,金黄色的蛋黄就充分地融入到蒜泥里了,洁白的蛋清依然一小块一小块的诱人地白着。一人挖一小勺子夹到馒头里,美美地吃起来。

不用说,加了鸡蛋的蒜泥那就更好吃啦,蒜泥的辣味被冲减了许多,吃起来就不那么辣嘴了,小孩子最喜欢了。

香喷喷的炒面

在白面、白糖、红糖都比较稀缺的情况下,炒面也算得上是美食了。

每年的新麦下来,再节俭的人家也会磨上一些白面,放进面缸里。新麦磨出的新面,或者是烙几张香香的白面饼,或者是蒸一锅胖娃娃一样可爱的白面馍馍,因为全家人平时都是吃杂面窝头,当吃到香软洁白的白面馍馍或者白面饼的时候,那简直就是过年的感觉啊!

而炒面,是最省事也最节约的吃法。

炒面的做法很简单,铁锅烧热,把白面倒进去,灶里烧微火,不停地翻炒,直到把白面炒得散发出金黄的色泽,这时,浓浓的香味也散发开来,特别诱人。这种炒面算是干炒。还有一种办法是往锅里放上一勺花生油,油烧滚了再倒进去面翻炒。这种炒面叫油面,好吃但是放得时间长了会产生一种怪味。

炒一锅面可以吃上十天半月呢。炒好的面放进一个小面瓮里,平时吃时,用大勺子挖上两勺子,倒进干净的面盆里,再倒进烧开的水,用筷子快速地搅拌,必须搅拌均匀,成浓稠的糊状,开水不能放得太多,如果搅拌好的炒面里再放上红糖或者白糖,那就更好了,又甜又香,烫烫的吃,真舒服。

五六月的温暖黄昏里,燕子已归巢,在房梁上的小巢里欢喜地啁啾着,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小木桌前,你一筷我一筷地抹着炒面吃,边吃边说笑聊天,头顶上是枝叶茂密的老椿树,老椿树绿绿的枝叶上面,是蔚蓝的天空,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仍然很温馨,也很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