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上到下每天都很忙,效果却甚微,为什么?

 管理简单有效化 2023-01-14 发布于河南

1.正规的外协厂现场审核十步法,你做到了几步?

2.如何防止被供应商钻空子?

3.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无效,原因?咋办?

4.公司管理制度建立判断树,你会运用吗?

5.开工复产再急再忙,安全管理怎么能忘?

6.公司为何总留不住优秀的员工?(原因+建议)

7.招不到人才,试问这些工作做到位了吗?

8.安排工作后总是无结果,为何?

9.用心用好这十大法则,你也会成为管理专家

10.“企业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干部“观点正确吗?

11.生产管理日常工作都包括?

12.请珍惜公司里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13.团队执行力不行,根在哪?责在谁?

14.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为何总是做不好?

15.流程性闭环性思维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思维

16.  天天喊“质量是公司的生命”,请问这些工作严格落实了吗?


从上到下每天都很忙,效果却甚微,为什么?
公司从上到下每天上班都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一线员工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忙碌,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车间每天都会存在加班加点赶货的情况;管理层下班了还在办公室加班;领导电话很少休息,一个又一个接听电话,到了月底总结分析却发现:
虽然没有影响客户的交期,但订单准时达成率比上个月又下降了;
虽然月度总产量没有降低,但月度平均人产量比上个月又降低了;
虽然材料损耗没有高过规定,但材料损耗比率比上个月又上涨了;
虽然排产的计划都达成了,但计划达成效率比上个月又下降了;
虽然月度发货的数量不少,但发货的准时率比上个月又下降了;
成品质量合格率比上个月又下降了;
……
所以说,看一个公司是“真“忙,还是”假“忙,一定要通过对比,包括同比和环比,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存在优劣,没有对比就不知道需要改进完善,没有对比总会错误地认为很正常,只有有了对比,才会督促领导层去反省、去自查、去深思、去改进、去完善,否则一切都是假象,必然就会出现”从上到下每天都很忙,效果却甚微“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人员定位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大锅饭
公司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架构,设置了不同的管理部门,但各部门内部的架构却是一笔糊涂账,各个人的岗位权责更是一笔糊涂账,每个人上班都是在靠个人的感觉或经验在做事,只要不被领导发现处于“闲”的状态就可以了,至于每天上班有什么工作计划、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效果如何,没人过问,没人清楚,下班铃声一响,关电脑,各回各的家,试想,这样的工作状态,怎么会有效果?怎么会有绩效?即使领导有明确的任务下达,能浑水摸鱼的就尽可能地摸鱼,没有谁愿意出风头,因为大家都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谁也不愿意成为团队冷嘲热讽的议论对象。
【解决建议】
各部门务必要明确各自部门内部的管理架构,细化明确每个人的岗位定位和岗位权责,形成正式的文件,确保每个人每天上班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方向,防止出现方向不清、内容不明、责任不到导致人浮于事的情况;
第二:工作流程不顺畅或存在两层皮,掩盖了动作上存在的浪费
每个人都很忙,都很累,效果却出不来,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的工作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各忙各的,所以工作任务实施总是出现卡壳,不是这个环节跟不上,就是那个环节缺物料,你推我,我推你,总会找到看似合理的原因,反正就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导致的,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作流程不顺畅或工作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出了问题,很难找到具体的责任环节,更难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人,只好不了了之,因为大家都深谙“罚不责众”的道理,且会用此道理作为保护自己的有力法器。
【解决建议】
根据设置的架构与岗位,梳理各项工作的流程,确保每项工作的流程清晰顺畅以及各项工作相互之间的衔接没有断档现象,以实现相互督促、上下跟催和防止偷懒的情况,同时在出现任何问题时,依据确定的流程追查发生问题的环节,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让问题无处可逃、责任无处可遁。
第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软弱无力,包庇了三随的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
正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建立的制度软弱无力,遵守不遵守无所谓,执行不执行一个样,所以都在工作中摸鱼,工作中出现了随心、随性、随意的行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任何的紧迫感与时间概念,能偷懒就偷懒,能钻空子就多钻空子,能多休息就多休息,领导在时非常忙碌,领导离开一切恢复原样,自我为中心,至于下道工序是不是紧急需要、是不是影响到了下道工序的效率,这些都不重要,只要自己舒服就可以了,所以,导致想做好的也被那些不愿做好的拉到一个队伍里面,等到下班了立马走人,试想,一旦团队出现了这样的工作心态和状态,还有何效率可谈?还有何效益可保?
【解决建议】
1.要想工作既有质量又有效率,不仅要明确工作的流程,消除任何拖延的情况,同时要建立适宜的管理制度,让每个人都清楚“责任—做不好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影响到他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防止在工作中出现三随的行为,消除工作中存在的怠工心态,确保整个工作链条步调一致、衔接顺畅;
2.作为管理者要保证自己成为管理制度执行的表率者和尊严的维护者,不允许任何人伤害管理制度,在遵守过程中要时刻以制度为先,发现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要及时处理,及时止损,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从而全力确保管理制度的硬度与力量。
第四:做事标准不明确或缺乏标准,加重了争执内耗的情况,导致了无用功
标准不明确或缺乏标准时,必然会出现任务下达者、监督者与执行者存在理解的意思不相同,都在靠自己固有的思想认知理解,总是会出现执行者的结果让下达者不满意,不是这里不符合,就是那个地方有问题,导致执行者不停地返工返修,不仅浪费了彼此的时间与精力,更是严重影响了彼此的工作关系,导致内耗加大、矛盾加剧、成本升高……所以就出现了“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累,却不见任何的效益上涨”的结果。
【解决建议】
最好在执行前,任务下达者、监督者、执行者三方要对做事的标准达成统一的认知,形成正规的书面文件,好处:
1.以便执行者执行有据、自检有据、比对有据,避免出现靠经验执行,提高执行结果的符合性;
2.提高执行者的责任意识、自检意识、问题意识;
3.避免过程监督、结果判定时,因标准不统一,导致彼此争执与内耗,加大管理成本;
4.防止因标准缺乏或不统一,严重影响执行的效率,时间、精力、材料等都白白地流失浪费;
5.确保监督者与执行者认知统一,提高执行过程的质量与效率;
6.防止因对标准认知不统一,影响执行者的心态与情绪,导致执行效率严重下降;
7.增强团队的和谐度与凝聚力;
8.……。
第五:过程监管无重点或三随严重,助长了怠工“假忙“的风气
下属永远不会执行领导期望的工作,只会执行领导关注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关注的工作,做到了、做好了,可以顺理成章得到相应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对于领导不关注或不检查的,做了也等于白做,做好了也等于没有功劳,何必当无名英雄呢?何必当傻愣子呢?
所以,当工作缺乏监管或缺乏计划性的监管,必然会导致人浮于事,上班不是玩手机聊微信,就是电脑游戏聊QQ,要不就是处于怠工状态,心不在焉,慢慢腾腾磨洋工,这样的状态看似无可厚非,却对团队的工作效率产生莫大的负面影响,只要出现一例,就会跟着出现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第五例甚至更多,他不积极没有得到任何的处罚或批评,我何必呢?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
【解决建议】
流程确立了、制度建立了,未必团队都能严格遵守执行到位,还必须配上适宜的监督督促管理机制,以维护流程和制度的地位与尊严,防止流程或制度被践踏破坏;其次,监管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防止存在三随的监管行为;再其次,监管要做到有总结、有分析,以随时调整监管的频次与重点,确保监管既有质量又有效率。
第六:工作目标没确定或不符实际,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工作士气
工作缺乏目标,就如一艘在大海上随意航行的轮船,至于什么时间能达到彼岸、按时到达彼岸有什么好处、不按时到达彼岸会有什么损失,都不清楚,自然也就没有了时间上的概念与紧迫的动力,一切都无所谓,只要达到了就可以。
其次若工作目标制定的不合理、不科学,同样会影响团队的工作士气,目标定的太高,压力过大,反正总是被处罚,久而久之对目标也没有任何感觉了;目标定的太低,毫无压力,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同样会让团队 “没有紧迫感”,对目标“不在乎”,反正无论如何都能实现。
【解决建议】
为了确保团队的工作士气,不仅要建立明确的目标,更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的适宜性,必须严格按照SMART的原则建立目标;其次要建立并兑现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以有效督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七:激励机制没建立或没有兑现,伤害了良币,维护了劣币
为什么干得很好的员工突然变得不积极、不主动、不优秀了?最大的因素就是没有一个适宜的激励机制,导致那些做得好的员工缺乏了持续做好的驱动力,反而还会受到那些做得不好的员工冷嘲热讽,内心失去了平衡,心态发生了质变,自然就站到了不优秀的队伍里面。
【解决建议】
结合团队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宜的激励机制并规范落实到位,让所有的成员都在执行前就明白“做好了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利益),做不好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损失)”,好处:
1.强化团队成员的自我执行的驱动力与拼搏前行的激情;
2.强化团队内部良性的竞争力与争胜心;
3.防止因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劣币消耗良币,让良币变成劣币;
4.提高任务的达成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管理方面的成本;
5.让良币影响劣币,促使劣币转变为变成良币,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
6.……。
第八:问责追责机制不健全或没落实,肯定了劣币,侮辱了良币
“真“忙确实是一件好事,效率高、竞争力强、责任心大、有效益,最怕的就是“假”忙,不但没有效率,还会给领导造成一种错误的感觉。
公司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假“忙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内部的问责追责机制得不到规范有效落实,做得快的与做得慢的没有什么区别对待,做得积极的与做得消极的没有任何区别对待,做得好的与做得不好的得到一样的结果,一视同仁,导致团队的工作心态出了问题,自然大家就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领导不怪我“的心态做事,何必出风头呢?何必那么积极呢?能偷懒得清闲还不被领导怪这多好。
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的结果就是在掩盖那些做得不好的、做得慢的、做得消极的人,就是助长那些做得不好的、做得慢的、做得消极的行为,就是在侮辱那些做得好的、做得快的、做得积极的人,就是对那些做得好的、做得快的、做得积极的人一种否定,既然做得好、做得快、做得积极被否定,还有谁愿意继续呢?既然团队成员都站到了做得不好、做得慢的、做得消极的队伍里面了,哪里还会有效果?还会有效益可谈?
【解决建议】
1.在团队内部建立适宜的工作量化管理机制,明确各岗位的工作管理要求;
2.务必要将各岗位的工作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包括进度、效率、质量、数量等进行量化对比公开,公开的结果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能一目了然看清、看懂、看明;因为有了公正的对比才知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正所谓浪潮褪去便知谁在裸泳。
3.严格落实问责追责机制,避免存在大锅饭的现象,达到公司规定的档次予以肯定,超过规定的档次予以奖励,低于公司规定的档次予以处罚,评比结果透明化、公开化,大力表扬奖励做得好的、积极的、做得快的,督促鞭策那些做得不好的、落后的、磨洋工的,否则就会让那些做得好的、积极的、做得快的内心不平衡,反而还会被那些做得不好的、落后的、磨洋工的冷嘲热讽。
第九:事后不总结不分析不自省自查,懒管的思想泛滥
管理者是团队的领头人,使命就是要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获得想要的结果,如何才能让团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管理要公平、公正,避免因为管理方法不当、管理存在偏见、管理存在不公导致团队的工作心态受到负面的影响而失去了持续努力工作的激情与干劲,自然就会在团队内部出现“出工不出力、出勤不出活“的敷衍现象,这种敷衍现象传播得非常快,负面影响非常大,后果非常严重,最终就是”大家都在忙,但忙而无效、忙而无果“的情况,但还没有办法追究谁的责任,为什么?因为都是一个样。
【解决建议】
1.管理者务必要根据团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其相对精准的定位与分工,抛弃个人的有色眼睛;
2.管理者用人、分工务必要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抛弃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关系的观点与认知;
3.定期总结分析工作结果,自查自省,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团队予以公开说明,消除团队内心的纠结和疙瘩。
恭喜发财
大吉大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