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董其昌 (1555-1636) 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 董其昌书法在用笔用墨和结体布局方面,能融会贯通各家之长。 另外,董其昌的书法到了清代还能够大行其道,也得益于康熙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 清代著名书家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 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可见董其昌的书法在清代书坛的影响力之大。 当然,董其昌书法所产生的争议也是极大的。不少书家认为,明清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书风日下,实在是书坛的悲哀。在声讨董其昌书风的书家之中,以尊碑的代表人物包世臣和康有为态度最为鲜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写道:“香光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军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言下之意,就是说董其昌的书法流于妍美,缺少大气象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