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吃的“饭”,是这样“钻”到你的血管里!

 超越书苑 2016-09-11

营养师王涛 2016-09-08 10:53

人活着,就要每天吃饭,今天我所说的“饭”,是指狭义上的饭:“主食”。主食是如何被一步步分解成为营养,被身体吸收呢?

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个大家庭,里面有很多成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淀粉,今天就以淀粉为例,来说一说“饭”是如何转化成为营养,进入血液输送到全身。

淀粉,是由很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当我们的牙齿在咀嚼的时候,口腔会分泌唾液,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酶有何作用呢?它就像一把剪刀,把大块的食物剪成碎片!

唾液里和肠道里有各种各样的消化酶,将食物进行分解。如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会变成糊精(5个葡萄糖分子),再变成麦芽糖(2个分子葡萄糖),所以,长时间咀嚼大米饭,能吃出丝丝甜味,就是因为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发生化合作用啦。

麦芽糖在麦芽糖酶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能直接被吸收入血液中。

淀粉最终会被转化成小分子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所以,饭后身体的血糖会升高,就是因为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加了。

接下来,葡萄糖怎样才能进入细胞,转化成为身体需要的热量呢?需要一种物质叫“胰岛素”。

当进入血液的葡萄糖过多时,身体的胰腺b细胞就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细胞的专属通道,让葡萄糖进入细胞里面,产生热量,这就如同给汽车加燃油,细胞有热量才能正常工作。

对于那些胰岛素不足的人,随着食物的分解消化,越来越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中,餐后血糖值飙升,糖尿病人就是这种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