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今天的首图(各位可下载灵兰中医App搜索“二叔祖的处方”),何老师从患者手里拿到的一张“秘方”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小编又找来了刘渡舟老谈此方的文章,我们一起学习。(编辑/王超)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作者/刘渡舟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两(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词解】 尪羸:是指身体瘦弱。《脉经》作“魁瘰”,是形容关节肿大之状。 脚肿如脱:是指两脚肿大,如脱离身体的样子。 温温欲吐:泛恶欲吐不吐的形状。 【诠解】 本条是论述风湿历节的辨证论治。风寒湿邪侵入机体,邪留关节,痹阻阳气,气血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阳,故温温欲吐;流注下焦,故脚肿如脱;若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晕,而短气。至于身体尪羸,乃为耗气伤阴正虚之候。 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行痹,驱除风寒湿三邪。方中桂枝、麻黄发散风寒之邪;白术去湿;附子散寒;防风散风;生姜、甘草和中止吐;芍药、知母滋阴清热,以御燥药伤阴之偏。 【选注】 《金匮玉函经二注》:“此风寒湿痹其荣卫、筋骨,三焦之病。头眩短气,上焦痹也;温温欲吐,中焦痹也;脚肿如脱,下焦痹也;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筋骨痹也……然湿多则肿,寒多则痛,风多则动,故用桂枝治风,麻黄治寒,白术治湿,防风佐桂枝,附子佐麻黄、白术;其芍药、生姜、甘草亦和发其荣卫,如桂枝汤例也。知母治脚肿,引诸药祛邪益气力,附子行药势为开痹大剂。然分量多而水少,恐分其服而非一剂也。《三因方》云:每服四钱。” 【病案举例】 石姓,女,34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半年。风寒湿热杂至,风胜则游走疼;湿胜则关节肿;寒胜则剧痛;热胜则发热。故病形体消瘦,手足小关节渐渐粗大,活动不便,大关节游走疼痛无定,痛甚时,如虎啮痛不可忍,低热不尽,脉象细滑,舌红苔白。病情复杂,治极棘手。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兼治。 处方:桂枝10克,赤芍12克,甘草6克,麻黄6克,生姜5片,白术10克,知母12克,防风9克,附子12克。 加减连服50剂,关节疼痛基本控制,低热退尽,行走活动自如,体形渐壮,病邪已经衰退。原方加补气养血药调治,以防病情反复。 (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0,9: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