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理学家?数学家?这都不是牛顿的主业,他的真实身份竟然是......

 楼底堂主 2016-09-11


18世纪初的英国,在货币领域,刚开始银币是最为基础的货币,但后来由于某人的不懈努力,银币沦落成了“非主流”货币,黄金则借他之手登堂入室,成为了后来世界货币中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这个某人叫艾萨克.牛顿,是的,跟你想到的那个被苹果砸到头的牛顿是同一个人。


牛顿究竟有多牛自不必多说,现在很多小朋友都能从密密麻麻的伟大科学家画像中辨认出那个头戴金灿灿假发、目光坚毅、冷峻严肃的牛顿。


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还是一个炼金师和神学家,死后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真可谓“跨界奇才”,虽说“隔行如隔山”,但牛顿的人生就像是吃到了金色小星星的超级玛丽,所有的障碍都可以无视,在每个行业中都能让自己发光,而且亮得耀眼。


对于物理和数学来说,牛顿是奠基人,对于神学和炼金术来说,牛顿是“最后一位炼金术师”,但对于牛顿来说,其实这还不算完,都不能概括他的全部。

可能你还不知道,牛顿的本职工作是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他整个的后半生都在从事这项工作,前后长达30年。


文︱李逸博、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铸币应该像科学一样精确



 

牛顿能够“弃学从政”源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教授期间不愉快的经历,那时他已名扬天下,作为学术大牛有自己庞大的“粉丝”群,追随者甚多。然而仰慕归仰慕,真正能够听懂他讲课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他在课堂上一番滔滔不绝的演讲换来的总是一声声此起彼伏的鼾声。


天才总是孤独的,这也就算了,可牛顿虽担任首席教授多年,发表学术成果无数,工资却极低,仅能糊口。


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严重打击的牛顿使得一些仰慕者愤愤不平,很多人积极加入到了行动中来,为牛顿推荐合适的工作,帮助偶像跳槽。


这其中就有一位牛顿以前的学生查尔斯·蒙塔古,家世显赫,当时出任英国的财政大臣,鼎力推荐牛顿老师出任英国皇家铸币长的监管人,牛顿当然没有拒绝这份好意。


就这样,牛顿由一个科学家一转身变成了大英帝国的中层干部,铸币厂的监管,职责是代表英国女王监督铸币活动,说是这么说,可是那时候各家银行自己发行银行券,自行铸币,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关铸币大臣何事,而且英国的铸币税在30多年前就取消了,铸币大臣实在是无事可做。


蒙塔古写给牛顿的一封热情洋溢信其实也明说了这个职位是个象征性的闲职,闲到都可以拿来当做一份兼职。


“我思来想去,这个职位实在是太适合您不过了,不仅属于铸币局最高长官,每年还有500至600英镑的丰厚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职位实在没有太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您可以随心所欲的打发闲暇时间,甚至保留您在学校的教职。”


让牛顿担任铸币大臣的初衷也只是为了给这个蜗居在残破公寓中的偶像提供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改善一下生活,摆脱一地鸡毛的无奈。要知道,当时修筑大名鼎鼎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也不过才花了500英镑多一点。


然而,牛顿并没有安心坐享这份俸禄。他一本正经地跨界到金融圈。


每天凌晨4点牛顿就跟皇家铸币厂的工人一起早早的来到位于泰晤士河边的伦敦塔上班。铸币大臣不是无事可做吗?那牛顿就亲临现场,站在旁边观看工人铸币,他还随手记录下每次铸币所产生的各种费用。


那些铸币的工人可能会以为这个什么都不懂的政府官员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走走形式,摆摆样子而已,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科学家牛顿的实验品,牛顿把每一次的铸币过程当成新的“实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真浪费!


他声称:“通过实验,我发现在镀锡过程中,每产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币,就要损失三克半。”


而且对精确度有狂热追求的牛顿发现铸币厂的铸币重量和纯度差别太大,以他严谨的眼光来看,大部分的铸币都是不达标的,让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铸币从掌管的货币厂流出去,有强大责任感的牛监管觉得这是在打自己的脸!


于是,闲不住的牛顿就从提高货币精确度入手来整顿铸币厂,他很快发现研究货币金融和搞微积分研究一样深奥和充满挑战,好在这根本难不倒他那颗“最强大脑”,迅速完成了从物理学家到货币专家的转变,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牛顿首先通过自学很快就掌握了会计制度,并亲自清理账目,还编制出了工作索引,把乱如麻的铸币过程和细节都程序化、简单化。


他觉得每分钟印币机的打压次数、每一枚银币的重量以及所用原料、每一台机器固定时间内的产量等等都应该被精确化的计算,他甚至精细到了熔化锅的使用次数。


这样,不足三个月铸币厂就在他的领导下变得更加井井有条,一番忙碌,狭窄的工场内,拥挤在一起干活的工人竟然有300人之多,此外还有50多匹马拉动着10台印压铸币机运转,每台压币机都按照牛顿的精确计算,每分钟打压50~55次,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工人们也是干得热火朝天,从早上四点钟开工一直干到午夜。


暮气沉沉的铸币厂变得充满朝气,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铸币产能和铸币精确度的提高终于让牛总监松了一口气,一切彷佛都回归到了本来的秩序,他甚至自豪地说:“这种精确是前所未有的,为政府省下了数千英镑”。




2

玩转“无间道”,智擒“犯罪天才”



 

整顿好铸币厂秩序的牛顿并没有因此而一劳永逸,相反,那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历代铸币者都会遭遇到的问题:货币造假。


虽然铸币局在此前使劲浑身解数来防止货币造假,比如在银币生产中引入机械化,把银币边缘设计成复杂的锯齿状来防伪等等,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先进的铸币技术迟早也会被造假者技术跟进。


假币铸造者们偷采银矿,私铸银币等活动屡禁不止,有的人甚至因为在铸币方面的技术精巧绝伦,能够模仿真币造出锯齿状的边缘而被冠以“剪刀手”的称号,牛顿估计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币大约有20%是伪造的,因为这里面蕴藏着极为丰厚的利润,趋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制造假币的狂潮中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长此以往,牛顿这个铸币大臣还怎么干?这又一次打了牛总监的脸!


为了恫吓“勇夫”,牛顿不知道把多少人送上了断头台,有时候牛总监还会亲自前往血淋淋的现场充当一回“监斩官”,亲自监斩。


尽管当时英国出台了最为严苛的法律来打击假币制造者,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处以极刑,但是给那些臭名昭著的犯人定罪也需要充分的证据,这就使得有些罪犯因为证据不足而侥幸逃脱。


连货币质量参差不齐都会不断深究的牛总监怎么能容忍制造假币的人由于缺乏证据而继续流窜!


于是,牛顿在寻找证人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他甚至组织起了一支特工队伍,发给他们各式各样的服装,以便随时乔装打扮刺探情报,这些耳目游荡在造假者容易出现的小客栈、偏远酒吧、地下交易场所等,化装成乞丐、神父、卖花女郎......有的特工渗透到了造假者内部,有的则潜伏到了监狱获得造假者信任,更有甚者假扮购假币者,随时掌握造假币者的行踪和证据,短短两个月之间,牛顿就收到了多达58份证词。


有了充足的证据,牛顿就开始拟定造假者名单,在一长串臭名昭著的造假者中,最阴险、狡猾的当属威廉·查洛纳了。


威廉·查洛纳天生就是一个罪犯,从小就开始犯罪,贩卖假货、诈骗、假扮医生等对他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除此之外,他还极具犯罪天分,具备了一个犯罪天才应该有的所有自我修养:


——技术高超,他发明了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假币制造技术,如果说其他的造假者只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来制造假币,那查洛纳就是在创造造假技术,他凭借在造假产业链最顶端的地位成为了一家假币制造厂的负责人;


——聪明狡猾,他曾诱骗几个印刷商印制了一些支持国王詹姆斯的传单,一转身告发了这些老板,拿到了1000英镑的奖赏,倒霉的印刷老板被处决,枉送了性命。他还曾“贼喊捉贼”般的向国会请愿控告造币厂将假币提供给了造假者,并要求国会允许他检查造币过程来打消疑虑,从而把造币的技术牢记于心;


——心狠手辣,当其他两个同党被政府逮捕即将招供时,他抢先一步买通警方,将他们处决以灭口;


——心理素质过硬,他虽然被多次逮捕,但是处变不惊,每次都能侥幸逃脱,他还能适应各种不同角色,当落魄的时候,他去投靠黑社会,一副地痞流氓的形态;当大捞一笔变得富有时,摇身一变,衣冠楚楚,绅士派头十足;而作为假币制造厂的负责人,他又能够显示出精明能干的一面,像个纵横商海的老板,足足一个“演技派”。


在伦敦犯罪界享有极高威望的查洛纳算是一个“犯罪天才”了,牛总监自然不能掉以轻心,他决定亲自出马。


牛顿先把他的特工找来,让特工扮成购假币者去接近查洛纳的手下,逐渐获取其信任,信任有了之后,接下来,该轮到牛总监出场了,牛顿先给自己找了一身昂贵的装束,俨然一个大老板的模样,然后带着几个人高马大的马仔,以一副气宇轩扬之势出现在了交易地点,查洛纳的马仔早已等候在了这里,但小心谨慎是造假者的本性,他们表面上虽然是在跟牛顿聊天喝咖啡,却在借机旁敲侧击试探牛顿的身份,牛顿欲擒故纵,翘着二郎腿,叼着雪茄,佯装大怒“你们不想交易就算了吧,我另找其他人。”说着,让马仔拎着小皮箱就要走,马仔也是积极配合,提溜着箱子摆出一副拖不动的样子晃晃悠悠,有个马仔还故意打开箱子表面上是在查看一番,实则让对方看到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


眼看交易要破裂,查洛纳的马仔满脸堆笑着把牛总监又拉回到了谈判桌上,牛顿故意把兑换价格压得极低,低到超出了马仔的想象,马仔没法做主,开始变得迟疑,牛老板再一次大怒“把你们老板找来亲自谈吧!”


过了半个时辰,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出现了,牛顿和马仔相视一笑,几个特工猛扑上去,“犯罪天才”查洛纳就这样落网了。


可是,“犯罪天才”怎么能这样束手就擒,查洛纳常年钻法律的空子,再钻一次又何妨!较量一回合就被捉到以后还怎么混迹犯罪圈。


查洛纳利用了英国法律古老繁杂的弊端,花钱雇佣了顶级的律师再一次“贼喊捉贼”,控告铸币厂公报私仇,因为他之前得罪过铸币厂,此外,查洛纳还买通了几个无良“证人”,制造一系列不在场的证据,甚至连几个高层官员都被他买通了,纷纷为查洛纳疏通。


最终,因为证据不足,查洛纳大摇大摆地出狱了,还留下一句话“牛顿滚出造币厂,啃你的苹果去吧!”


这次牛总监简直像又发现了一次天体运行那样惊愕,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竟然在他眼皮底下逃脱了,哦,不是逃脱,是明目张胆地走掉了,要知道,此前在学术圈,牛顿跟无数的学术大牛进行过论战,也可以说是骂战,凭借当时其在学术圈一呼百应的地位,除了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敢叫板几回合之外,简直毫无对手,甚至牛顿因为在骂战中表现出来的低素质而被人称为“卑鄙的天才”,他怎能容忍被“犯罪天才”这样戏弄!


但是,牛顿有着科学家的耐心,知道要等待一个时机才能一举扳倒查洛纳,就像当初砸他头的那颗苹果一样不知不觉。


查洛纳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人,并没有让牛顿等太久,他开了一家皮包公司,开始有恃无恐地仿造麦芽票,麦芽票是当时生产纸币的新方法之一,这一切当然都被牛顿时刻盯在眼里。


于是,牛顿又抓了一次查洛纳,但是进监狱如回家一样安然的查洛纳并没有太在意,仅当做又一次的监狱五日游。


可这次牛顿决定彻底铲除掉查洛纳,他发动特工队伍寻觅来了14位证人和30份证词来指控查洛纳,当证据摆在眼前时查洛纳无话可说,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口中喃喃自语,大笑大跳,像个疯子一样,是的,他疯了,不过这是装出来了,查洛纳深知:英国法律是不能判疯子死罪的。


这又一次戏弄了牛顿,牛顿觉得自己已无计可施,偃旗息鼓,毫无动作。


狱中的查洛纳也是在想方设法逃出去,装疯虽然能免于死罪,但总不能装一辈子。于是,他找来一个极为信任的狱友问“听说你明天就能出狱?”


“是的,他们找不到我贩卖假币的证据,只能释放了。”


于是,查洛纳向这名狱友许下重金让他把口信带给手下,让手下三日后于城外埋伏,然后劫车救他。


劫车的日子到来了,查洛纳的手下按照周密的计划埋伏在去法庭的路上,却被一网打尽。是的,那个报信的狱友又是牛顿的卧底,取得了查洛纳信任,套出了整个计划。


牛顿亲临泰伯恩行刑场看到查洛纳被车裂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犯罪天才”再也不会从狱中跑出来了!


3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牛局长



 

凭借着在造币厂的出色表现,在担任铸币厂总监3年后,牛顿得到英王嘉许而被提拔为铸币局局长——管理帝国货币业务的最高长官,年薪上升为1000英镑,牛顿教授变成了牛顿局长。


17世纪的英国战争不断,议会派与保皇派长达9年的内战,加上后来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的英荷战争及英法战争使得英国的军费开支庞大,财政的大窟窿很难堵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的英国货币主要以银币为主,很多银币的成色不断下降:一枚银币不断经过辗转,长期磨损后纹饰和图案已经模糊不清了,越来越多的银币变得不足值。有人甚至还通过切削银币边缘的银屑来谋取私利。


银币在人们心中所代表的财富不断掉价,人们都不愿意持有不能保值的银币了,而把银币兑换成当时不怎么流通的金币,甚至是熔铸成银块,这样,市面上足值的银币不断减少,通货紧缩随之发生了,那时候英国的财政总收入中,不足值的银币甚至占到了一半。


长此以往,英国经济必将发生混乱,通货紧缩也对海外贸易尤为不利。


于是,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而作为铸币局一把手的牛局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大咖云集,大家众说纷纭,七嘴八舌,但总体来说分为了两派:


——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威廉·朗兹,他认为既然货币成色不足了,那就让他继续不足吧,朗兹提出对货币进行重铸,重铸后货币的面值提高25%,但重量只保留原来的80%,这样来彻底使“货币成色不足合法化”,承认贬值的事实。


威廉·朗兹为什么要这样提议呢?


其实意图很明显,比方说,我以前借了你一英镑,里面有80%的含银量,我还给你一英镑的时候,里面的含银量只有50%了,作为借款人,我反而赚了。


如此说来,当时欠债最多的就是英国政府了,庞大的军费开支欠了一屁股债,这样就可以少还钱了,威廉·朗兹代表了英国国王的利益,这一派被称为“保王派”。


——另一派就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洛克,他是牛顿在三一学院的同事,也是牛顿崇拜的偶像。洛克极其反感降低货币成色的行为,政府怎么能带头造假呢?他主张货币面值必须与其价值对等,一是一,二是二,否则你政府倒是少还钱了,承担代价的却是普通民众和商人,你让民众替你接盘,国家经济还怎么发展。


同时,洛克还指出,困难终究会过去,现在的通货紧缩都是前期的战争造成的,是特殊时期,另外,在新大陆进行银矿采掘的西班牙船队遇到了风浪还没归来,等回来了银子供给就自然增加了。


在最后,针对民众储存黄金而抛弃银币的做法,洛克认为货币的本位只能是银而不能是金,差价产生了政府就要去调整,把金价降下来。


相对于“保王派”,这当然就是“保民派”了。


听完偶像的那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牛顿叹服不已,洛克的理论曾经让他痴迷不已,“天赋人权”,就像偶像刚才的主张一样,即使受损失,也应该由政府来买单。


当时牛顿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对国家金融状况和经济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他仅凭自己的喜好,把这一票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投给了自己的偶像洛克。


最后,洛克所代表的“保民派”胜利了,议会最终决定维持新货币面值,用价值对等的白银铸造货币。


这虽然保护了普通民众的利益,但是把本来财政就已捉襟见肘的英国政府推上了风口浪尖,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牛顿和他的铸币局。


狂热痴迷偶像洛克和“保民派”的牛局长在开完会回到铸币局之后就开始不折不扣地开动机器铸币了,熊熊炉火将回收的旧币熔化,崭新的货币被铸造出来。

他继续对货币的重量和精确度给予最严苛的要求,一枚枚的银币从牛局长的铸币局流通到市面上。


可是到了年底,尴尬就来袭了。


国库的白银已经用尽,铸币局无银可铸,其他六个较小的铸币局也是叫苦不迭,同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还是越来越少,通货紧缩的局面丝毫没得到缓解,只有12%的银币能够重新回到流通之中。


牛顿仍旧不死心,他又向内阁提议:教会和贵族拥有大量银器,不妨把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熔掉做为铸币之用,以解造币厂燃眉之急。


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才拿出约700万英镑白银,对于铸币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同时,新铸的银币几乎一出现就在流通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铸币局就这样在尴尬中磨磨唧唧的铸着币,无法完成规定的铸造数量,以国家和政府作为权威担保的银币,在公众中彻底失去了信誉。


身为铸币局最高领导的牛顿彻底傻眼了,这次他打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4

黄金为币,始于牛顿



 

新铸的银币到底去那里了呢?


对偶像理论深信不已的牛顿终于冷静下来思考新币的去向。


他发现英国市面上虽然银币在不断消失,但是不怎么使用的金币却在默不作声的慢慢增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白银肯定不是自己蒸发了,黄金也不是一瞬间从地底下挖出来的,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白银跑到别国去了,而黄金也是从别国进口来的。


于是,牛顿开始对各国货币情况进行调查,一个真相渐渐的揭开了面纱!


牛局长发现,黄金在欧洲大陆购买力低于英国,白银的情况则恰恰相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金路易在法国的价格是17先令3/4便士,而在英国是17先令6便士。


也就是说,在英国本土金贱银贵,在海外金贵银贱。


这几便士的差额就足以攒动无数的投机者频繁跨越国境倒腾金银,把英国的白银倒腾到欧洲大陆,换成黄金再倒腾到英国。


这还只是在窄窄的英吉利海峡之间,而当时中国的明朝开始正式采用白银作为货币,对白银的需求大增,除此之外,还有印度等亚洲国家,从而导致了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率存在着洲际差异,等量的黄金在欧洲可以兑换到的白银要比在亚洲兑换到的多。


所以,实力弱的人在英国与欧陆之间倒腾金银,实力强的就在英国与各大洲之间倒腾金银,简直是“全民投机”,这样倒腾下去,英国国内白银焉能不消失!


牛顿终于明白了:既然黄金在本土便宜,无论铸多少银币都会被人藏起来,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


严谨务实的牛顿认为,既然这样,如果铸币局继续开动机器傻愣愣的铸币,只会是以卵击石,让政府的白银不断流失到海外,给投机者更多惊喜和赚头。况且,英国国库的白银已经被掏空了,想铸也没有了,而且白银短缺的局面已经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有足够多的黄金啊,不如就放弃银本位,然后制定适当的金银兑换比例来推行金本位。


牛局长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确定金银之间的兑换比例,这无疑是牛局长的“最强大脑”所擅长的。


不久以后,牛顿因为前期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及担任铸币局局长的贡献而获得英王赏识,获封艾萨克爵士,成为了一个贵族。


获得爵位的牛爵爷信心大增,酝酿了很久之后,1717年,牛顿正式向议会提交了货币史上著名的《向上议院财税委员阁下的陈述》报告,在报告中,他结合了东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例子,详细论证了白银如何大势已去、沦为辅币,黄金如何普遍流行、升为主币。他并没有强求政府彻底放弃白银,而是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认识黄金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国家统一定价。



12月,议会财政部发布公告,以牛顿的建议为基础,将黄金的价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意味着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一个划时代的定价决策。


没想到牛顿亲手终结了偶像洛克所捍卫的银本位制度。


也没想到牛顿本来是想做拯救白银的最后努力,但最终却解放了黄金。


尽管直到1817年,英国才正式立法,确认货币金本位制度,但当时学者们纷纷调侃:“早在100年前的牛顿时期,我们就是一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了!”,金本位助推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此后各国也纷纷效仿金本位制度,直到1931年,几乎与他的经典力学同时崩溃。


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涉足了货币金融圈,在不经意间决定了英国的金本位制。


所以历史有其必然性,但是选择谁来完成这种必然,却是偶然的。


而默默被选择了的牛顿,直到生命的终点还在苦苦探索黄金的来源问题。


在王亚宏所著的《谁给黄金定价》这本书中,提到了牛顿在皇家铸币厂的工作经历让他对黄金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了解,然而无论英国能赚回多少黄金,但相对于纸币来说贵金属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因此牛顿的后半生一直在试图利用他的专业知识来这个问题,将更多地精力花费在炼金术上,努力用神秘主义加化学的方式替代矿山有限的产量。



不过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牛顿去世后留下了有足足50多万字英文单词的炼金术手稿,却没有一克黄金炼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