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追求书法的巧与拙
现代书坛姹紫嫣红,各种流派争相斗妍。其中流行书风中求巧求拙的构字和布白特点,在书风上似乎有越“泥古”之藩篱,不乏时代气息,以一种赏心悦目的出新审美效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所谓书法巧拙,也就是灵活巧妙的构字,稚拙老辣的用笔,由打破常规的点画和结体形成的丑拙之美、稚气天真之美。在书写过程中合理自然地运用巧拙手法,有时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
流行书风中常见的巧拙笔法,并非意味着对传统书法精神的背叛,属于一种创新。再说,这种表现手法并非当今书坛才有。清代傅山就曾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郑板桥则以乱石铺街的巧拙构字和空间布白带给人全新的艺术享受。傅山师出颜真卿,功力深厚,巧拙自如。郑板桥则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潇洒自然。可见,传统功力的支持是多么重要!如果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以投巧造拙,那是极不严肃的投机行为,它与真正意义上的巧拙大相径庭。那种以丑为美的追求,最终将堕入无法入目的泥泽,也违背了书法家追求美、创造美的根本使命。
相反,我们一些年轻的书家,不想下真功夫,只求一时快感,披着时髦的巧拙外衣,行遮掩功力不足之实,最终难成正果。因此,广大习书者还是要放下功利思想,脚踏实地地临池古帖,在躬耕实践中掌握法度,让书法巧拙成为水到渠成的率真与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