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日本备受推崇的“狂怪”派书家张瑞图

 自华居 2016-12-03

张瑞图,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号二水。汉族,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探花,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力,作品传世极希。

日本书坛极力推崇米万钟的书法。从江户时代起,就因隐元禅师东渡日本时带去张瑞图的书迹而熟知其人,对日本书坛影响甚大,张瑞图被称为“水星”。日人称其书法“气脉一贯,独自风格”。

 

张瑞图在明末书坛独树一帜,他重学养、弃旧学,勇于创新。其《果亭墨翰》小楷“书评诗评”中写道:“晋人楷法平淡玄远,妙处却不在书,非学所可至也……东坡有言:‘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假我数年,撇弃旧学,从不学处求之,或少有近焉耳。”

张瑞图虽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晚明四家”,然他的书风与邢、米、董三家迥然有别,而与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诸人创立的奇倔狂逸风貌颇为相似,共同在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虽然在书品和成就影响方面,不能说张瑞图超过三家尤其是董其昌,但却独创一格,属于“绝尘而奔”者。

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张瑞图不满足于传统而“常规”的写法,却是以一种生拗的意趣作导向,使用笔只在露尖的侧锋上作横截翻折的动作,从而造成一种激荡跳跃的声势和剑走偏锋的感觉。拓展了用锋的新变化。张瑞图还从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劲峻厚的笔法。

张瑞图奇逸书风的形成,更是时代审美思潮转捩的产物。在有明一代姿媚书风占主流的时尚下,萌发著一股尚丑、尚狂狷之美的思潮,明初张弼“怪伟跌宕”的草字、陈献章“拙而愈巧”的茅龙笔草书、明中期祝允明(祝枝山)“纵横散乱”、“时时失笔”的狂草,都显现出反正统的倾向。

 

至明中叶以后,随著商业城市的繁盛,市民文化的兴起,在文学、哲学上都有“异端”思想的出现,使这股反正统、求“狂怪”的思潮获得进一步发展。在书法界,涌现出徐渭、张瑞图等一批“狂怪”派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