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动态博弈分析强化预算管理

 songsgt 2016-09-11

运用动态博弈分析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博弈是指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不同部门可支配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整,各个部门对本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不同部门的目标出现差异化。目标的差异化以及存在一定活动空间,就可能导致博弈活动的发生。博弈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预算管理的结果更加合理而公平。综合考虑这些博弈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能有效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中的博弈分析
    预算编制中的博弈分析。预算执行者为了顺利完成预算,倾向于制订较为宽松的经费预算或预算安排,使预算超出实际需求。虽然预算松弛可以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为预算执行者保留一定弹性空间,但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预算较宽松时,容易造成“节省经费、行为高效”的假象,使预算监督者提高对其业绩的评价,不利于预算管理;各部门为了避免二次审批,也为了保证下一年度预算不被削减,经常在预算期末肆意用完预算定额,造成预算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贪污浪费等严重后果。
    预算执行中的博弈分析。一方面,预算执行者为了达到预算目标,会尽力提升业绩,特别是在预算执行末期。这极易诱    发预算执行者通过停止某些项目支出等不当手段来暂时降低当期费用,以提高当期的资金利用水平,导致恶意操纵预算执行结果的发生。另一方面,在没有办法实现当期业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预算执行者可能人为降低预算目标,以“假性”提高来凸显业绩。反之,如果预算执行者当期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却不会获得预算资金增加时,就会迟滞当期业绩提高,以制造来年“假性”业绩提高的现象。
    预算调整中的博弈分析。现行预算调整,大都是从委托方立场制定的,很少考虑代理方因素。然而代理方是有反作用的,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做出行为选择。因此,在预算管理中,如果委托方没有考虑代理方的这种反作用,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并且,在预算调整中,预算经常被削减,代理方为了获得更多预算经费,就会虚报预算。这导致削减的正是这部分虚报预算,由此形成了一个“虚报—— —削减—— —虚报”的闭合恶性循环。
    预算监督过程中的博弈分析。预算监督体系存在两个利益相关者,即财务监督部门以及预算编制、调整和执行部门。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监督体系。完备的监督体系应当保证双方目标实现的最大化。但为追求自身目标达成度的最大化,每一方必然要权衡对方的行为选择对自身既定目标的影响,确定相应的策略,这就形成了双方的博弈。监督者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即严审与宽审。宽审会导致虚报现象突出,达不到节约经费、提高自己使用效率的目的,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审同样会使得预算编制难度加大,调整空间缩减,使得在没有足够手段达成目标的情况下,预算执行者为获取有利于达成目标的更多利益,而恶意操纵预算执行结果。
    
基于博弈分析加强预算管理
    充分研究预算管理中的博弈行为有利于提高预算的专业性,增强其可预见性,降低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和预算决策的    复杂程度,有效减少违规浪费行为,实现财务预算管理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严格执行预算编制,使得预算调整者、执行者、监督者都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将有关情况很好地传递给其他人,减少各环节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的预算编制不精准。这也增强了每个环节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预算的圆满完成。
    二要避免预算调整中不合理地削减预算,解决预算松弛问题。
    三要避免对超出预算的行为轻率处罚。如果每次预算超出时都要被处罚,预算执行者很可能会虚报预算。相比之下,如果允许有一些必要的预算超出,虚报预算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四是通过设定预算使用比例控制使用情况。例如通过规定当期预算最后三个月每月只能使用预算的10%,可以对预算末期肆意用尽预算进行限制,也可以为预算监督提供可操作性措施。
    五是可以通过请求预算执行者就其所有或部分计划作出详细合理的说明,为预算编制提高精确的依据,以遏制虚报预算现象。
    六要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奖励超额完成目标的单位,激励预算执行者,惩罚恶意操纵预算执行结果的行为,实现对“假性”业绩提高的制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