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饴糖-解读饴糖领入中医之门

 潘大夫PDF 2020-05-10

今日有空,略读《圆运动》,书中小建中汤,读饴糖而有所感触,曾经本人因王建业老师的“一针疗法”而入门,说起来真是“缘”:本人并非中医世家,从小在亲戚家了解西医,大学开始接触学院式中医,实习时因偶然机会得到王建业老师的教导,以“一针疗法”为入门砖了解到针灸的神奇,从熟读“九针十二原”后开始迷上中医,却到现在以研究《伤寒论》为主。一切都是缘。

所以,今天的解读与以往有所不同,或许因此会让读者们因本篇后会一步步地爱上中医的美。

开始今天的正题吧:

“饴糖”在整篇伤寒论中,不像“桂枝、附子”那样,出现在多数伤寒论经方中,如:桂枝汤、五苓散、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乌梅丸等等。而饴糖仅出现在一个方中:小建中汤。

先列出原文:

伤寒,阳脉涩,陰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金匮-血痹虚劳病)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黄疸)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妇人杂病)

以上各方,均很难用一个常见的“证”来概括。却有一个共同的症状特点:腹痛、心悸而烦。(里急在这里就是体内不舒服,暂且简单理解为“腹痛”)

相信大家都有“腹痛”的经历,肚子痛除了会想排大便,就是“不想吃东西”,不吃东西最容易导致的就是低血糖。

那什么情况下会有“心悸而烦”的感觉呢?

有试过低血糖的学友应该知道什么叫“心悸、心烦”,所以在这里也是“低血糖”。

而不想吃东西就容易导致的也是“低血糖”。

那么“低血糖”在现代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口服葡萄糖”。

当然,在上述原文中,“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是芍药的主治,在这里暂不展开讨论,仅针对“饴糖”来解读。

上面是针对原文的症状解读。下面是针对原文的用药解读:

饴糖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麦芽糖”。

麦芽糖是一种双糖

淀粉是一种多糖,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再由“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才能供人体各个器官使用。

上方中“阳脉涩,陰脉弦”、“伤寒二三日(说明此非新病,人体已被消耗了部分津液”、“虚劳病”、“黄疸”、“小便利”均是津液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那么“淀粉”在津液亏虚的情况下,难转化为“麦芽糖”,所以不能简单地像桂枝汤中,啜稀粥来补充能量。因为津液较少,导致“唾液不足”,“唾液中的淀粉酶”不足就不能促进转化。(在这里,唾液好比“陰”,淀粉酶就是“阳”,这就是简单的“陰中有阳”,才能起到唾液的作用,缺一不可。相信很多初学者均听说过“陰中有阳”,却无法形象地道出何谓“陰中有阳”,不防以这个为例子,再次回归课本,完全放下西医观念,再学习一次陰阳二者的关系,会有进一步的收获)

在不能用淀粉来补充能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跳过“淀粉酶”这一步,直接给予“麦芽糖”,即原文中的“饴糖”,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也许有学友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给葡萄糖呢?很简单:古人没有“葡萄糖”。

综上:饴糖的使用,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治疗“病证”的。当然,人体连能量都没有,器官都不能运作起来,谈何治疗,那么其他药物又怎么能起作用呢?所以,饴糖在“小建中汤证”中起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故为“君药”,余药:芍、桂、草、枣、姜是对证之药。

那么,不用麦芽糖,而直接用葡萄糖可以吗?我认为是可以的。而我仍然使用饴糖的原因仅仅是为了尊重经典。

不是用了中药,就等同于运用了中医,也不是用了西药,就是否认了中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就使用了大量的西药,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医,因为,他的思维是中医为主导的。相反,现在很多中医,看见咳嗽就用“止咳类的中药”,看见水肿就用“祛湿类的中药”,这能算得上是中医吗?当然,我否定的是思维方式,并不是否定药物的作用。

本篇文章的解读方法与既往解读方式不同,结合了西医,因为自本公众号公开以来,身边很多朋友文章太过“古中医”化,与现代人思维方式相差甚远。也许本文又会引起些反对的声音,如: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地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断章取义等等,但幸好,支持我观点的还算是多数。或许,也不应该单纯地以“古中医”的思维来解读伤寒论,或许,本篇文章的“中西医结合解读”方式,能让读者们更容易入中医之门。

以上为本人观点,不必尽信,最后以一句我读书的方式来结束今日话题:“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以上为本人见解,仅供理论参考。

若有疑问之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